自从教会女儿“吵架”能力后,她在外面就没人敢欺负了

兰妈谈育儿 2024-06-17 19:51:38

文/兰妈谈育儿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吵架”是蛮横无理的行为,即便是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也应该好好说话,淡定地解决问题

可事实上,你越淡定善良,对方越容易把你当软柿子捏

出门在外,该善良的时候善良,该维护自己的时候也不要“失了”气场

过节休息三天,女儿在广场玩秋千时,又胆小地把秋千“让”出去了

那个孩子,还是之前女儿告状说“总欺负她”的男孩

得知真相后,我欲拉着她讨回公道,可女儿害怕地拉着我不让上前

看着她眼里流露出的惊恐模样,我突然想到了另一种教育方式:教会孩子“吵架能力”

当女儿再次排队玩秋千遇到那个男孩时,我教女儿重复一句话:“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男孩声音小,就装作听不懂,故意多问几遍

等到男孩声音大得周围人都听到时,大家都纷纷指责男孩脸皮厚,不排队还在那欺负人家小姑娘

于是,被众人所指的男孩就落荒而逃

而他的父母得知这件事后,狠狠地批评孩子一顿,还叮嘱我女儿说:

“别怕,以后那个臭小子如果还敢欺负你,你就让妈妈给我打电话,看我不狠狠地收拾他”

直到有更多人为这件事伸张正义,我才看到女儿脸上露出的轻松表情,那是来自心灵上的真正放松

看来,孩子在外面被霸凌这件事,光是解决事情表面还是不够的

这件事被解决后,也不代表下一件事不会发生,更不能代表霸凌的那个人会不会伺机报复

所以,教孩子反霸凌意识,更要教会孩子“会吵架”的能力,有时候把事情“闹大”,也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特别是以下3种情况时,掌握几个“会吵架”能力,孩子的气场才会跟着真正强大起来:

01

别人骂孩子时

学会把原话怼回去

有个朋友告诉我,她教外甥女骂人,还专门给孩子写了一套话术提高怼人的语言能力

事情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朋友有次放假,专门去接外甥女放学

本来乐观开朗、待人又热情亲和的性格,突然一路上变得闷闷不乐

朋友想不通,就询问原因,结果一问才知道,孩子在学校被人骂了

那个同学故意骂她是傻子,还骂她全家都是大傻子

要知道,外甥女的家教一直很好,从来没有骂过人,跟别人说话也一直都是轻言细语

即便是在外面受到委屈回到家,她的父母也是教她“得饶人处且饶人”

别人骂你就当没听到,别人欺负你,你也懒得搭理,等到对方觉得没意思了,自然也提不起兴趣,懒得再欺负你了

听上去好像有一些道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并不会,霸凌者尝到了欺负人的快感后,下次骂人的时候只会更嚣张

这是什么?这叫做语言暴力

而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内心伤害,可不能被随便忽略了

朋友小时候就是那个受害者,在外面受了欺负,她的父母只会叫她“忍一忍”,如果反抗还会被指责“娇气”、“大惊小怪”

可结果呢,“忍一忍”并没有让她免受霸凌,反而是被欺负得更严重了

朋友的童年,也是有一半被父母骂、还有一半被同学骂,也因为自我认可感极低,那段伤害伴随了她很久很久

后来,又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她突然想开了,成为了一个有欺凌必回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性格

而外甥女那一见人就怕、一被骂就躲的性格,就像是那些霸凌者眼中的小白兔,心情好的时候给根胡萝卜补偿补偿,心情不好的时候则是拿在手里任人欺凌

为了不让曾经的痛苦和伤害在外甥女的身上重演,朋友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让孩子学会重复别人的话

于是,又一次接孩子放学得知被骂之后,她会直接把孩子领到那个人的面前,重复对方说的话:

•孩子被骂“不要脸”,就怼回去:“对,我就是不要了,送给你吧”

•孩子被骂“滚一边去”,就怼回去:“怎么滚的呀,可是我不会,要不你先示范一下”

•孩子被骂:“你有病呀”,就怼回去:“我也是这么想的,要不然,怎么会跟你在这里浪费口舌”

•孩子被骂“你是丑八怪”,就怼回去:“巧了,以前我也那么想过,不过现在站在你面前,我突然信心爆棚”

•孩子被骂“你跟猪一样胖”,就怼回去:“如果真是那样的体积就好了,下次谁再嘴巴叨叨,我直接一屁股坐上去,把嘴巴都给他压扁了”

