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中,贺龙和彭德怀都是出身于旧军人的老资格革命家,且都是湖南人。
两个人还有个共同战友,段德昌,也是湖南人,而他入党的时间,比贺龙和彭德怀都要早。
1927年,贺龙带领国民革命军20军奔赴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后,贺龙又于1928年1月来到洪湖,领导湘鄂西人民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了红二军团。他的英雄事迹在洪湖人民中广为流传。
而段德昌,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同为洪湖地区的人民所熟悉和敬佩。
至于彭德怀,他同段德昌相识更早,段德昌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于他而言是尊敬的良师益友。
两人在北伐战争期间结识,彼时,段德昌经毛泽东介绍进黄埔,被蒋介石下令拘押开除,后经十分赏识他的周恩来保荐进中央政治学校插班学习,从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后,又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一师从事政治工作。
他长相俊逸,说话轻声轻气,深入士兵群众和基层军官中开展宣传活动,深受官兵欢迎。
而这其中,就包括彭德怀。
彭德怀后来回忆说:“段对我的思想帮助是很大的。他经常送给我一些进步刊物,特别是《共产主义ABC》,阅读后印象较深。我知道他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我向他提出了入党要求,他允为介绍人。我把他当作学习的楷模。”
这样,彭德怀和段德昌结识,虽然仅一年多时间,直接谈话也仅有几次,但两人相交甚深,段德昌对彭德怀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彭德怀入党的介绍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段德昌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位堪当重任的不可多得的帅才人物。
后来在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段德昌又与贺龙结缘,军事才干得到充分体现,并多次得到贺龙的肯定和赞扬。
1931年,红二兵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红三军军长,段德昌任红三军第九师师长。
此后,在贺龙领导下,段德昌指挥红九师采取围点打援、奔袭包围和诱敌深入等战术,连续取得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尤其新沟嘴一战,正当红三军主力转战襄北之际,国民党军兵分三路大举进犯洪湖根据地。
其中,中路之敌第四师师长范绍增(外号范哈儿)的三个多团占领了老新口一带,离我湘鄂西首脑机关驻地新沟嘴仅三十余里,并有继续深入之势。而新沟嘴只有我警卫团及地方武装部队。
情况万分危急之际,段德昌奉贺龙之命,率红九师两个团回援新沟嘴,连夜构筑工事,以小部兵力诱敌,大部休整,以逸待劳。这样敌人第一次进攻,冲累了,架不住精神百倍的红军大部冲杀,很快全线溃退。
第二次进攻,敌人开始打炮,结果炮兵技术太劣,炮弹大都落到我方阵地后边。结果就是和第一次进攻一样,待到红军战士一冲出去,敌人便垮了。
第三次进攻,战场上已呈现“彼竭我盈”的有利态势,段德昌下令全线反击,正面十挺机枪全部开火,后面两个骑兵连一百五六十匹马齐上阵,截断敌人退路。这样一攻一截,敌人被团团围住。经此一战,敌大部被歼,三千余人被俘,两千多支枪被缴。而我军伤亡甚少。
曾在此战中负责抢救伤员的周长庚后来回忆起来:“没有一个同志需要我去抢救,背着的一袋药也没用上”。
贺龙听闻捷报,哈哈大笑,连说:“德昌,这个仗打得满好,满好啊!”
后来,段德昌还将此战中缴获的范哈儿心爱的坐骑黑龙驹送给了贺龙。
在新沟嘴大捷的庆功大会上,贺龙再次公开赞扬:“九师师长段德昌当机当断,杀出了红军的军威。给了范哈儿毁灭性的一击,这下范哈儿连魂都要吓掉了。这是红军的伟大胜利!”
只可惜,也就是此战后不久,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三军未能挫败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被迫离开洪湖革命根据地。段德昌指挥红九师担负阻击、断后等艰巨任务,转战七千余里,于12月下旬到达湘鄂边地区。
在此期间,他目睹红三军广大指战员突围转战牺牲惨重,洪湖革命根据地丧失,红军处境艰难,同“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提议“打回洪湖去”。
结果段德昌的正确意见不但未被采纳,“打回洪湖去”还被诬为“是想带红九师逃跑”……
1935年5月1日,段德昌被错杀于湖北巴东金果坪,牺牲时年仅29岁。
贺龙作为红三军军长,在这期间尽自己所能,保护挽救了不少人,但却没能救下段德昌。
而彭德怀,直到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后,才得知了自己革命的引路人段德昌已经牺牲的消息,后来,彭德怀全程参与了对段德昌牺牲原因的厘清工作,直到1945年,段德昌的烈士名誉被恢复。
对于段德昌的牺牲,贺龙负有一定的责任。也正因如此,有人说,彭德怀和贺龙自此“结下了梁子”。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调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集团34个旅25万余人兵力,逼近延安,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2万余人迎战强敌,战事吃紧之时,曾下令:“给贺龙发电报,借兵!”
而贺龙见到电报,二话不说便下令抽调一个主力旅,由王震率领,赶往陕北。
临行前,贺龙还特意叮嘱王震:“告诉彭老总,就说我贺龙说的,这个旅借给他,不用还了!”
后来,贺龙借去的这支部队让彭德怀如虎添翼,成为彭德怀麾下的一支劲旅,彭德怀战后还特意给贺龙拍去电报:“借兵之情,铭记于心。”
而贺龙在借兵后,挑起了执掌后方的重担,保障彭德怀在西北的后勤供应、兵员补充,协助做好前线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不朽功勋。用彭德怀的话说,“贺龙是不顾一切地支援西北战争”。
两个人这样的默契配合,真诚坦荡的函电往来,皆有记载,实不足支撑“二人结下梁子”的说法。
人民不会忘记每一个革命的功勋者。1988年,中央军委公布我军33为军事家名单,段德昌、彭德怀、贺龙,3人皆名列其中。
素材来源:
[1]梅兴无.彭德怀与他的良师益友段德昌[J].湘潮,2018,(10):34-37.
[2]梅兴无.贺龙:倾力协助彭德怀战西北[J].党史博采(纪实),2016,(03):24-28.
[3]文云乡.漫谈贺龙与彭德怀[J].同舟共进,2015,(01):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