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推出警示教育片《开尔行贿记》,披露了昆明开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开尔公司”)通过“围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攫取不当利益最终受到惩治的细节。
该教育片称,“开尔行贿案涉及105名国家公职人员,涉及省管干部9人,处级及以下公职人员96人。其中,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12人,省管干部3人,处级干部3人,其他公职人员6人。党纪(政务)立案24人,省管干部5人,处级干部14人,其他干部5人。”
值得注意的是,靠送钱摆平领导拿下项目,5000元起家的开尔公司短短几年实现年营销2亿元。“送钱,就可以把一些领导摆平。送钱,一些领导就同意让你做一些项目。”在调查中,开尔公司总经理郑少峰坦言,公司高速扩张的“秘诀”就是“送钱”。
年营销额2亿元
2020年10月16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昆明开尔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郑少峰涉嫌严重违法,向公职人员行贿,已被留置,配合调查。在省纪委监委案情通报中,昆明开尔科技有限公司殷永平、王凡、陆之鹏、杨晓军、张家勇等多名业务人员先后被留置。
天眼查显示,昆明开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郑少峰,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为:计算机软硬件的研发、应用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计算机系统集成及综合布线;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等。
短短几年间,开尔公司就将业务做到覆盖云南全省16个州市,在11个州市成立分公司,涵盖全省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单位,年营销额达2亿元。靠着5000元起家的开尔公司,在商业版图的扩张上堪称“奇迹”。
令人费解的是,作为给各大单位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服务的公司,重心却并不在技术上。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大量费用是营销费;从人力资源配备情况看,公司大量人员是营销人员。
总经理郑少峰称,开尔公司高速扩张的“秘诀”就是“送钱”。郑少峰,1976年生,河南省内乡县人。
在郑少峰的授意和示范下,开尔公司销售员都铆足了劲“送钱摆平领导”。其中,因“拿下”21名国家公职人员,搞定了多个项目的业务员殷永平,更是被称为公司的“销售冠军”,最高拿过百万年薪。
提起成为“销售冠军”的原因,殷永平有自己的“独门秘笈”:“搞定单位的一把手、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基本上就是这些”。从一把手到分管领导,从技术员到普通工作人员,只要能成为工程招投标的“关键人物”,开尔公司都设法进行“围猎”。
昆明开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少峰接受调查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关系网
随着业务的发展,开尔公司一步步编织关系网,扩张自己的商业帝国。
2010年,郑少峰结识了昭通中院院长陈昌,为扩大公司在昭通的业务,郑少峰在试探中一步步拉近与陈昌的关系。从烟、酒、土特产等礼品到现金,得到“认可”的郑少峰不再拐弯抹角,而是直接跟陈昌讨要项目。此后,陈昌走到哪儿,郑少峰的业务就跟到哪儿。
2017年底,陈昌调动到玉溪,郑少峰随之开辟新市场。十年间,陈昌利用职务便利为郑少峰承揽了6000多万元的项目,他也从中非法获利400多万元。
据办案人员介绍,陈昌对郑少峰的帮助主要是安排基建办人员打招呼。开尔公司通过他们下面的技术人员把信息参数提供给昭通中院,昭通中院据此作为开标标准,开尔公司同时还会找到几家相同资质的科技公司围标串标,从而成功中标。
玉溪市中院原院长陈昌说:“郑少峰善于钻研、善于研究,后来我才发现这个人比较功利化,他实际不是说把你当成一个什么好朋友来对待,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关系。”
除了打关系牌,郑少峰还仔细“揣摩”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各种行为和心理,“研究”他们的所思所想,投其所好向公职人员“对症下药”,拉为己用。
很快,郑少峰就把自己“私人定制式服务”的“成功”经验在全公司“推广”,成为“开尔模式”。
昆明市西山区法院原工作人员吴浩是一名技术型干部,其与直接领导、该院司法行政科原科长任凤春,在法院多媒体会议室信息化升级改造、IP地址管理系统采购等项目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任凤春曾对吴浩说,如今社会上的“潜规则”是,如果不给公职人员好处,就拿不到工程,谁给的多谁就能拿到。他们给点好处费,是理所应当。他还美其名曰“多赢”,“公司有钱挣,我们有钱拿”。
正是在这样的错误认知引导下,吴浩开始利用手里的权力谋求利益。殷永平惊叹,吴浩是她在开尔十多年来遇到的唯一一个主动开口索要工程回扣的人。吴浩要求,如果项目中标,就要按照他们的规矩,回扣是项目中标价的15%。
这些案例仅仅是开尔公司行贿的冰山一角。受贿与行贿都是毒瘤,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迈向纵深的背景下,相关行为越发会被敲醒警钟。(北京时间财经 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