就这样,一向柔弱的外甥女在朋友的怼人本领带动下,她身上的柔弱气息得到了有效改善,曾经骂她、欺凌她的那些人,也知道她有一张厉害的嘴巴,纷纷都退后、不再自讨苦吃了

所以,欺凌者并不会因为你退让就害怕,只会忌于你身上的某种气势

努力提升自己身上“不好惹”的气场,那些动不动想把你当“软柿子捏”的人才会自觉退让

02

别人冤枉孩子时

学会反问对方的话

小朋友的自尊心,往往比我们想象当中还要脆弱,当孩子被冤枉、欺负或者伤害的时候就要及时站出来帮孩子抵御伤害

曾经轰动一时的“3.6元事件”,如今想起来还觉得心有余悸

那个女孩年仅10岁,正是如花一样的年纪,她甚至还没来得及体会世间温暖、和更多善良的一面…

那一次,如往常一样,女孩跟同学一起去学校外面的文具店买东西

可老板就因为怀疑女孩拿了东西没给钱,私自扣留孩子的作业本,打算以此逼迫孩子承认错误

女孩极力解释,旁边一起的同学也作证解释

可文具店老板还是故意把女孩的个人信息公示出来,甚至发出所谓的“重金悬赏”让大家都知道这件事

而这件事情也确实闹得人尽皆知,女孩在学校瞬间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

等到第二天一早,女孩就趁着四下无人的时候乘坐电梯到顶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她那如花一样的生命

当时听说这件事,同为母亲的我心疼了很久,也因此事意识到维护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

也许有人觉得现在的孩子玻璃心,承受能力差

可事实上,一个人被冤枉时承受的心理阴影,连成年人都无法释怀,还常常会难过很久,更别提一直在努力向上的孩子了

冤枉式打击,无疑是掰断了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是来自心灵上的人格支撑

谁能轻易释怀?谁又能说忘就忘记了

有位网友就告诉我,他小时候认真写了好久的作业,被老师怀疑字迹像是别人替写的,还专门把这件事告诉了爸妈

接下来,自然是迎来了一顿暴打改造,而朋友也因为那件事受了20多年的委屈,一直记在心里,每次想起来心里面都隐隐作痛

被冤枉的孩子,从小会带着伤疤长大,他们的一生也会因为被冤枉而背负污点,甚至在一次次绝望中看着生命之火被熄灭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高估孩子的承受能力,更不要低估孩子维护清白的决心

不想孩子在绝望中受苦,那孩子被冤枉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孩子“反问能力”

比如:

“你说我是小偷,那就拿出证据呀”

“没有证据的事情,就是陷害,你也要做好诬告别人的准备”

“如果你实在是不相信,那就报警,让警察叔叔来主持公道吧,事情调查清楚了,有没有被冤枉自然就一目了然”

是的,任何被冤枉片刻考验的都是一个人承受能力的时刻,心理强大者会直接让对方拿出证据,一方面借此洗白、另一方面也让对方明白你不是那么好冤枉的

如果真相不能自证,那就把事情尽量闹大,让更多人参与事情、寻找最终的真相,让被冤枉者讨回公道,也让冤枉别人的人吸取教训,不要拿没有证据的事情随意人身攻击

03

别人伤害孩子时

大声警告说“别惹我”

我们希望孩子乘风破浪、一跃龙门,可在期待之前我们更应该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在他们受到委屈伤害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们身后是有人撑腰的

有一个搞教育的培训老师,她女儿读一年级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说什么都不愿意去上学了

善于观察的职业习惯,让她很快就察觉到女儿应该是遭受了霸凌

她耐性子跟女儿沟通,希望孩子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可女孩似乎有些担心,一直隐瞒着不肯说出真相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教育培训的老师,她也深知这是孩子被霸凌后大概是被威胁“不准说出去的”初级形态

也正是因为初级形态,是孩子内心认知霸凌事件的重要时期,作为老师、也作为妈妈,她选择保留孩子的隐瞒情绪

也借着女儿当前的感同身受,说出了她自己小时候被欺负的一些往事

随着两个人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之后,女儿就慢慢主动打开了话题

她问妈妈:“你被欺负都是怎么做的”,也会问妈妈:“我该怎么做,才不会被欺负”

很明显,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接受了妈妈,愿意分享是信任的开始,也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等到孩子有勇气抵抗外在伤害时,再告诉孩子: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是受气包,有些人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伤害你,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退让给了他们得寸进尺的理由,如果我们被欺负的时候能表现得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并落落大方地把对方的所有气势给碾压,那当时给对方的感觉就是:“这人不好惹,可不能随便欺凌拿捏”

所以呀,教孩子强大起来的能力,还有来自内外散发出的自信场,保持气场、不输气势,才是具有震慑人心的无形力量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孩子:“吵架”并不是为了冤冤相报,也不是为了胡搅蛮缠用情绪解决问题,而是让我们在高情商怼人本领中学会明辨是非

特别是带着积极的、正向的、还有健康的吵架,可是会让孩子在无形中变得自信而更加独立

正如沟通法则里的万能公式:“跟什么样的人就要讲什么样的话,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培养孩子反霸凌意识,也是如此

•如果对方满口脏话、动不动就骂人,那你跟他讲道理是无用的,直接用更厉害的话怼回去,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不好惹的气场

•如果对方不看好你、喜欢冤枉,那做再多解释也是无用的,直接让对方拿出证据说话,才是最好的自证清白

•如果对方就是看你好欺负、想找事,那也无需以礼相待,直接站在人多的地方大喊:你不是想打我吗,来吧,刚好让大家都看看你有多厉害”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群众的力量自证清白、消弱对方势力,这才是保护自己、又能让坏人得到约束的有效方法

那么,关于孩子被霸凌需要教会“吵架能力”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2 阅读:273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