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03之后就是F-104了。其实F-104从哪个方面看上去都不丑,但这并不是今天的话题,今天来聊点别的。F-104以前墨林曾经聊过很多,放两个链接大家可以戳过去看看。
作为和米格-21、幻影Ⅲ一起并称的20世纪60年代三大轻型战斗机之一,F-104与这两位比起来,更为人熟知的是“飞行棺材”或者“寡妇制造者”这样不太中听的名号,还有造成这些名号的惊人坠机数量。实际F-104的安全性即使在研制的试飞阶段就是有口皆呸,虽然但是不过即便如此,F-104却依然拥有超过2500架的总产量,可见销路还是相当不错——尽管其中三分之一多都摔掉了。按说顾客都是上帝、上帝又不都是傻子,那到底是什么让F-104如此不安全却又能卖出这么多呢?

加拿大空军CF-104
F-104其实和上两期里聊过的F-102和XF-103一样,最早也是参与“1954年截击机”计划,不过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当时苏联的米格-15在对阵F-80、F-84时有明显的优势,F-86也就堪堪打成平手,美国空军需要一架更先进的战斗机来保持未来前线战场上空的优势,于是美国空军又发布了一种昼间战斗机的需求,洛克希德眼见前面的截击机获胜无望,就干脆转头专攻昼间战斗机的方案,截击机干脆放弃了。

F-84“油挑子”
为了拿下合同,洛克希德的总工程师和副总裁,也是臭鼬工厂的创始人“凯利”·约翰逊于1951年底亲自到朝鲜前线,了解美军战斗机飞行员的需求,最后的结论是飞行员普遍想要一种飞得快、爬得高的轻小型战斗机,这成为F-104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拿出来的设计方案,重量小而动力足,空重仅5400千克,方案代号为L246,计划采用J79发动机。这个方案在与共和的AP-55、诺斯罗普的N-102和北美NA-212三个方案的竞争中胜出,顺利拿下了两架原型机的合同。不过当时J79发动机研制尚未完成,原型机用的是J65。

首架原型机,后来到1957年摔了
F-104的摔机,从原型机开始势头就不太妙,首架XF-104原型机于1954年3月4日第一次上天时就因为起落架问题缩短了首飞时间;第二架原型机则在第4次试飞时就来了一次紧急迫降,没多长时间就在另一次试飞中坠毁,当天是航炮试验,结果座舱减压,飞行员毫不犹豫的弹了出去保住了一条命。早期F-104也是和XF-103一样的向下弹射,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在弹射时避开上面极薄的尾翼,但显然向下弹射在高度比较低时更加危险——所以早弹早活命,而那架首飞的XF-104坚持到1957年还是摔了。

XF-104是向下弹射,这就是首摔的第二架原型机
J79发动机研发成功以后,由于发动机更长更粗,XF-104也进行了适应性改装,后机身加长了1.68米,进气道口和起落架也相应进行了更改,成为预生产型YF-104A,美国空军订购了17架进行试飞,但YF-104A也没好到哪里去,1957年5月1日,一架YF-104A在试飞时因副翼故障而坠毁,飞行员又死里逃生。

YF-104A,进气口增加了固定调节锥
美国空军其实一开始就下了722架订单,不过后来实际使用数量既少、时间也短,最后在美军服役的F-104各型加起来只有不到300架,还包括了前面提到的原型机和预生产型,从首架服役到最后一架退役一共不到2年。在很多资料上,弃用原因被归结为美军装备发展思路转变——重点发展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而不是空战战斗机,但显然是在给洛克希德拉遮羞布:且不说F-104的一些飞行性能比当时很多截击机都更像截击机、美军装备的首批F-104A也是当成截击机在用,实际F-104刚服役3个月就全面停飞,订单直接被砍到170架——原因正是连续发生事故。可见安全性即使不是唯一的原因,至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说明美国空军在初期的使用之后对F-104并不看好。

就是上面那架,1957年因着陆粗猛起落架全部折断,飞机报废、飞行员没事
如果照这个势头下去,今天的F-104有可能就是美国空军装备史上的一个“弯路”,今天的洛克希德很可能就不会骑在马丁前面,但天无绝人之路。1957年西德空军发布需求,要采购一种多功能战斗机,同时满足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侦察等任务需要,结果F-104击败了英国的“闪电”、法国的幻影III、瑞典的萨博35,以及美国自己的F-8、F-105等十来个对手,拿下了总数超过1000架的订单,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单,西德官方和洛克希德给出的说法都是F-104当时已接近服役、而对手则要么性能不达标、要么离研制成功还很早。

