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情绪化,那是因为“情绪”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解决

兰妈谈育儿 2024-06-29 20:56:11

文/兰妈谈育儿

“臭妈妈,坏妈妈,我讨厌见到你”

再随着砰地一声响,表嫂这个妈妈就被关在门外了

听表嫂说,我这个弟弟呀,自从上幼儿园之后就特别容易情绪化

前1秒还手舞足蹈地上蹿下跳,乐滋滋地给你分享好吃的、好玩的东西

可下1秒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因为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就大哭大闹、胡搅蛮缠

有一次,弟弟过生日,表嫂邀请了好几个小朋友陪他玩

并且,这些小朋友还是事先经过他自己同意的

可到了生日那天,小朋友们刚进屋,弟弟就开始大吼大叫,喊着让他们别碰玩具、还让人家站在门口别动

表嫂觉得很没有礼貌,就赖着性子好好讲道理

可奈何弟弟根本就不讲道理,小脸憋得通红,还生气地乱摔东西

等到表嫂想做些什么惩罚他时,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撒泼打滚,就是一副:“你让他们走,我不要他们陪我玩”的表情,谁劝了都没用

可看着弟弟一边发脾气、一边眼瞅着桌子上最爱的奥特曼玩具,我发现了端倪

试探着问他:

“是不是不放心新玩具呀,没关系,你放心去玩吧,姐姐我帮你看着,会好好保护你的玩具”

果然,听完这句话弟弟就不再胡闹了,跟小朋友主动道歉,然后一起去另一个房间玩起了过家家游戏

表嫂问我:“为什么孩子那么听你的话”

我回答说:“孩子容易情绪化,不是他们本身有多大的问题,而是他们的情绪诉求没有得到解决,只有先了解孩子想干什么、才能回应他们的情绪,喜欢乱发脾气的问题也自然而然能得到解决”

是的,情绪化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有个通病,叫作:能看得见问题,却不想面对情绪

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孩子的情绪化问题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还会变得更糟糕:

01

“哄”的实质

是在回避孩子的情绪

孩子有情绪了怎么办?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哄呗,谁叫自己生了这样一个小祖宗”

其实,在这里大家往往有一个这样的心理,那就是:“不愿意面对孩子的情绪”

“哄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别再无理取闹、也是让耳朵也早点恢复平静

可这样做,孩子的情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吗

并不能

因为,“哄”的本质若是为了回避孩子的情绪,那所有的情绪和问题就会交织在一起,等到哪一天孩子承受不了了,就会一触即发、谁也无法阻挡

有个朋友,父母一共生五个孩子,她是家里面的老大

因为是姐姐的原因,就一直被要求“让着弟弟妹妹”

小时候穿新衣服、新鞋子,因为妹妹想要,就要被迫让出去

弟弟妹妹不想做的家务活,不想吃的剩饭剩菜,也是她这个姐姐当接盘侠

如果不愿意找母亲讨公道,母亲每次都哄着说:

“你可是弟弟妹妹的榜样呀,这些事情你不做、也就没人能做得了吧”

“乖乖,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长大后也是如此,朋友永远都是她弟弟妹妹随喊随到的那一个

以前是抢东西不给,到了后面就直接是一而再地想办法骗钱了

朋友把这件事告诉她母亲,给出的回应也是:“没事,妈妈知道你懂事,在弟弟妹妹那里吃了多少亏,报个数,妈妈把钱补给你”

于是,明明把这些委屈说给妈妈听了,也明明妈妈哄着她接受了这些事,可心里面还是很难过,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冷漠,有时候还总想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我问她原因,朋友给出的答案是:“我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我”

为什么呢?因为每一次情绪问题都没有被关注、更没有被解决

就像弟弟妹妹朝她这个姐姐骗钱花,妈妈说:“报个数,我把钱补给你”,朋友就真的会让妈妈补吗

很明显是不会的,在她的眼里,妈妈的回答也不过是忽略她的权宜之计

如果真的要了妈妈补贴的钱,那又该被贴上“啃老”、“不懂事”的标签了吧

所以,孩子需要的,一直都是被父母关注情绪的感

告诉孩子:“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然后再给予对应的解决问题思路,孩子才能在这种状态里感受更多被珍视的力量

02

“吼”的本质

是用威胁迫使孩子妥协

遇到事情就退缩,因为害怕被批评会撒谎隐瞒,还有遇到危险就逃跑,这些都是人的本能反应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吼孩子更是家长超出情绪接纳的本能之策,可这种负面能量对孩子而言却是一种威胁压迫

有位妈妈,分享了她的一段教育经历

儿子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经常无故殴打同学,把他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还满脸的不服气

