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下旬,杨尚昆在北京301医院接受治疗,在他的身旁,静静地放着一份文稿——《追念彭大将军》。
从文章题目便能够看出,这是写给彭德怀元帅的,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他已经修改过四次了,但他还是一再要求工作人员给自己读一遍。随着工作人员的声音响起,他又开始做起了推敲,尽管此时他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清醒的时间也越来也越少,但他始终没能放下这篇文稿。
从这一年的三月起,杨尚昆就已经在酝酿这篇文章了,为此,他还萌生了去彭老总故乡看看的心思。但身体原因,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了。
杨尚昆是在1934年初来到红三军团的,此时的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已经是一名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将领了,是毛主席写诗称赞的“横刀立马”的大将军。
而杨尚昆年纪比彭老总小九岁,是从苏联留学回国、只有白区工作经验的知识分子。怎么看他也是个文弱书生。但其实,杨尚昆很早便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了,甚至比彭老总的党龄还要长些。
由于当时“左”倾错误路线还在中央占据着统治地位,恰巧杨尚昆又是留苏回来的。因此,不少同志都担心他能否与彭老总顺利开展工作。
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杨尚昆来到红三军团指挥部的第一天,彭老总便热情地迎了上来,主动握着他的手,用带有浓厚湖南方音的普通话欢迎他:“欢迎你呦,你来了,我们都很高兴,咱们要齐心协力啊。”
杨尚昆看着眼前穿着跟普通战士没有什么差别的彭老总,一时间竟愣在了原地。他没想到同志们口中脾气火爆的彭老总竟然如此平易近人。
杨尚昆当即高兴地回答道:“我之前没有在军队工作过,在苏区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带兵打仗更是没有什么经验,希望彭老总多多帮助。”
彭老总则表示“我们互相帮助,遇到事情多商量。”
杨尚昆在宣传工作方面很有经验,在奉命攻打沙县的过程中,杨尚昆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极大提振了士气。彭德怀对这位新政委给部队政治工作带来的新风气很是赞赏。
此后,红三军团在彭老总和杨尚昆的率领下赢得了许多战斗的胜利。虽然杨尚昆在红三军团只有短短的九个月时间,但他和彭老总以及红三军团的所有战士们一起经历了战争的残酷考验,成为生死与共的战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新中国成立后,杨尚昆成为了中南海的“总管”,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任职20年之久,在中直机关党委书记上长达12年。
尽管他跟彭德怀已经有了不同的工作任务,但两人都很珍惜彼此之间的战友情谊。然而,1959年庐山会议上,杨尚昆却违心地批判了彭德怀,这也成为了他一生心怀内疚的一件事。
庐山会议后,根据毛主席指示,杨尚昆负责起了与彭德怀的联系和生活安排。在杨尚昆的安排下,彭老总搬到了京郊的吴家花园。
虽然此时的彭老总心思郁闷,但毛主席并没有忘记他,甚至还跟杨尚昆说起:“问问彭老总的意见,愿不愿意当农垦部长。要是愿意,就去做做王震的工作。”
不过,杨尚昆并没有跟彭老总说起这件事。当时,他以为彭老总情绪不好,加之当时社会环境复杂,如果出来工作,恐怕再次惹祸上身,带来麻烦。于是,他便将这件事隐瞒了下来。但实际上,彭老总是很想搞农业生产的。
早在抗美援朝前,彭德怀就已经开始研究关于发展大西北的经济问题,并起草、修改了西北三年经济恢复的计划。其中,关于农业的发展是他最为关心和重视的。
但随着他挂帅出征,这些发展计划最终只好搁置了下来。
1958年底,庐山会议召开前,彭德怀来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除了听取县委领导的汇报外,他还深入公社、医院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同工人、农民、医生等群体展开交流。
通过实地调查,彭德怀越来越认识到基层的问题。于是,他将此次调查写成了调查报告,并在庐山会议上拿出来讨论。
1965年9月,彭真奉毛主席之命找彭德怀谈话,告诉他“中央决定让他去西南三线委员会担任副总指挥。”
彭德怀提出“希望能够去农村作调查”。
几天后,毛主席亲自找彭德怀谈话,在谈及庐山会议时,毛主席直言“真理或许在你那边。”毛主席的话令彭德怀十分感动,并当即决定前往西南赴任。
临行前,彭德怀还曾向杨尚昆辞行,他对老政委说了这样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去西南,我其实很难过。我不想去,想搞农业。但有人说我是仇恨毛主席,我只是跟不上主席的思想……”
谁都没想到,这次分别竟然成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含冤而死。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才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参考资料:红岩春秋2016年6期、光明日报、领导文萃2013年24期、《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百年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岳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