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发明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正说历史秘闻 2020-02-02 17:36:33

汉字作为中国民族的魅力瑰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甲骨文到行书再演变到现在使用的汉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的发明为不同方言在沟通中提供了方便,在20世纪以前日本、朝鲜半岛等国还曾将汉字作为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使用,由此可见汉字的影响力非常深远。

然而在这众多的中国汉字中,有一个汉字的创造却让不少女性感觉受到了歧视,一度遭到了批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和封建社会中国女性的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女性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家庭关系中属于从属地位,没有话语权,在家里还要遵守“三从四德”。因当时所属的封建社会,女性不能抛头露面,所以一直流于“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夫为妻纲”更加体现出女性在当时的附属关系。

1)女性地位提高的昙花一现

女子无才便是德,剥夺了女性读书识字的权力,所以他们不能像现代的女性一样有自己的工作。又由于女性本就体弱,生来就是力量型的男性一直主导着社会地位。

女性地位在历史上就一直这么低吗,也不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提高是在唐朝。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此时的女性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没人敢不重视女性的地位,因为连皇帝都是女人。但这毕竟是短暂的,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女性绝大多数时候还都是“宅女”。

2)畸形的封建思想

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形象一直都是畸形的,女性也因为没有什么社会认知,而一味满足男性的需求。“三寸金莲”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限制了女性的运动,也是对女性身体的一种摧残。

“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现象直到当今社会都没有完全消失。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作为三个子女中唯一的女孩,从不受母亲的重视,即便她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又即便她做了很多次的抗争仍然无济于事。因为母亲就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这又是多少原生家庭的真实写照。

3)对女性尊称“先生”

“杨绛先生、林徽因先生、张爱玲先生、冰心先生”等等,这些女性的形象却都冠以先生的称呼,还是因为先前女性的地位实在低下,这些有思想有学识的女性地位逐渐提高,是对她们的尊敬,但仍然没有用一个专属于女性的称呼来表现她们。

虽然没有一个对女性的专属称呼,但是刘半农先生“创造”了一个汉字,专门用来指代女性,那就是“她”。

刘半农“首创”了一个汉字——“她”

1)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原名寿彭,后名复。1891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非常聪明,天资过人,据称6岁就能作对联和咏诗。人称“江阴才子”,字半侬,后来去掉了“侬”的偏旁,觉得这个字香艳媚俗,后改为半农,也表示对过去的告别,新思想的开始,这就有了后来的正式名字:刘半农。

刘半农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著作《汉语字声实验录》更是获得了“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成为我国获得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第一人。

2)新文化运动发祥地:北大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的校长之后,邀请了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其中就包括刘半农。1916年《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就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他们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宣传西方的进步思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普通交流居多,文化学者交流也大可不必每天的“之乎者也”。

这些受过西方先进思想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要抛弃传统文言文的束缚,不能一昧的教条使用文言文,从而说白话,尤其是在发表文章时。最著名的就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她:来源于英文“she”

刘半农有旅欧留学的经历,因此在外语方面的水平也是非常之高,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

在翻译国外文学作品时,总会遇到“she”这个单词,而汉语中并没有与这个单词对应的汉字,所以常被翻译成“他女、那女的”。比如翻译一句话“她非常漂亮”,当时并没有“她”这个字,只能译成“那女的很漂亮”,总是感觉很别扭。而且一部文学著作中会有很多个“she”,难道都翻译成“那女的”?

1917年,刘半农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在翻译戏剧《琴魂》时,第一次使用了“她”这个字,后来很多人认为是刘半农先生首创了这个字,其实不然。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属于生僻字,但是当时的读音是“jiě”,也并非现在的指代女性。

这个“她”字一出,瞬间成为话题,而且引发了舆论攻击,如果刘半农先生生活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一定会收到这个“网络暴力”的袭击。

其中有不少女性认为,这个字的出现无疑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是对女性人格的践踏。,因为“她”这个字没有人字旁。在这之前一直用“之”或者是后来的“伊”来指代第三人称的女性。

后来在他的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中,更是将这个“她”字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反对的声音一直在,但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以及舆论导向的作用,这些反对的声音终于还是埋没在人海中,1932年,“她”字以压倒性的优势入选常用字。

小编结语

反观当时的社会现象,许多人认为“她”字没有人字旁,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不过这也说明了当时女性地位的崛起,不再是听之任之了,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不过小编认为,这个“她”字并没有对女性的不尊重,反而是在没有专门指代第三人称的女性的基础上,“创造”了这个字,恰恰是对女性地位的尊重,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化,结束了第三人称在文章中混乱现象,因此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个“她”也渐渐被大家接受了。

0 阅读:9

正说历史秘闻

简介:历史研究院文史专家,带你回味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