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在公元前479年逝世后,被弟子们安葬在鲁城北泗水之上,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济宁的曲阜市,位于市城北大约1.5千米之处。
此后,孔子墓地就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乌鸦不栖,蛇鼠不侵”。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源自于某种神秘的力量?或是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来一一探究。
墓地的选址“墓地”一词听起来吓人,实际上现如今的孔子之墓,是一片近200万平方米的静谧园林。犹如一个天然植物园,在茂密的古树下面,长满了奇花异草,恍如世外桃源。被称为“孔林”,也叫“至圣林”,孔子以及其后人都葬于此地,多达数十万人,规模相当宏大。
那么为何选在此地?这背后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在孔子驾鹤西去之后,其弟子对老师的长眠之地产生了争执。其中有一位弟子叫子夏,他的意见是要按照帝皇之制来选定墓地所在,并且建议去寻找合适的风水宝地进行安葬。
而孔子的另外一个弟子子贡就强烈的反对,他意见是老师作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传播者,是人间圣人,不应该采用帝皇之制。这个观点受到多数弟子的支持。
之后,他建议将孔子安葬在其出生地曲阜,此地也是华夏始祖黄帝的出生地,葬于此也意味比肩黄帝之功。最终,他们将墓址选在现如今这孔林之地。
为了彰显老师高尚的品德与精神,让孔子之墓更加的特别,子贡花尽心思进行设计和布局。搜集了许多奇花异草到此种植,让此地精美得犹如一座园林。
之后,曲阜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便成为了儒家文化的圣地。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一直进行修缮和扩建,从而完整的保留下来。
神奇现象的秘密像如此茂密的园林墓园,理应是乌鸦栖息,蛇虫遍及,这几乎是多数坟墓的状态。可是这片孔林确实相反,从不见乌鸦在树林间栖息,草丛间也没有蛇虫的踪迹。
有些朝圣者,会把这种现象归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认为是孔子的高尚品德能够产生奇特的力量,让一些不吉利的动物自动回避。这种说法增添了孔林的神秘氛围。
尽管在我们的精神领域里,认为孔子的圣人之躯能够驱赶这些“捣乱者”,是一种很纯粹的文化崇尚心理。
但是,孔子生前也曾推崇:“不语怪力乱神”。我们要以科学的角度的解释来作为标准。
在经过现代地质学家的研究后,终于解开了“乌鸦不栖、蛇虫不近”的真相。
孔林栽种的数目,种类繁多,数目就达到4万棵。当初子贡为了将老师的高尚的地位和理念展现出来,他从各地采购了各种种类的树木到此栽种,每一种都有着它深厚的寓意。
而在这些树木中,以柏树、楷树和槐树尤多。此类树木是常绿乔木,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万古长青的寓意。以中国特有的“侧柏”为例,一直就是中国应用最广泛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在寺庙、陵墓和庭园的园林种植中较为常见。
而这些树木刚好是乌鸦极为厌恶的树木,因为这些树木的枝叶,会发散出一种极为特殊的香味,这种香味能够驱赶包含乌鸦在内的一些鸟类或蛇鼠。
并且,此地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结构非常适合这是这些树类生长,树木长得非常高大,枝叶非常浓密,起到遮天蔽日的效果。另外这些乔木属的树木,叶子是无法用来筑巢。因此这里并非鸟类所喜好的生存繁殖环境。
古典中就有记载孔子之墓是来自各方的奇木所值。但我们已经无法确定,子贡当年此举是由于对这些植物特性了如指掌,还是“乃无心之作”。但是结果却是守护了其老师的一方安宁。
假如说植树无法确定是否故意为之,接下来的措施就肯定是人为干预的。我们在孔林的土地中,检测出了超过正常含量的朱砂和硫磺。而众所周知,在古代,朱砂和硫磺都是驱除蛇鼠极有效的物质。
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能够抑制和杀死细菌和寄生虫,在中药典籍里记载常用于驱虫;而硫磺同样具有杀菌杀虫的功效,几年前就已经有记载用来灭鼠与驱蛇之用。
在土壤中添加这些物质后,就会形成了一道天然的蛇鼠隔离屏障,让蛇鼠自动远离,同时也减少墓地土壤所受到的自然生物的侵蚀。在后来的修建扩建的范围内,我们也同样发现了土壤中使用了这两种矿物,由此可见当时,此做法是极为常见的。
当然,人流鼎盛也是其中一个因素。自汉武帝后,儒学便成为了官方思想,孔子的地位空前无两,朝廷也安排专门的守护者对此地进行维护。此后历代的帝王都对其极为重视。
随着孔子影响的扩大,孔林的规模逐渐扩大,祭祀大典也频繁举办。那些人们不喜的生物如果意外闯入也会受到驱赶。从而确保了孔林的安宁。
孔林的独特布局和“墓地”的生态设计,最终形成了奇妙的“乌鸦不栖、蛇虫不近”现象,并口口相传增添了奇幻色彩。从实质上看,是古人智慧的一次完美的展示。
结语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古人们利用自然界的独特力量,制造出令人称赞的现象,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智慧!
在经过两千年的岁月洗礼后,孔林依旧展示着它独特迷人的魅力,成为中华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传播着先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