无奈之下,老师只好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等管教好了再送回学校

那天晚上,妈妈把儿子领回家之后,先尝试跟孩子讲很多大道理,希望孩子能听得进去,争取早点纠正错误做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男孩

可妈妈嗓子都说哑了,孩子依然无动于衷

于是,她就想到网上说的一句话:“道理千百遍,不如鞭子上身那一刻老实”

气急的情况下,直接拿起家里的衣裳架狠狠地教训了孩子几下

挨打过后,儿子确实安静了很多,妈妈也从这件事里尝到了甜头

往后只要是管不住孩子了,就立马威胁说:“再不听话,看我不打死你”

孩子害怕挨打、也担心挨打的事情传出去丢人,就暂时妥协、按照妈妈说的去做

可到了后来,吼骂、威胁和鞭打的次数多了,反而激发了孩子的反叛心

每次妈妈一说威胁话,他就暴躁地回应说:

“好呀,那你就打死我吧,反正我也活够了,天天待在这样的环境下,早晚都要给憋死”

听完儿子的话,妈妈的心跟着颤抖一下

原来,过去的吼骂、和威胁,竟然不知不觉给孩子造成了如此大的心理伤害

而一直以来,作为妈妈,她都认为“打是亲、骂是爱”,打骂也是为了提醒孩子以后不要再犯错

很明显,这是成人思维,孩子又怎会理解得了呢

就像是我们一边为孩子撑伞、一边又责怪孩子不知道往拢靠一样

你觉得挨得近一些孩子就不会被淋湿,可孩子却认为你是在责怪他不该让你淋了雨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宁愿淋雨回家,都不愿意跟父母共撑一把伞的原因,孩子也根本就理解不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吼孩子”的本质也是一样,不过是威胁迫使孩子妥协罢了

而孩子被吼之后,理性大脑也完全处于down机状态,说什么都听不进

03

正确做法

先面对情绪、再解决问题

孩子容易情绪化,如果说“吼”、和“哄”都不对,反而更容易让情绪变得更加负面、叛逆,那我们要怎样跟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听得进、不再那么情绪化呢

这个问题,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也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就够了:

第一件事,先面对孩子的情绪

第二件事,再针对问题解决

•先说说情绪方面来说

情绪不只是孩子在某件事里的体验感受,深层反应的问题则是孩子没有安全感

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是自信、富足、且有安全感的,那他们就会拥有自我处理能力,在问题刚刚发生的那会就被解决了

兰妈曾遇到过一个情绪特别稳定的小姑娘

那是一个上学的路上,我送女儿去学校途中遇见的

当时,女孩带了20块钱,打算买支新钢笔,可还没有到文具店兜里的钱就掉了

她选好钢笔,准备结账的时候发现钱丢了,眼里的失落一闪而过,然后说:“哎呀,看来老板今天没有挣我钱的财运了,因为我的钱在来的路上丢了”

老板听后赶紧安慰说:“没关系,这只钢笔我给你留着,等你下次来了再买”

听完这局对话,我突然意识到情绪稳定的孩子真的很了不起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女儿身上,那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大哭大闹要钱,就是委屈巴巴地非要缠着我陪着她一起去买

因为她害怕钱又丢了

•再说说针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如果每次遇到问题孩子未情绪化、家长先忍不住把孩子批评一顿,那最后问题没解决,反而让孩子变得暴躁叛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就在于没有突出问题重点

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之前,女儿每次无理取闹要买玩具时,我都习惯拿以前的缺点来衬托她现在的行为有多么糟糕

比如,直接批评“同样的玩具家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了,你现在怎么还有脸再问我要钱买呀”

又或者,直接拒绝“不买”,再把她丢下原地不管,不要2分钟就主动追上来了

虽然这两个方法对付无理取闹颇有成效,可负面影响也有不少,那就是女儿会经常抱怨我不爱她、有多么偏心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重新审视自身的问题,选择从复述+理解+认可三个方面解决问题

当女儿再次想要买什么闹着不走了,我会重复一遍需求:“你确定要想这个吗”

女儿点点头

接着,站在理解的层面共情说:“好吧,我知道你确实很喜欢这个玩具,毕竟家里一模一样的款式已经有好几个了”

最后,又站在认可的角度说:“你自己的事情就拿零花钱去自己做主吧,如果钱不够,妈妈可以先借你一部分,记得回家还给我”

女儿想了想,然后告诉我:“我现在又不想买玩具了,还是把钱省着以后买需要的东西吧”

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该有的态度

先面对情绪,然后再复述问题、理解问题,当孩子的思绪都集中在问题之后,再把问题交给孩子自己解决

也只有先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孩子才能带着稳定的情绪成长

那么,关于孩子容易情绪化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7 阅读:1413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