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李宗仁逝世,周总理在治丧报告上删改了4个字,毛主席:同意

历史详说员 2024-10-14 19:53:19
前言:

图|李宗仁

提起毛主席和周总理,李宗仁曾心潮澎湃地说:“毛主席的伟大,就在于他胸怀宽广,能容万物......周总理作为国共和谈的首席代表,高瞻远瞩,立地生辉......有这样的杰出领袖人物,共产党的胜利,天经地义,顺乎情理.......”

“他这是在投石问路啊!”

1959年的一天,远在美国的李宗仁提笔给与中国共产党交往十分密切的程思远写去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这样写道:

思远吾弟,见字如晤。南京一别,已有数年。愚兄无时无刻不想念着广西老家。又闻大陆在中共治理之下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今特将珍藏之古玩文物交予国家,聊表敬意。此为愚兄在海外所购,共价值十一万美元。烦弟代为转呈北京。

当把信寄出去后,李宗仁坐在办公桌前,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自与蒋介石“分道扬镳”来到美国后,李宗仁常常想念着祖国,他渴望自己能重回祖国的怀抱,“落叶归根”的想法也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越发浓烈,与此同时,他也一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每当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声明、了解到新中国的国势蒸蒸日上后,李宗仁都不禁感慨万千。

虽然很想重回祖国,但让李宗仁担心的是他不知道新中国领袖和共产党能否不计前嫌,对他网开一面。

于是便有了上文写信那一幕,为了肯定毛主席、周总理等新中国领导人的态度,李宗仁决定以为祖国献古玩文物的方式进行“试探”。

图|李宗仁

果不其然,程思远在收到李宗仁的来信后,立即意识到李宗仁是想要重回祖国怀抱,想到这里,程思远丝毫不敢懈怠,他立即动身从香港前往北京,只为把李宗仁的这封信交给周总理。

10月25日下午3时,周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程思远,在此期间,程思远不止把李宗仁的信交给了周总理,还向周总理认真汇报了李宗仁近几年来的思想动态。

在看到李宗仁的来信后,周总理认为这是“统战”的好时机,待程思远说完后,周总理连连点头,并说道:

“你转来了李德邻先生的信,说他自愿将他收藏的历史名画献给国家,这是他爱国精神的表现,政府考虑接受。”

接着周总理又说道:“德邻先生另外有信写给李济深先生,表示他愿意回国定居,但我认为他回国的机会还不成熟,我请你到欧洲去同他谈谈再说。”

周总理的话让程思远十分惊喜,他连忙问道:“总理,您看怎么安排好呢?”

周总理略微想了想,然后说道:“你看有没有可能让德邻先生先去一趟欧洲呢?对外就说是去旅游或者养病。”

图|周总理

程思远一听,立即拍手称妙,事后,程思远一边着手进行与李宗仁在欧洲见面的工作,一边将周总理对他将文物献给祖国的想法十分赞赏,且代表政府决定接受李宗仁收藏的文物的答复,写信告诉了李宗仁。

李宗仁得知此消息后十分高兴,他当即托人把自己在美国的文物运送到了香港,程思远在收到后立即报告了周总理,周总理马上安排中央有关部门派人去香港,把这批文物运回北京。

对于这批文物,周总理十分重视,立即指示相关部门进行鉴别并妥善收藏,在经过鉴定后发现,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文物中大部分都是赝品,按照当时行情计算,最多价值3000美元,这与李宗仁所说的11万美元相差甚远。

周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意外,但在经过反复思考后,他还是决定将此事汇报给毛主席,并与毛主席商讨对策。

“他李宗仁不过是怕我们秋后算账,他这是在投石问路啊!”毛主席笑着说道。

“没错。”周总理连连点头。

毛主席来回踱步了一会儿,又笑着说道:“那我们就大度一点,他李宗仁不是说这些东西值11万吗?我们给他12万,花12万交个朋友,我看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吗?”

图|毛主席

就这样,毛主席亲自批示财政部长李先念,给李宗仁12万美元的现金。

事后,周总理特意写了一封信,并将信和12万美元的现金交给程思远,由他转交给李宗仁,在信中,周总理写道:

“李先生的藏品,有些是真品,有些是赝品。我们新中国政府考虑到李先生孤处海外,特意送上12万美元的酬劳,以感谢李先生的爱国之举。”

当李宗仁得知祖国将给他这样一笔巨款时,他高兴极了,他同妻子郭德洁连声称赞道:“共产党不简单啊!他们是识货的。”

1960年春,李宗仁派妻子郭德洁到香港接受了这笔现金。

之后,毛主席对李宗仁归国一直十分关心,一天,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李宗仁要回国,但他 担心李宗仁回来以后,生活不习惯,想要李宗仁以后再做归国的准备。

听了周总理的忧虑,毛主席说道:“他愿意回来,我们就欢迎他回来。住不习惯,可以再回去,来去自由嘛!”

