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将平常吃的那些小巧精致、味道各异的零食小吃叫做“点心”,特别是造型精美的甜食糕点。
虽然人们早已习惯这个叫法,但也有人会纳闷,为什么叫“点心”呢?
南宋时期作家吴曾在《能改斋漫录》第二章中 说道:
“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
由此可见,“点心”一词早在唐朝就已经开始使用,但并不是像现在一样特指糕点,而是广泛指一些除正餐以外的小食。
同时宋代周辉的《北辕录》也提到“洗漱冠饰毕,点心已至”,说明在古代,点心指的就是早饭。
所以古代的点心可能就是像包子馒头,饺子馄饨之类比较方便快捷的食物,如今“早点”这个叫法也许就是来自“早上的点心”之意。
至于为啥将小食叫做“点心”,则有几种比较有意思的说法。
1
点点心意
其中最广为流传的,称东晋时期有一位将军,体恤士兵们日夜在战场上杀敌劳累,于是派人制作民间的美味糕饼,送往前线用于犒劳将士。
士兵们为了感谢这位将军的“点点心意”,于是将其称作“点心”。
也有人认为这位将军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女将梁红玉,不过出于“点心”的叫法早在唐代已有,所以这位将军的姓名就不得考究了!
2
符合心意
除此以外,也有人说这类造型精致、甜美可口的小食可以给人心灵上带来一点愉悦和满足感,就像是在心里点上一盏灯,照亮心情,只要吃上一点就能让人开心,所以叫做“点心”,意为符合心意。
3
点餐之意
还有传说称古时候茶楼里的小食是按个数来算钱的,客人来了之后,店小二会问:“要点几样?”,这里的“点”就如“点餐”一样,是选择的意思,相当于点一些自己心爱的食物,所以“点心”也就成了小食的代名词。
4
点一点
另外,据说在五代十国有个宰相叫王溥,他特别爱吃各种美食,但又担心吃多了会影响身体健康,于是他就要求厨师每次只做一点点,细细品尝,慢慢享受。
这样一来,那些精致小巧的食物就被形象地称为“点一点”,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今天的“点心”。
由此可见,“点心”的说法来历层出不穷,但其中的“点”大多可以理解为数量上的一点点,而“心”则代表着心意。
后来满清时期,“点心”一词成为凌迟中的一个环节。
“凌迟”历来是一种残忍的刑罚,犯人身上的肉会被一刀一刀割下来,这期间还不能死,最后被刽子手一刀直插心脏才会毙命。
而这最后一刀就被叫做“点心”,有些钱财的犯人家属也会贿赂刽子手,祈求第一刀就将犯人“点心”,使其免遭痛苦。
所以在老北京,“点心”是一个忌讳的恐怖字眼,这一时期的糕点被人们称为“饽饽”而不叫“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