英式脑洞之集大成者——闪电,比F-104晚几个月服役
西德采购这一批的正式型号是F-104G——G代表德国,在C型的基础上经过大量改进,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定制款。商家做生意讲究开门红,卖完第一单以后就可以吹:你看刚才那个谁谁谁就是买了我的、还一下买了那么多……这笔订单也立刻带来了明显的示范效应,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也纷纷下单——多则百余架少则十来架,使得G型后来成为整个系列里最多的型号,高达1127架,外加将近400架RF-104G和TF-104G,还有日本的J型、意大利的S型和加拿大的CF-104也都是以G型为基础改的。一时间F-104成了西方“自由世界”的明星战机和空中支柱,在很多国家一直到后来90年代甚至跨过世纪才被其它机型取代。

西德空军的F-104G
洛克希德此前最成功的战斗机还要是二战期间的P-38,进入喷气时代之后,生产的两种战斗机P-80和F-94都没有超过1000架,其他飞机里除了T-33和C-130以外,也都算不上有多成功,在F-104之前已经不是很景气,结果西德的这笔订单让洛克希德顿时咸鱼翻身迎来了泼天的富贵。为了保证生产供应,西欧几国合伙成立了4家公司,由洛克希德带领大家分头制造,日本和加拿大也得到了授权,所有授权生产的全部供给美国的“友军”,或者像巴基斯坦这样的重点扶持对象。

两架巴基斯坦空军的F-104G
但就在洛克希德从这些订单中赚了个盆满钵满的同时,这些可爱的“上帝”们也逐渐感受到了“星战士”的威力。西德总共采购了916架各型F-104,后来共有292架因为不同原因坠毁,116名飞行员因此丧生,里面还有8位美军飞行员,当时基本没有女性战斗机飞行员,所以“寡妇制造者”的名号就是这么叫出来了;幸运的是还有171名飞行员成功弹射死里逃生,“更幸运”的是还有8名两次弹射逃生的。

机屁股摔到机头前面去了
不过要和其他国家比起来,西德空军其实还不算最坏:按照摔掉的和服役总数的比例,西德空军只有31.88%,比利时买了100架摔了41架,比例很好算就不多说了。

这架是比利时的,残骸放了几十年
意大利用的型号主要是F-104S,连买带造一共368架、摔掉了138架,占37.5%,但这个数字只统计到1992年,而意大利最后一架F-104直到2004年才退役,这中间摔了多少还是个未知数,墨林知道的是至少在2002年还连摔了2架,其中一架是因为着陆时机尾蹭地,机身断成了两截,当时飞行员也拉了弹射手柄,但弹射座椅却没动静,因此直到飞机停下来都还在座椅里呆着——身受重伤。

2002年摔掉的意大利F-104S
摔机比例最高的是加拿大,买来的加上自己生产的一共238架、摔了110架,占比高达46%。摔得少的也有,西班牙的21架最后奇迹般的一架没摔全身而退,日本摔了15%左右,也不算多。

日本有很多F-104J都是坠海,连残骸都没有留下
还有一个摔的“大户”是宝岛台湾,前前后后一共302架F-104在38年里摔了114架,占比37.7%,66名飞行员丧生。不过这里有一说一,台湾的F-104里有很多是日本等国淘汰下来的二手机,能摔得比意大利用原产一手机差不多的水平,也可谓是难能可贵。而且据说“国军”里还有一位飞行员在F-104上创下了3次成功弹射逃生的纪录,要是真的话那命可谓硬矣。

这架后来于1981年坠海,飞行员也没了
更专业的统计应该是飞行事故万时率,就是某种飞机每1万飞行小时摔掉的飞机数量,美国一般用每10万小时计,本质是一回事,这种统计因为考虑到了训练强度、使用时间等影响,一般也认为更客观更科学。维基百科上对美国空军的统计是服役的F-104每10万飞行小时摔掉25.2架,前面聊过的摔出“佩刀之舞”的F-100是每10万小时16.2架,F-101是9.7架,之后要聊的F-105是15.6架、F-106是7.3架,都远低于F-104的水平。

只有西班牙是浅色调涂装,没摔机不知道和这个有没有关系
造成这么多事故,要说F-104没有设计缺陷或是生产质量,恐怕谁都不会信。仅仅是向下弹射的座椅就弹死了20多位飞行员,而实际只有前70架飞机是采用向下弹射的,除此之外,平尾颤振、机身结构断裂、襟翼开度不对称、前轮摆振等等也频繁造成事故,发动机更是事故的一大源头,F-104的发动机尾喷口时常在不经意间自动放大,造成推力突然减小,仅这一个问题就至少摔了7架,另外还有起飞开加力时接不通甚至突然中断,对此洛克希德给出了一个贴心且实用的建议:中断起飞。

