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周兴嗣】
【导语】
“假途灭虢”作为经典战例,被选入了《三十六计》一书。
【正文】
jiǎ tú miè guó
假途灭虢
jiàn tǔ huì méng
践土会盟

【译文】
当年,晋国用谋士荀息的计策,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在回来的路上乘虞国不备,又消灭了虞国;后来晋文公打败了楚国,在践土与诸侯会盟,订立盟约,当上霸王。
【故事链接】
假途灭虢
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的诸侯国,面积小,但兵力强大,地位也高于众诸侯之上。春秋初期,晋献公的军事力量愈来愈雄厚,决定攻打虢国,但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虞国。攻打虢国,必须经过虞国,而虞虢两国是军事同盟;一下子消灭虢国和虞国,晋献公又没有这样的实力。晋献公很伤脑筋。

晋大夫荀息这时向晋献公提出了各个击破的计策,先向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再趁机消灭虞国。
荀息把良马玉璧等献给虞公,并说:“我们想攻打虢国,想借大王的道路一用,良马玉璧是大王让我带来献给大王的,晋国和虞国是同一个祖先,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虞国大夫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善,竭力劝阻虞君万万不可借道,虞君不听。后又向虞公进谏:“不能借道给晋军,否则虞国将要灭亡。虞虢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晋侯的野心不得不防”。虞侯说:“不会吧!晋侯与我是同姓同宗,哪能害我呢?”宫之奇说:“晋虞虢三家都姓姬,都是同一个祖宗。晋侯能忍心灭虢国,就不忍心灭虞国吗?”
虞公被荀息的花言巧语迷惑,被丰厚的礼物冲昏了头。也或许是害怕晋国的报复,虞侯没有听取宫之奇的劝谏,于是答应了晋国。

宫之奇说:“虞国算完了!”于是就率领全族人离开了虞国。同年十二月,晋国灭掉了虢国,原路返回,在凯旋途中,乘虞国不备,突然发动袭击,俘虏了虞公,灭了虞国。虞君乖乖地把良马玉璧奉还给晋国。晋献公狡诈而又幽默地说:“马还是我们的马,只是口齿老了一点了!”
【智慧链接】
“践土会盟”的故事发生在晋文公时期。
晋献公晚年,晋国发生了内乱,公子重耳等人流亡国外十九年才又重回晋国即位,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效法齐桓公的尊王政策。西方秦势始兴,唯有南方楚国具有争霸中原的力量。故而,晋、楚成为中原逐鹿的劲敌。公元前632年,晋、楚会战于城濮(今河南范县西南)。开始,晋军见楚军来势凶猛,就故意引军“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避其锋锐。尔后,乘楚军将骄兵疲,发动进攻。先击破楚军比较薄弱的右翼,晋主力又佯作退却,诱使楚军左翼追击,然后趁势夹击,打得楚军大败。这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城濮之役”。晋献公先后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消灭强敌虞、虢,史载“灭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绩之彪悍超过春秋时代的任何一位君主。战后,晋文公与诸侯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会盟,遂成为一代霸主。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晋文公凭借自己的实力,继齐桓公之后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二位。三十五年以后,楚军又与晋军会战于郝(今河南荥阳北)。晋军大败,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

晋、楚双方势均力敲。晋联齐,楚联秦,亦旗鼓相当。在宋国的调停下,晋、楚先后召开两次“弭兵之会”,停止争战,平分霸权,共作霸主。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本人精心整理《千字文》每一句话意思,有助于理解的故事和拓展知识,(内容参考多方面资料)意在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评论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