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从被俘的第一天起,便表现出了极其顽固的态度,拒不接受“改造”,他对自己的形象更是毫不在意,任由胡须疯长。
当有人询问他为何如此时,他回答:“我的胡子是吃国民党的饭长出来的,我干嘛要剃它?”
在被记者询问,为何拒不投降时,黄维更是怒而拍桌,他表示,在战场之上,只有战死的士兵,绝不存在苟且偷生的将军。
就是这样一个顽固抵抗“改造”的国民党将领,却在参观完毛主席的作战室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也明白了国民党必败的原因了。
那么,黄维在毛主席的作战室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黄维被俘
“书呆子”气的国军将领——黄维黄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他的性格的话,那就是“儒”。
他为人正直,处事坦荡,但同时,这份正直之中又夹杂着几分固执与刻板,颇有几分“书卷气”的执拗。
早期的黄维深信唯有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理念才能引领中国走出困境,才能救中国,深受“正统思想”的影响。
而蒋介石的“忠臣良将”之道,与黄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再加上蒋介石对他的高度赏识与提拔,使得黄维对蒋介石更加死心塌地。
1948年,黄维兵团奉命向徐州、蚌埠进发,当大军行至浍河时,黄维不顾兵疲粮缺,正欲强渡浍河。
这一举动,恰为我军提供了歼灭其兵团的绝佳契机。我军迅速调整战略部署,待黄维兵团半渡之时,突然发起猛攻,企图一举将其全歼。
黄维心急如焚,欲速战速决,以摆脱孤军深入的险境。当他察觉到两翼隐蔽的兵力时,暗感不妙,连忙下令部队撤退。
岂料,我军乘胜追击,黄维兵团瞬间陷入混乱,被我军紧紧包围。与此同时,一场政治攻势也在悄然展开。
毛主席亲笔撰写两篇劝降文稿,指出只要放下武器,不论是下级军官还是高级军官都有生路。
在黄维兵团中,有一位名为廖运周的人,他曾在大革命时期,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在国民党军从事兵运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直到抗日战争期间才终于联系上组织,并受命继续潜伏于国民党内部。
廖运周
11月26日,黄维决定向固镇突围,向李延年、刘汝名兵团靠拢,廖运周看到了起义的良机,当即表示自己来打头阵。
要知道,尖兵部队最是危险,听到廖运周的这番话,黄维自是高兴,深觉廖运周忠勇无双。
11月27日,黄维在电话内不断地询问部队突围情况,廖运周一边回复:“进展顺利,一切正常!”一边率110师向解放军靠拢。
黄维没有想到,自己等来的是廖运周已经率部起义的消息,震惊地久久说不出话来。
而另一边,面对解放军的攻势,黄维兵团的处境愈发艰难,已经到了弹尽粮绝之地。
甚至有些官兵因一点食物而大打出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国民党部队必败的结局,在政治攻势下,甚至于整班整排向解放军投诚。
黄维却表示:“誓死追随蒋介石,决不投降!”眼见黄维无半点投诚之意,我军于12月6日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最终黄维兵团全军覆没,黄维也被我军俘虏。
当时传出的消息是,黄维已经阵亡,国民党方面也为其举办了追悼会,蔡若曙(黄维的妻子)也误以为丈夫已经阵亡,便带着子女去往了台湾。
黄维被俘
在台湾生活的这段日子里,蔡若曙总有一种感觉,他认为丈夫没有死,他还活着,这个念头在她的心里愈演愈烈。
几个月后,蔡若曙悄悄回到了大陆,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丈夫果真还活着,只不过是被俘了。
功德林监狱顽固“改造”的将军被俘后的黄维是不甘心的,心底里也是不愿接受的,从被俘的第一天起,便表现出了极其顽固的态度,他将投降书撕得粉碎,就连名字也不愿意交出。
他对自己的形象更是毫不在意,任由胡须疯长,当有人询问他为何如此时,他回答:
“我的胡子是吃国民党的饭长出来的,我干嘛要剃它?”
