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滩水电站,已运行3年,实际收益打脸反对者!

麻辣主意 2024-12-14 11:59:31

位于金沙江下游,四川省宁南县与云南省巧家县境内的白鹤滩水电站,以其16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三峡水电站。

该工程不仅具备强大的发电能力,年均发电量可达624.43亿千瓦时,同时在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有效拦截洪水减轻了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并兼具截留泥沙、改善航运条件等多项功能。

作为一座集多种用途于一体的重要设施,白鹤滩水电站自建成三年来已显著发挥了其综合效益。

关于该项目的起源,最早是由张冲先生提出了在白鹤滩地区建设水电站的想法。这一倡议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发展最终得以实现,成为我国水电领域内的又一项里程碑式成就。

1954年,长江流域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洪水灾害。张冲先生在多次实地调研后,亲眼目睹了金沙江沿岸居民所面临的困境,这促使他将改善民生福祉放在首位,并决心在此地建设一座水库。

基于这一愿景,张冲于1958年提出了在金沙江干流上构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初步构想,这也成为了后来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的萌芽阶段。

随后,在他的推动及国家层面的支持下,同年中国政府正式决定启动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工作。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不仅成立了专门的勘探团队来确定最佳施工地点,还特别邀请了国际专家参与指导。

由于白鹤滩项目规模宏大且技术难度极高,前期需要开展大量的地质勘查、设计优化以及科学研究等准备工作。

此外,作为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其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对当地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尽管有着明确的目标与规划,但由于种种复杂因素交织,该项目经历了多次延期甚至暂时搁置的情况。

即便如此,直到1980年因病去世之前,张冲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于实现白鹤滩梦想的追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水电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最终促成了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的启动。该项目于2011年正式开工,如今已建成仅次于三峡大坝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并荣获六项“世界之最”的称号。目前,白鹤滩水电站正在持续向华东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在享受这座水电站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铭记张冲先生的贡献。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人民谋福祉而奔波。

白鹤滩水电站被誉为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其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世界级难题。

该坝址区普遍分布着距今已有2.5亿年的柱状节理玄武岩,这种岩石一旦被开挖就容易松弛。项目负责人形容这种情况就像“一把被皮筋捆住的筷子”,柱状的岩石结构紧密,但一旦开挖就像撤掉周围的橡皮筋,岩石会像筷子一样散开,这无异于是在豆腐块上建造高楼。

白鹤滩水电站的坝基创新方案

在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建设团队首次面临了使用柱状节理玄武岩石作为高坝基础的挑战。针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项目负责人提出了一套创新的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初期,部分岩体被保留下来,作为未来坝基的基础。这些预留的岩体提供了必要的稳定性和支撑。

接下来,工程采用了一种低压注入技术,将浓稠的浆液注入到特定区域。这种浆液能够渗透进岩石的缝隙中,起到类似于“胶水”的作用,将松散的石块紧密粘结在一起,增强了坝基的整体稳固性。

阶段,对已预留的岩体进行了加固处理,进一步提升了坝基的结构强度。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白鹤滩水电站面临的复杂地质问题。

考虑到白鹤滩地区位于活跃地震带内,地震频发且易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于大坝的设计提出了极高的抗震要求。

为确保大坝主体即使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也能保持稳定,防止出现裂缝或坍塌等严重情况,该项目最终决定采用289米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设计方案。这一设计不仅满足了高标准的安全需求,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该设计的核心特性在于其上宽下窄的结构,确保了大坝各部分受力均衡,有效缓解了地基承受的压力。此外,白鹤滩水电站两侧的坚固山体也为大坝分担了一定的负荷,这不仅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也增强了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白鹤滩水电站所在区域属于典型的干河谷气候区,该地区的干湿季节变化显著,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及工作效率造成影响,并对混凝土浇筑等关键施工步骤提出了更高要求。

尤其在夏季高温干燥条件下,混凝土易出现干裂现象,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到大坝主体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因此,采取特殊的养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工程师们引入了一种创新材料——新型低热硅酸盐水泥。相比传统水泥,在遇水时释放热量的能力更强。自采用此材料以来,大坝从未出现过任何温度裂缝,标志着我国在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大坝建设过程中,每一处混凝土浇筑中均预置了温度传感器和循环冷却水管。当监测到局部温度过高时,冷却系统会立即启动,供应冷却水以控制温度。这种技术应用标志着我国在云计算和智慧网络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水轮机组作为水电站核心部件,其设计和制造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在水电技术上的先进程度。白鹤滩水电站装备有16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这些设备不仅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而且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

回顾历史,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前,我国尚不具备制造35万千瓦以上水电机组的能力。从那时起,经过无数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与奋斗,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在白鹤滩水电机组的研发阶段,项目团队成功解决了40多项国际级的技术挑战,并获得了数十项专利。此外,他们在工程和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79余项成就,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在水电领域的核心技术已完全自主控制。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偏远的山区,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大量的建设材料、设备以及数千名工人需要依赖有限的交通运输手段进出工地。

复杂的地形和受限的交通状况对运输车辆构成极大挑战,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为克服这些难题,建设团队采取了多种创新措施,包括修建临时道路和使用索道及骡马等特殊运输方式来确保物资供应。

关于经济效益,自2021年6月28日首批机组投入运行以来,白鹤滩水电站已经累计发电1200亿千瓦时。按照每度电0.25元的补贴电价计算,过去三年的发电量价值达到300亿元。这一成就标志着该水电站不仅技术上取得突破,也在经济上实现了显著回报。

从经济角度分析,白鹤滩水电站的初始建设成本与其发电量看似不成正比,这可能让人质疑其长期投资回报的合理性。然而,这种评估忽视了大型水利工程多维度的价值贡献。

白鹤滩水电站不仅在电力生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蓄洪与调节水流的功能对于防洪减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有效管理季节性洪水,该工程显著降低了周边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社会效益难以用金钱衡量,但无疑极大地补偿了建设成本。

作为“西电东送”战略的关键节点,白鹤滩水电站极大增强了区域间的电力调配能力,为包括当地及相邻地区在内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它稳定且高效的电力输出促进了江苏、浙江等东部省份的能源结构优化,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展现了其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不可替代性。

白鹤滩水电站还带来了显著的航运效益,进一步丰富了其综合价值体现。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尽管单从发电收益看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从长远和全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来看,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无疑是值得的投资。

金沙江穿越高山峡谷,其白鹤滩地段为产沙关键区域。历史上,该河段因滩多坡陡、水流湍急而难以实现全域通航,多次整治未果。然而,随着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情况得以显著改善。该水电站不仅有效减少了长江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还优化了金沙江的航行条件。

在枯水季节,白鹤滩水电站通过开闸放水增加下游流量,从而提升航道条件并延长通航时长。而在丰水期,则通过调控降低上游流速,以保障船舶的安全与高效运行。此外,该站在节能减排、防洪控沙及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生态效益远超经济效益。

作为中国水电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之一,白鹤滩水电站也是国家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案例。它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并对全球抗击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是无数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长期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的结果。这一工程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工匠们卓越的专业精神和非凡的技术能力,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挑战,最终成就了这一宏伟的项目。

0 阅读:5

麻辣主意

简介:分享精华文章、独特思考、知识干货、有趣想法的麻辣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