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做什么的?孙女回答凸显袁是国之仁士

百年人物志 2024-07-09 09:32:45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世界主流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了袁隆平逝世的消息,并称“这是中国最痛苦的一天”。

袁隆平将自己的一生都用在了研究杂交稻上,在我国迈入世界农业科技大国的过程中,袁老功不可没。他给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让中国人有信心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即便是在国际粮食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中国人也是有底气的。

尽管早已名满天下,享誉世界,但袁隆平晚年仍然埋头于田间,继续研究攻关,从不曾停下追求高产、高质量的脚步。从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再到耐盐碱水稻,袁隆平总是冲在第一线,以实际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袁隆平不仅帮助中国人远离了饥饿,而且还造福了全世界。1979年,世界许多国家引进中国杂交水稻,为能够让这一品种更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袁隆平率领团队先后前往印度、缅甸、美国等国家,为当地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加细致地帮助。

袁隆平开设培训班、研究所,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已经培养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数千名科研人员,杂交水稻也先后被引入亚洲、非洲、美洲,来自全世界的农民都从中受益。

22日晚,尽管没有通知,没有安排,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却纷纷自发抵达湖南长沙,此行,他们只有一件事,送别袁隆平。23日,尽管长沙阴雨绵绵,但殡仪馆外,人们撑着伞,安静肃穆地排着长队,尽管队伍已经排了两公里长,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只是跟随队伍缓慢地挪动着脚步,只为能够送一送袁老。

1949年8月,袁隆平考入西南农学院,学习遗传育种,开始了自己想当农业科学家的梦想。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了偏远的安江农校当老师,立志要通过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为国家作贡献。

1956年,袁隆平领着学生开展农学实验,希望能够找到增产的办法。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中国陷入了最苦难的三年饥荒之中。袁隆平跟所有老百姓一样在饥饿中挣扎,吃草根、吃树皮、抓田鼠……想方设法填饱肚子。

30年来,袁隆平曾经历过战火,也经历过饥荒,但在这段长达三年的大饥荒时期,则是他一生中最漫长的,每天都度日如年。多年后,袁隆平只要一想这段往事,心中便震动不已:我是个老师,但更是一个农业科技者,对我来说,在饥荒中束手无策不仅仅是死神的叩问,更是内心良知的拷问。

其实,袁隆平最初考虑搞育种时,首先选择了红薯和小麦。而且,在研究红薯方面已经花费了不少心血并有了不小的收获。

但红薯并非主粮,这让他的目光开始转向水稻。虽然有了想法,但因为难度太大,袁隆平还有些犹豫。

然而,袁隆平在黔阳县硖州公社秀建大队参加生产劳动期间,他的房东从外村换回了稻种,这些稻种颗颗饱满,一看就是优种。房东一边轻轻摸着这些宝贝,一边跟袁隆平感叹道:“你看看,施肥还不如勤换种呢,这谷子,多结实。”

说罢,房东又兴奋地揉搓起这些种子来。他看了眼在一旁的袁隆平,开玩笑似地说道:“袁老师,你是搞科研的,你说你能搞出来一个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品种的话,得多厉害。”

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农民,不懂什么农业科技、但多年劳作的经验,却让他无比深刻地知道有好种子的重要性。

袁隆平听到房东的话后,深受触动,关于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立即在他脑海中清晰了起来,那就是研究水稻良种。

此后,袁隆平全身心投入到了水稻良种的研究工作中。然而,研究并非一帆风顺。

按照经典遗传学所讲,水稻并不具备杂交的条件,多年来,人们也都这样认为。然而,袁隆平却在一次发现中颠覆了这一传统。

1960年,袁隆平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明显优于其他水稻的特殊水稻,经过试验研究后发现,这是一株“杂交水稻”。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水稻也是可以杂交的。从此,袁隆平便开始了研究杂交水稻的工作。

然而,在最初的几年里,袁隆平设计的“三系”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案都失败了。虽然历经多次失败,但袁隆平每天依旧埋头苦干。

