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是一个常年水面为350平方千米(1980年代中水位)的大湖,它也是拥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第一大湖。洪湖作为湖北省的第一大湖,它现在的位置在湖北省荆州市代管的洪湖市与监利市之间,其洪湖水面大部分面积位于洪湖市的所辖区,少部分位于监利市的所辖区。作为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的第一大湖洪湖,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洪湖地区所处的江汉平原是历史上的古云梦泽的腹地,由于地质的变化和沉积作用,两湖平原的地质下陷形成了江汉-洞庭坳陷。随后,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形成了高矿质咸水湖。
后来经过时代与地质的变化,高矿质咸水湖的沉积物逐渐堆积演变,就变成了湖泊。这里面特别是长江和汉江的长期作用对湖泊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长江与汉江携带的泥沙不断的淤积,使得原来的陆地逐渐地扩大,而湖群的水域面积则逐渐地缩小,并最终分割成数以千计的大小湖泊,形成了著名的“江汉湖泊群”。洪湖的具体位置在湖北省的中南部,它位于现在的洪湖市和监利市之间,其湖面高程为25米。洪湖东西两侧与长江相通,是鱼类繁殖的良好场所。洪湖在水文特征上有众水所归之势,汇水区内面积径流主要通过四湖总干渠入湖,并经若干涵闸与长江相通。
面积为350平方千米的洪湖为什么名叫洪湖呢?洪湖之所以被称为“洪湖”的原因主要是“洪”字在汉语中有“大水”的意思,因此“洪湖”指的是“大水茫茫的湖泊”。洪湖作为湖泊名称,最早见于明朝的《嘉靖·沔阳志》中,书中记载了洪湖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嘉靖·沔阳志》中“沔阳”是指大沔阳地区,“沔阳”是现在的湖北省直管县级市仙桃市的历史名称,那个年代的沔阳可比现在的仙桃市地盘大多了,是解放初期一个地区的范畴。而洪湖的形成是与地质变化和沉积作用密切相关的。湖北省地处古云梦泽的腹地,由于地质下陷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江汉-洞庭坳陷。
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形成了高矿质咸水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逐渐堆积,最终形成了数以千计的湖泊,这其中就包括洪湖。古云梦泽在岁月的洗礼下不仅演变成众多的湖泊群,还“创造”了湖北省腹地“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洪湖在解放前只是一个大湖泊的名称,并不是行政区划名称,后来为什么洪湖由一个湖泊名称还增加了一个洪湖县名称呢?洪湖县是于1951年才开始建县的。1951年6月,经湖北省政府报国(政)务院批准,将洪湖周边的汉阳、沔阳、监利、嘉鱼4县各自划出一块区域,建立了洪湖县,而且是个“红色的县”。
洪湖县的设立背景是与洪湖地区的革命历史密切相关联的。洪湖地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洪湖赤卫队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孕育了红二方面军,并为红军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洪湖地区的革命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秋,当时南昌起义和党的“八七”会议为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沔阳县戴家场的民众在当年9月10日首举义旗,揭开了湘鄂西地区土地革命的序幕。这片红色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红二方面军,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牺牲了数十万革命英烈。
基于洪湖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解放后,国家决定将洪湖周边的沔阳县东荆河以南区域以及监利县的东部、嘉鱼县的长江北部、汉阳县西南部的毗邻区域划分出来,在这片区域上新设立一个县,以洪湖这个湖泊名称命名为洪湖县,这个“洪湖”县名还含有纪念“洪湖赤卫队”的意思。1987年7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洪湖县,设立县级洪湖市,其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不变,洪湖市现属湖北省荆州市代管。而在解放初期,由于湖北省的黄冈地区黄安县共诞生了223位共和国将军,解放后国家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就是为了纪念这片红色土地为革命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