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学以来,"中国"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越南学生的教材中,尤其在历史学科里尤为显著,占据了大约90%的教学内容。
2018年,越南学生洪敏汉对此表示了不满,而这种情绪在越南的学生群体中颇为普遍。
在越南的教育体系中,关于中国的历史内容几乎无所不在,涵盖了从古代战争与征服到文化与制度影响等各个方面。为何中国对越南的影响如此深远,贯穿古今?
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历史联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个世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向百越地区扩张,其中包括现今越南南部地区。为了巩固统治,秦朝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最终通过武力将其纳入中国的版图。尽管秦朝存在时间短暂,但这些征服的成果并未因朝代更迭而消失。
在历史长河中,越南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渗透,这成为了越南后续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进入汉朝时期,越南与中国的联系进一步加深,汉武帝时期的版图扩张使得越南南部纳入了中国的统治之下。
西汉时期,越南被划分为交趾、九真等郡,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这种状态持续了数百年。自此,越南融入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体系,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唐朝。在文学艺术领域,越南的文人阶层尤其是文学和诗词的创作受到了唐宋文学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深远而持久,直至今日,越南社会仍对中国古代诗词怀有深厚的喜爱与崇敬之情。
越南在政治体制上也模仿了中国的官制,甚至连皇帝的称谓都与中国传统一致。在中国历代皇帝的影响下,越南同样采用了“皇帝”这一称号,并且其朝廷中的高官职位名称也与中国官职相似。更甚的是,越南的官员们必须学习《春秋》等儒家经典,以深入理解并实践儒家思想。
正如我国古代的士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一样,这一制度确保了政府机构的官员均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和学识水平。这种影响不仅限于政治领域,也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越南的文学史中,可以看到唐诗对其深远的影响。唐朝文学成就卓越,许多越南文人深受其熏陶,纷纷模仿唐诗,并将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的作品翻译成越南文,使其广泛流传于民间。
这不仅体现在越南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技法上,更深刻地影响了其民族文学的发展轨迹。
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清朝时期及法国殖民统治下,越南逐渐增强了自身的独立意识和民族认同感。面对外来压迫,越南人民积极寻求摆脱束缚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构建独特的国家身份和文化传承路径,从而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历史形象。越南人民展现出强烈的意愿,希望在国际社会的舞台上树立起独立而鲜明的民族形象,强调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路径。然而,历史的深刻影响难以完全消退。
中华习俗的深层影响
尽管越南与中国在诸多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但众多越南民众仍深受中华文化传统的熏陶,这些传统已经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文化血脉中,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不论是节日庆典的形式,还是日常饮食与社交礼节,越南社会处处可见中华文化的痕迹。例如,越南春节的庆祝活动与中国春节极为相似,某些地区的庆祝活动甚至更为热烈。节日前夕,商家纷纷提前歇业,家庭忙于大扫除和采购年货,整个城市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之中。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象征着团圆与和谐。
这些表面上的日常习俗背后,实则反映了越南与中国之间悠久且复杂的文化交流史。
越南,如同中国一般,高度重视春节这一家庭团聚的黄金时刻。在这个节日里,全家人会围坐在餐桌前,共享丰盛佳肴,其中包括春卷和饺子等富有吉祥寓意的食物。除夕之夜,家庭成员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经历,并满怀期待地展望新的一年。此时,城市中鞭炮声此起彼伏,五彩斑斓的灯笼照亮了夜空。
虽然在越南,这个节日被称为“Tết”,但其庆祝方式与中国的春节颇为相似,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西方国家对圣诞节的重视。对于许多越南人来说,春节不仅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它还是家庭团聚和新生活开始的象征。节日首日,越南人会换上新装,携带子女拜访亲友,互赠礼品并表达诚挚祝福。即使是最普通的商贩也会精心准备,迎接这个重要节日的到来。春节期间,整个社会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也因此而更加亲近。
在越南,饮食文化中可见许多与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和广西相似的特点。例如,越南的“河粉”与中国的米粉及粉条在形式与口味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无论是通过清蒸、煮汤还是油炸的方式烹饪,越南的传统菜肴都展现出与中国南方菜系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了两者在地理上的接近,也反映了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除了饮食习惯外,越南的节气习俗同样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农业活动至关重要的“二十四节气”,越南人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尽管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地方特色,但其根源仍然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
从家庭聚会时的节日庆典食物准备,到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选择,再到根据农历安排的各种活动,所有这些方面都充分展示了中原文化对越南社会的深远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一种倾向于淡化甚至排斥中国文化影响的趋势,这表明年轻一代正在探索自身身份认同的新路径。
在文化、政治及日常生活中,存在一种显著的趋势,即越南的年轻一代在讨论时倾向于避开与中国的历史联系,甚至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排斥或嘲笑。他们视中国历史在越南教科书中的突出地位为对民族独立的限制和对本土文化的一种侵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轻人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他们的文化传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当前中国流行的汉服热潮也激发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示本国服饰的热情,有时甚至出现了将中国的汉服错误地宣称为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情况。这一现象揭示了尽管表面上存在抵触情绪,实际上却难以割舍与中国文化的深刻联系,表明了一种口是心非的态度。
张华
搞死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