毛主席对李宗仁“来去自由”政策,既照顾到了李宗仁的经历和处境,又很有策略性,随后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这一指示,提出了对李宗仁归国的“四可”原则。

1963年年底,经过周密的安排,李宗仁赴欧洲瑞士的苏黎世,如约和程思远会晤。

见面后,程思远向李宗仁转达了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同时也转达了中国共产党对李宗仁回国坚持的“四可”原则。(即可以重回祖国;可以回大陆看看再出去;可以留在欧洲为祖国做一点事情;可以回国常住)

闻言,李宗仁眼含热泪地说道:“感谢毛主席和周先生能够考虑得如此周全,请代表我祝他们健康。”

图|李宗仁

感动之余,李宗仁又表态说:“我只要一可:回到祖国定居,安度晚年。”

程思远站起身说道:“德邻兄,希望你我能够早日在北京相见!”

“德邻先生也要多帮我们哟!”

1965年3月,李宗仁排除万难致信程思远,在信中,他表示自己急于回国,不愿再在美国虚度残年。

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周总理那里,周总理也认为时机已成熟,果断决定:李宗仁先生多年的夙愿,可如愿以偿了。

1965年7月18日,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妥善安置下,李宗仁携妻子远渡关山重洋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7月18日上午11时许,飞机抵达上海,刚走出机舱的李宗仁一眼便看到周总理微笑着站在候机室门前,亲切和蔼地注视着他,他连忙快步走上前,伸出双手抱住了周总理。

原来,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提前来到了上海迎接李宗仁一行回国。

“李先生,你回来了,我们欢迎你啊!”周总理笑容可掬地说道。

“我回来了,回来了,总理你好,总理你好。”李宗仁激动地难以自已。

当时,同周总理一起迎接李宗仁的还有陈毅元帅、叶剑英元帅和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和市长曹荻秋等人。

图|周恩来总理与归国的李宗仁一行

随后,在大家的簇拥下,李宗仁一行前往锦江饭店,在路上,罗青长告诉程思远说:“总理关心李德邻先生的安全,昨夜通宵未睡,一直等到飞机进入云南省境时,他才上床休息......”

7月26日上午,毛主席点名要见李宗仁和妻子郭德洁及程思远等人。

当李宗仁得知这一消息时,露出了很欣慰、很激动的神色,连声说着:“好,好,好!我们马上去。”

其实早在李宗仁回国后,他就通过统战部门几次提出要拜访毛主席,但由于毛主席工作繁忙,始终没有见上一面,如今终于等来了毛主席对他的接见,他又怎能不欣喜呢?

很快,李宗仁等人乘坐车从新华门进入中南海,然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游泳池见毛主席。

毛主席在看到李宗仁他们来到了,连忙站起身,热情地迎了过去,然后亲切地同李宗仁和郭德洁握手:“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

“我回到祖国感到很高兴。”李宗仁赶忙回答说。

众人坐定后,毛主席以浓重的湖南乡音幽默地对李宗仁说:“德邻先生,你上当了!”

图|毛主席与李宗仁夫妇

对于毛主席此言,李宗仁露出了不解的神色,还没等他开口,毛主席又接着说道:“蒋介石骂我们是‘匪’,你这次回来不是误上了‘贼’船吗?”

毛主席的幽默,让李宗仁一时语塞,这时程思远连忙说道:“我们搭上这条船,已登彼岸。”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对,我是登上了彼岸。”李宗仁边说,也边和大家一起开心地笑着。

接着,毛主席又说:“德邻先生可以到全国各地四处走走,也可回家乡看一看,看看共产党有没有把你的家乡建设好!”

毛主席此言正是他的心愿,李宗仁连连点头,随后,他们又畅谈了许久,这次会面一直到下午3时才结束。

后来,李宗仁回到广西南宁参观了重工业制造厂,在参观完后,李宗仁感慨万千,不久后,他见到毛主席,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十分动情地说:“毛主席,你们共产党实在是让人佩服,没想到我们的国家在你们手里,现在变得这么强大了,这可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闻言,毛主席微微摇了摇头,恳切地说道:“祖国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但还不很强大,德邻先生也要多帮我们哟!”