1973年,袁隆平终于迎来了成功,并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也成为了全球首次成功培育成了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亩产达到了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这一成果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来,虽然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袁隆平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率领科研团队于1995年成功研制了两系杂交水稻,为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中国的杂交水稻也位居世界前列。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袁隆平风雨无阻几乎每天都要去田地里,尤其是在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一定要到田间地头去,观察水稻的倒伏情况等。

2015年,85岁高龄的袁隆平卸任干了31年之久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离开这一工作岗位后的袁隆平,不仅没有安逸地在家中享受晚年生活,反而再次回归研究员的角色,更加专注地投入到了杂交稻的研究工作中。

在试验田里,人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一天要去四次田里,早晨、中午、晚饭前后。

随着袁隆平的年纪越来越大,出于他的身体健康考虑,单位特意在他的住处旁边留出了一块试验田。他每天在家里隔着窗户就能看到田里的情况,但这对下了一辈子田的袁隆平来说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不过,只要身体允许,袁隆平还会去田里实地查看情况。

多年研究水稻的工作也让袁隆平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袁隆平都要守在电视机前听全国的天气预报,一旦看到哪里有持续暴雨等恶劣天气,他总要沉默好长一段时间,然后再叹一口气。

2021年3月,已经91岁高龄的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时,意外摔倒被送进医院。住院期间,袁隆平见到医务人员,每天都要问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晴朗还是下雨呢?”

一天,有护士看了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后,对袁老说道:“今天28度。”

躺在病床上的袁隆平着急地只想起来,嘴里还一个劲儿念叨着:“有影响,有影响。”

袁隆平心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做法叫满屋子的人看着不禁红了眼。

袁隆平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还曾有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一次,袁隆平的孙女在学校里,被一位老师问道:“你知道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吗?”

孙女年纪还小,对爷爷的工作不是很清楚,但她想到爷爷每天晚上都要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便一脸认真地告诉老师说:“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

老师看着小姑娘一脸天真的脸庞,顿时觉得有趣,笑了出来。但细想后,又十分敬佩袁老乃是真正的国之仁士。

工作状态下的袁隆平严谨、认真,生活中的他却幽默风趣,还有很多爱好。

2010年,袁隆平被检查出有肺慢阻,钟南山对他说道:“袁老,您得戒烟了啊。”

戒烟对一个有着几十年烟龄的袁隆平来说,无疑太过困难。袁隆平也没有立即接受戒烟的建议,只说道:“难呐。”

2015年冬天,袁隆平因咳嗽严重接受治疗。一天,他突然说道:“今天开始,我要戒烟。”

得知袁老要戒烟,身边的学生、同事,就连家人都震惊不已,而且其中大多数都不相信他能一下子把烟戒掉。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果然没再抽过烟。当有人惊讶地问他:“袁老,您真的戒烟了?”

袁老听后,也只是笑着说道:“戒了。就是做梦的时候会梦到吸烟。”

说罢,大家便被袁老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袁隆平在工作之余还有很多休闲娱乐的方式,看书、游泳、打排球、拉琴、打麻将……

说起游泳,袁隆平年轻时还曾在江西省的一次职工游泳比赛中斩获男子自由泳亚军,尽管后来年纪渐长,但只要有时间,他便会去游泳馆下水游泳。

除了游泳,袁隆平还特别喜欢打排球,他的球友就是家属院里的那些老头、老太太。

袁隆平爱运动,也爱艺术活动。拉小提琴、跳交谊舞都不在话下。

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袁隆平是真正的国士无双。在祖国大地埋头苦干一辈子,做出了一个接一个优秀的水稻种子,彻底结束了纠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饥荒噩梦。

斯人已逝,功在千秋,袁隆平的不朽功勋将永远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熠熠生辉。共和国永远铭记袁隆平!

参考资料:人民周刊2021年10期、财经2021年11期、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10期、时代报告2020年1期

5 阅读:930
评论列表
  • 2024-07-09 10:53

    袁老功在千秋为人类造福载入史册国人骄傲

  • 2024-07-09 10:36

    载入史册

  • 2024-07-09 11:05

    中国谷神[点赞][点赞]

  • 2024-07-09 11:54

    当代神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袁老的功绩不逊于核武航天,将永远被记入史册。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