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上半年业绩暴涨,老板曾毓群身家逼近3000亿

时间财经 2021-08-26 18:39:47

近日,“电池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德时代”)披露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40.75亿元,同比增长134.07%;归母净利润为44.84亿元,同比增长131.45%。其中,宁德时代今年二季度的营收超过249亿元,净利润接近30亿元,均创上市以来的单季度新高。

宁德时代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根据SNE Research统计,2021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为114.1GWh,同比增长155.1%,其中,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使用量占比为91.3%,其中排名前三名分别为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电器。

财报显示,宁德时代实际控制人为曾毓群与李平,截至2021年6月30日,曾毓群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方式合计持有公司控股股东瑞庭投资100%股权,间接持有公司24.54%的股份;李平直接持有公司4.81%的股份,两人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为29.34%。

来源:福布斯实时亿万富豪榜

据福布斯实时亿万富豪榜(Forbes Real-Time Billionaires List),截至8月26日15:00,“电池大王”曾毓群身家为4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993亿元),位列排行榜第27位,在中国富豪中,身家仅次于钟睒睒、马化腾。

截至8月26日A股收盘,宁德时代股价为521.10元/股,总市值为1.21万亿元。

上半年营收达44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2017年起,宁德时代的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便已经全球遥遥领先。2018年6月上市,宁德时代登陆创业板。

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销售系宁德时代主要收入来源。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受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拉动,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收入为304.51亿元,同比增长125.94%;报告期内,随着全球市场发电侧与电网侧储能需求增长,公司出货多个百兆瓦时级项目,实现储能系统销售收入46.93亿元,同比增长727.36%;报告期内,受下游锂电池需求拉动,公司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为49.86亿元,同比增长303.89%。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的收入为19亿元,只占到公司总收入的不到4%,但其增速超过200%,远高于动力电池业务2%的增幅。今年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接近47亿元,同比增长了七倍。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在研发体系、市场地位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3357项境内专利及493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3379项。

宁德时代还拥有业内最广泛的客户基础,2021年1-6月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共2400余款车型,其中由公司配套动力电池的有1200余款车型,占比约50%,是配套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

截至2021年6月底,宁德时代的电池产能为65.45GWh,在建产能则达到92.5GWh。此外,根据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到2025年,宁德时代的产能规划目标接近600GWh。

宁德时代称,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包括下游需求增长和产业政策支持。其中,国家相关部门为推进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加强电化学等新型储能推广应用。

扩产提速

2017至2020年,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12GWh、23.5GWh、32.9GWh、35.4GWh,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一。从业绩表现看,2020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503.13亿元,同比增长9.90%;实现净利润55.83亿元,同比增长22.43%。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40.75亿元,同比增长13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84亿元,同比增长131.45%。

今年3月下旬以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景气及业绩的不断提升,宁德时代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最高曾达582.2元/股。

中金公司维持宁德时代跑赢行业评级和653元目标价,维持公司2021/2022/2023年盈利预测110/240/380亿元不变,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2/2023年112.3倍/51.5/32.5倍市盈率。

中金公司点评宁德时代半年报称,截至半年报公司年化锂电池产能达到131GWh,在建产能达到92.5GWh,预计至2021年底公司名义产能有望突破200GWh。预计公司2025年非动力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达150GWh,全球市占率有望超过动力电池领域。

东吴证券近期也发布研报称,宁德时代扩产提速为行业风向标,将引领行业扩产新周期。根据统计,截止2021年8月CATL的电池新增产能规划达485GWh,对应总投资额为1449亿元,对应设备投资额达984亿元。动力电池以及电动车行业龙头均在用不同方式锁定上下游资源,其中设备公司竞争者较少,具备稀缺性估值溢价,将随着扩产高峰到达逐渐显现。(北京时间财经 向雨)

0 阅读:2

时间财经

简介:北京时间旗下财经新闻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