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的一首七律,开篇直抒胸臆,结尾以景结情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2-20 08:23:47

动荡的岁月里,人们在命运洪流中颠沛辗转,悲愁如影随形,难寻安宁。世事无常,踽踽独行,文人墨客们心中悲愁时,怅惘长夜如墨,也期盼熹微破霭而出。

一位诗人就曾遭遇过困境,心中万千悲愁难以排遣,于是便深切盼望可以穿越荆棘,拥抱属于自己的曙光,更希望早日获得一种新生。下面一起欣赏他的佳作:

世味

现当代 · 程千帆

醒时何计了悲欢,短梦依依到晓残。

万事乘除总天意,百年歌哭付谁看。

坐惊烽燧愁来日,渐恶情怀有至难。

还伴杵钟参世味,可怜长夜正漫漫。

诗的大意是:从短暂的梦境醒来,不知如何了结悲欢,直到破晓时分,依然眷恋虚幻中的美好。万事变化终究就像被上天主宰,百年悲歌与欢笑又能让谁观看。

惊闻硝烟四起,忧愁将来生活,心情逐渐变得糟糕,更觉实在难以忍受。伴着人家舂杵声和寺院钟罄声,希望借此参悟人生况味,可惜漫漫长夜好像没有尽头。

程千帆是当代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他在多个领域成就卓越,一生著作颇丰。诗人也曾在多所院校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传达了诗人忧虑的心情,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对光明前途的渴望。

“醒时何计了悲欢”,首句直抒胸臆,表达出心中的忧愁。诗人的思绪被各种悲欢搅扰,苦无解脱之法。“何计”二字诉说了其内心的迷茫,诗人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感觉所有可以想到的应对之策,最后都显得无济于事。

“短梦依依到晓残”,次句表达出作者渴望在虚幻中寻求慰藉。梦境虽然短暂,诗人却带着几分依恋,直至破晓时分,美梦终于无法延续,才子不得不面对严酷现实。作者借此强化了梦境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抒写了难以排遣的忧愁。

颔联将视角拓展到对万事万物的思考,“乘除”是指世间诸事的消长变化。诗人悲观地认为,尘世间的很多事情仿佛皆由上天主宰,人力其实难以抗衡。

“百年歌哭”则涵盖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付谁看”的疑问展现出其内心孤独。诗人忽然感觉自己好像被抛入了茫茫虚无之中,无人在意自己的感受,无人倾听自己的心声,真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寂与悲凉。

“坐惊烽燧愁来日,渐恶情怀有至难”,颈联笔触一转,娓娓道出动荡不安的时代景象。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整个社会都被阴云笼罩。诗人深居家中,却难以隔绝外界的纷扰。听闻各处传来的消息,惊恐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对未来更是满心愁绪,忧思难消。

“至难”二字犹如一记重锤,敲击在诗人内心深处。随着局势的每况愈下,他的心境也愈发沉重,仿佛被阴霾所困。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在心底不断蔓延,却又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出口,只能任由这无尽愁绪将自己紧紧缠绕,一直难以挣脱。

结尾以景语作结,饱含深情。“杵钟”之声在寂静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诗人伴着这单调声音,细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参世味”三字表明诗人在不断思考中,试图领悟人生真谛。可是他又感慨时局动荡,如同这漫长黑夜,看不到曙光,让他觉得极其压抑。

程千帆的一首七律,开篇直抒胸臆,结尾以景结情。全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很多人所处的共同困境。诗人将个人世味与时代沧桑紧密相连,诗句简洁又富有表现力,虽然没有华丽辞藻,却能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1 阅读:38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