图|毛主席与李宗仁合照

毛主席的话更是打动了李宗仁,他一直想为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如今毛主席主动说出来,让他十分感动:“请主席放心,我李宗仁一定会用尽余生来建设祖国。”

1966年10月1日,毛主席邀请李宗仁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庆祝活动。

毛主席在看到李宗仁后,连忙快步走上前,紧握住李宗仁的手说道:“请多保重身体,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

随后,毛主席又请李宗仁来到休息室喝茶,到休息室后,毛主席请李宗仁坐在沙发上位,李宗仁连连摆手说:“主席在这里,我怎么好坐在上位呢!”

“你比我年岁大,是老大哥,应该坐在这里。”毛主席说。

随后,他们二人又畅谈了许久,直到阅兵结束后,李宗仁才同毛主席、周总理告别,回了家。

1968年8月以后,李宗仁身体状况每况愈下,1969年1月下旬,李宗仁病重的消息,很快便由北京医院报告到了中央统战部,周总理当即作出批示:要尽一切可能抢救。

然而,即便有了周总理的关怀,也终究没能让李宗仁的病情有所好转,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溘然长逝,享年78岁。

在李宗仁临终前依旧不忘毛主席和周总理,他对一直守在自己病榻前的妻子交代道:“我日子不会再有很久了......我手头有几瓶酒,珍藏几十年没舍得喝,你帮我把那几瓶酒送给毛主席、周总理吧!”

图|李宗仁

李宗仁所提到的那几瓶酒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时,由越南来的一个代表团送给他的,当时,他见酒瓶上都有历代专家鉴定的签字和贴有收藏家的签名封条,得知这些酒尤其珍贵,便一直没舍得喝,回国后,他更多次向人提起,说这种酒可以入药,非常名贵,他特意留着准备在适当的时机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

但酒还未送,人已不起,临终之际李宗仁还念念不忘此事,由此可见,李宗仁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感情是很深的,在这几瓶酒中,体现了李宗仁对新中国领导人希望、寄托和衷心的谢忱。

盖棺定论

在李宗仁逝世后的第二天,中央统战部便把李宗仁的治丧报告递交到了周总理的案头。

灯光下,周总理认真地审阅着治丧报告,在审阅完毕后,周总理提出3点建议,随即让秘书把修改好的治丧报告转呈毛主席定夺。

那么,周总理究竟提了哪3点建议呢?

首先,周总理审阅报告时,赞同举行一个骨灰安放仪式,但对主持骨灰安放仪式的人选,做出了调整,他将“拟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傅作义主持”改为“由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

要知道在李宗仁生前,国家并未给他安排职务,在他回国不久后,中央统战部曾提议安排李宗仁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但毛主席在得知后,曾直言:“德邻先生不安排比安排好。”

虽然直到李宗仁逝世也没有职务,但实际上李宗仁的待遇一直是按照政协副主席的规格来安排的。

其次,周总理提议让香港刊登李宗仁逝世的消息和照片。

最后,周总理还在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名单上加上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郭沫若等人的名字。

毛主席在审阅由周总理转呈的治丧报告时,看到周总理提出的3点建议后,不禁连连发出赞叹:“我同意,搞统战,恩来做得比我好啊!”

图|毛主席

周总理的这些安排无疑是把李宗仁的葬礼规格提高了一个等级,而毛主席的同意更是直接拍板定下了这一葬礼规格。

从由前国民党将领们参加的告别仪式,变成了举国同哀的葬礼,毛主席与周总理此举,无论是对李宗仁的家人还是对世界而言,无疑都是一种感动和震撼。

1969年2月1日,李宗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周总理来参加并主持李宗仁的骨灰安放仪式,已是最高礼遇。

仪式开始后,大家纷纷向李宗仁的骨灰盒鞠躬告别,随后,周总理走到李宗仁遗孀胡友松面前,握着她的手说道:“李先生逝世了,以后你有什么困难,国家会照顾你的。”

图|周总理和李宗仁旧照

纵观李宗仁的一生,他为晚年能够与毛主席、周总理等共产党人携手共进,共同为国家做些工作而感到欣慰,他不后悔自己晚年回归的选择,也没有因天空出现乌云而丧失对自己祖国光明前途的信心,他为自己能安息在祖国的怀抱而感到满足.....

0 阅读:26

历史详说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