而当被记者询问,为何拒不投降时,黄维更是怒而拍桌,他表示,在战场之上,只有战士的士兵,绝不存在苟且偷生的将军。
从他在战犯所的种种表现和行为,不难看出“改造”黄维之路,必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上文也提到了,黄维最大的个性,就是固执、执拗,这种个性伴随着他的一生,即便是在战犯所,黄维也仍旧如此。
初到之时,他便抱着“君子不事二主”的决心,坚决不服从管教,时而沉默,时而大放厥词。
示例图
他不认为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在他看来,国军也是正规军队,不能因为战败就谴责蒋介石,而黄维也确实从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关于蒋介石的坏话。
按黄维的话说就是,蒋介石对他有着知遇之恩,陈诚也对他恩重如山,不论是生活上还军事上,两人都对他颇为照顾。
在战犯所内,黄维好像不是一个战俘,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他仍旧像之前那样,挺直腰杆,昂首挺胸地行走。
那时,监狱里有个规定,每个战犯无一例外都要读些指定的书,在读完后还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示例图
就像杜聿明读的就是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读完后还写下了万字的心得体会,甚至主动要求将自己的这篇感悟寄给蒋介石看。
不过黄维却是个例外,他也确实是个“犟种”,他声称自己并无过错,无需悔过,因此拒写任何悔过书。
他在纸上写的最多的话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之类的话,而这,也似乎成为了他唯一可以宣泄情绪的地方。
在狱中,黄维也曾遭到过几次殴打,但出手的并非共产党人,而是同为国民党战犯的狱友,对于为何打人,对方回答:“谁让他总说一些‘反动’言论。”
黄维一直都有结核病,当时也是因为年轻,也没把这当回事,治疗过几次没有什么大碍后便没有再在意了。
1952年,黄维突然病危,全身水肿下不来床,于是便被紧急送往了医院救治,那时的他还在想,为什么当年就没死在战场上呢?
当时黄维病的还是很严重的,得了五种结核病,国内并没有治疗肺结核的药,只能依赖进口,可苏联那个药的效果并不理想。
黄维觉得自己可能就这样交代在这里了,一度拒绝治疗。而周总理却表示:“务必尽全力抢救!”
国家也没什么钱,可周总理还是派人带着黄金前往香港买药,共计打了三百多针,花了不少钱,总算是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四年疗养期间,黄维每天都能吃到肉蛋奶,他明白,自己的这条命,是共产党给的,如果不是共产党,自己恐怕早已一命呜呼了。
这次的“鬼门关”经历,对黄维触动很大,也正是这次的经历,黄维的思想开始有所转变,不过仍坚持自己无罪。
虽然之后对待“改造”仍旧抵触心理,但已经不似之前那样大吵大闹了,而是选择了沉默。
“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1975年12月,71岁的黄维终于重获自由,获得特赦,在刚出狱的那段时间里,黄维心中满是得意。
因为前前后后有那么多特赦出狱的人,可回来后,不是妻子改嫁了,就是要与之离婚了。
可黄维的妻子蔡若曙就这样一直等了他27年,这份始终如一的爱情他倍感温暖与自豪,别提有多高兴了。
尽管黄维被特赦出狱,可他的心中仍旧对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仍旧不服输,这天,他向战犯管理所提出,想要参观当年的作战室。
这一请求,在旁人眼中或许显得荒谬,毕竟,哪有败将主动要求参观胜者指挥部的道理?因此,黄维的这一“荒唐”请求自然遭到拒绝。
黄维自是不肯放弃,继续向上反映,得到的只有一个结果:不可以。为了能解开自己心中的“疙瘩”,黄维不肯放弃,继续反映。
这天,毛主席正听取罗瑞卿等人汇报战俘改造工作,周总理说道:
“公开抗拒改造的人属少数,变着法子抵制的人还是有的,黄维向我们提出‘请求’,要参观长官当年的总参作战室。”
毛主席笑着表示:“可以满足,就让他去西柏坡看看吧,免得别人说我们‘小气’。”
当抵达西柏坡,迈进军委作战室的们时,黄维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眼前的景象让他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他疑惑地问一旁的陪同人员:“这就是当年的作战室吗?”陪同人员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当年指挥的三大战役,都是在此进行的。
一路上,黄维曾无数次想象过解放军的作战室,或许不如国民党的那般奢华,但至少应是气势恢宏之地。
可眼前的指挥部,分明是一间“农舍”,看着眼前这间小土屋,黄维心中的疑惑与不甘瞬间消散。
他意识到,当年解放军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在这样一个简陋无比的小土屋里,战胜了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
他也明白过来,为什么国民党会失败了,他由衷地感叹:“国民党该败!蒋介石当败啊!我黄维输得不冤!”
随后,黄维随着参观的人群,听讲解员讲解这三大战役,尤其是在讲到歼灭自己兵团时,黄维听得尤为认真。
边看地图,边听讲解员讲解,黄维的脑子里又浮现出当年的情景,甚至主动站出来帮讲解员纠正了一些细节。
这一次的西柏坡之行,黄维心中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由衷地表示:“我服输了,而且是心悦诚服。”
结语步入晚年的黄维,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两岸的统一大业,甚至在抗战胜利40周年时,还专门撰写文章,表达对在台老同学的怀念之情。
1989年,黄维受邀前往台湾访问,他为此准备了很久,也规划好了此行的访问计划。
可就在赴台前夕,黄维突感身体不适,病情恶化,最终于3月20日离开了人世,享年85岁。
参考资料
回顾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征程. 北京日报
国民党军王牌黄维兵团的覆灭. 党史博采
黄维,一个将军的“改造”.《书摘》
西柏坡黄维服输. 李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