西德空军一架中断起飞的F-104G冲出跑道后起火,好在飞行员没事
也有很多人说F-104的事故中有大量并不是飞机本身的原因,比如天气、撞鸟、操纵失误等等,但这些问题其他飞机也一样会遇到,也没见摔得这么多的——总不能说鸟儿看F-104长得特漂亮就特喜欢往上凑吧?退一步说,即便坠机事故中很多有这些意外或人为因素,如此高的坠机数量至少也说明F-104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比其他飞机更加脆弱、飞行员更难于处置和挽救。

这架被美国海军借去试验AIM-9导弹,1960年在一次高空试验中因不明原因撞山
总之不管怎么说,F-104自身的安全性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且这种问题暴露得并不算晚:从1954年首飞到1958年德国正式宣布选中F-104之前,F-104就摔了至少20架,其中2架XF-104原型机全摔,YF-104A一共只生产了17架、到那时已经摔了9架。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西德这些国家的决策者是猪吗?这得收多少好处才敢买这种飞机啊?

F-104的“战绩”还包括把两架3马赫轰炸机XB-70中的一架给撞下来了
这个问题过了近20年、到70年代后期得以揭晓。1975-1976年,美国参议院一个独立委员会经过调查得出结论:洛克希德公司在50到70年代为了推销F-104、C-130等飞机,向相关的政府官员贿赂了约2200万美元,其中为F-104G订单付给时任西德国防部长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及其所代表的政党的就有“至少”1000万美元(放到今天大概不到8000万),但进一步的调查又发现当年关于采购F-104的很多文件已在1962年就被销毁了,由于施特劳斯在政界的影响力很深,这件事在西德最后没有深究不了了之。只是苦了西德的那批飞行员家属,到70年代一些西德飞行员遗孀联名对洛克希德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总共1000万美元,最后实际赔了300万马克、约120万美元,这个金额在当时连一架F-104G生产成本都不够,换算到每个人头上更是只有4万美元。

土耳其空军的这架TF-104G于1982年坠毁,两位飞行员均丧生
第二个采购F-104的国家荷兰也爆了雷,时任荷兰女王老公的伯恩哈德亲王被爆出从洛克希德公司拿了110万美元,“帮助”F-104在竞标中干掉了达索幻影。伯恩哈德在二战期间和英国空军一起驾机出击,后来还被英女王授予了英国皇家空军荣誉元帅的军衔,战后又在3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大型公司担任职务,在荷兰国内外威望都很高,尽管对受贿的指控一口否认,但这以后还是从很多组织中退出、并且终身不好意思再穿军装,当时荷兰政府也准备彻底调查这件事,后来女王以退位为威胁——意思就是你要是调查我就不干这个女王了,谁爱当谁当——然后就算了。

荷兰这架F-104G于1983年撞地,原因不详
洛克希德的贿赂还涉及日本、沙特、意大利等国。日本在采购F-104之前本来是看中格鲁曼的F11F-1F,但经过洛克希德的大力“游说”,最后才改了主意,具体塞了多少钱倒没查到;后来在60年代末全日空公司采购新机时,本来先相中了道格拉斯的DC-10,洛克希德又通过日本黑社会老大塞出去24亿日元——相当于现在约5730万美元——分别给了日本首相、全日空的官员和黑老大本人,生生从道格拉斯手里抢走了合同,洛克希德则获得了超过1亿美元的毛利,约相当于现在的7.9亿美元。

格鲁曼F11F-1F“超级虎”最后只生产了2架原型机
所以洛克希德能通过这些手段把这样一款“飞行棺材”大量卖出去,在其他东西其他场合上会使些什么下三滥的招数也就可想而知——不然你以为F-16为啥能卖得这么好啊?虽然墨林也认同在商场上耍些手段并不是什么问题——所谓无奸不商、太正义了肯定挣不到钱,但光凭这一点,已经足以说明美国和美国社会的虚伪了——什么人权至上契约精神贵族风范,都TM扯犊子!
据说设计师约翰逊还是很正直,对洛克希德的这些行为非常反感,但约翰逊本人也是洛克希德的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所以这些反感究竟有多反,别人反正是不知道。

约翰逊与U-2
翻到这里的都是真爱,动动小手点个赞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