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一线城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广州市的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广州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广州市由于地处中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各种花卉的生长。这里全年四季常绿、花团锦簇,无论是冬天的梅花、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还是秋天的桂花,都能在这里看到。这种自然条件使得广州在全国范围内独树一帜,赢得了“花城”的美誉。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超大城市。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的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因此被誉为江城。武汉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部经济中心。作为江汉平原上的城市,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武汉市与广州市一样,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四季分明,降水充沛,这种气候条件为多种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适宜武汉市生长的花卉有蔷薇花;牡丹花;杜鹃花;荷花;梅花;樱花等。
武汉市花卉栽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特别是适合在武汉气候与土壤条件环境下生长的梅花与樱花。梅花现在是武汉市市花,早在秦汉时期,当时野生梅花就散见于长江两岸,武汉地区由于是发现梅花生长最早的地区之一,所以武汉还被称为“梅花的故乡”。历史上的长江两岸野生梅花繁盛,进入到了南宋时期,武汉一带的居民就已经开始大量栽培梅花,明清时期,卓刀泉、梅子山是赏梅的佳处。由于梅花有寿命长;耐寒性强;适应性强;繁殖方式便利,而且还有坚韧不拔精神,还可以泡制梅花茶,因此得到了武汉居民的喜爱而广泛种植。
樱花是传统的中国花卉,它原产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地区,而且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在中国宫廷庭园中开始栽培。到了唐朝,由于樱花在暖春里成为文人墨客们笔下称颂的观赏花卉的常客,所以包括白居易等诗人们都留下了许多以樱花为题材的诗篇。到了19世纪末,日军在武汉大学等地种植了樱花树,这使很多人误以为樱花原产于日本,其实樱花是中国本土的传统名花。抗战胜利后,武汉的这些樱花树虽然经历了战火的摧残,但依然存活下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关系正常化后,日本友人开始向武汉大学、东湖等地赠送樱花树,这进一步丰富了武汉的樱花品种和数量。
武汉市努力打造“新花城”是从2012年开始的。当年的8月20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武汉市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将武汉打造成“新花城”的目标,发展集城乡景观建设、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文化传承一体化的新兴产业体系。武汉市拥有丰富的赏花资源,全市有超过100个赏花园点,如东湖梅园、东湖樱花园、武汉大学樱花园、武汉花博汇、木兰玫瑰园、云雾山杜鹃花海等,这些景点大部分都对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此外,武汉还推出了多条精品赏花游线路,涵盖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要花卉春樱、夏荷、秋桂与冬梅等四季名花。
武汉市也是从2012年起推出了“新花城”城市形象IP,并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一个四季有花、处处皆景的城市形象,让这座拥有447座山峦、165条江河、166个湖泊的山水城市变成一座魅力四射的山水园林花城。武汉市的这种全时全域的赏花文化使得武汉市连续多年位居国内热门赏花目的地城市榜单前列,2024年武汉全市共接待游客共计3.3亿人次,而武汉的赏花游对全国游客的吸引力有相当大的比例。截至2024年底,武汉市已经累计建成各类公园1024座,正式迈入“千园之城”的行列,并计划继续打造“湿地花城”和“特色公园城市”,相信武汉市新花城的名头会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