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89)
因护卫孙中山负伤而改名,曾参加酒泉起义,国军少将——侯又生
侯又生(1903-1997),又名新望,号后觉,后改名侯爵,广东梅县人。梅县初级师范学校毕业,1919年随父去泰国,以织布谋生。
1922年回国,到广州投军,入孙中山广州大本营卫士大队,因自幼习武,身怀武功,被选为孙中山的贴身卫士。同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观音山总统府,侯又生护卫孙中山脱险,登上永丰舰,身负重伤(据一位台湾记者对侯又生的生前采访,侯又生是护卫孙夫人登上永丰舰后倒地,当时已身中三枪)。后经抢救后重生,从此更名为侯又生。1924年1月,孙中山为参加观音山之役的卫士队授予奖牌,不知侯又生是否名列其中,因没查到名单,文献资料实在是太模糊了,无法辨认。

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因有从军经历,在学期间担任副分队长。

毕业后,任军校教导第一团第二连一排排长。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前夕,因侯又生是广东本地人,被派回梅县做接应工作,收集情报,配合东征。执行任务返回后,调校本部参谋处(处长茅延祯)任参谋。并担负了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证书盖章的任务。
据侯又生回忆:"我记得很清楚,地点是在梅县校本部,时间是1925年3月中下旬。我就坐在蒋校长办公室一边仔细地向已写好了姓名的每张毕业证书上盖章,共用了3个样式的章。章由茅延祯发下并收回,连续盖了3天才盖完”。同年6月调任教导第一团连长,参加了第二次东征。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指挥部上尉参谋,总指挥部参谋处第二科(谍报科)少校代科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胡宗南,黄埔一期)中校团附。
1928年初,中央军校成立军官团,蒋介石亲自兼任团长,侯又生任第三连(连长张诚)中校排长。
1929年初,重返广州,任黄埔军校第七期学生队第三中队中校中队长。
1930年,入南京中央军校宪警班(班主任温应星)受训。1932年,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文鸿恩)督察处督察员,1933年2月,接替吴正定,任上海市公安局第七区第一所代理所长,后任所长。同年4月,因吴淞蕴藻浜居民控告,被撤职,由七区二所所长姚本元接替。7月,被报携款潜逃,遭政府通缉。
1934年秋,侯又生投靠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任驻闽绥靖公署上校参议。1936年任南京补充兵训练处新兵团上校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二补训处(处长冯嶷)上校团长,湖北省军管区司令部参谋室主任。
1940年,任军事委员会校阅委员会校阅官,同年入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十期学习。1941年后,历任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兼)少将高参。第八十六军(军长方日英,黄埔一期)代参谋长兼军干训班教育长。
1943年,转投黄埔一期的梅县同乡李铁军,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李铁军)少将高参。
1944年2月,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李铁军)副官处少将处长。
1945年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战区改为西安绥靖公署,任绥靖公署少将高参。1946年,入中央训练团任少将团员,1947年,返回广州在乡闲居。1948年,任驻兰州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主任张治中)少将高参。
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随西北军政长官公署西逃,在酒泉随部参加了起义。后改名侯爵,登记职务时谎报是连长,真实身份暴露后被捕入狱。

1975年被特赦获释后,定居安徽巢湖。1986年后,任安徽省政协特邀委员,巢湖市政协副主席,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安徽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等职。1997年3月在安徽巢湖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