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留言说百字头战斗机里大部分都是高空高速的,这话不假,一来那时候高空高速本来就是潮流,但更关键的是这些飞机里有一半都是定位在截击机。对截击机来说,尽快爬到作战高度、尽早抵达截击空域,这是两个最为关键的性能要求,这些决定了截击机必须以高空高速为基本设计原则,加上它的作战对象是对方的大型轰炸机,因此什么格斗机动性啥的也和它没什么关系,甚至连航程都可以牺牲掉,像F-104这样的都能兼职当截击机,这就是原因之一。

▲这货其实比截击机还像截击机
到了XF-108,这种对高空高速的变态追求就到了一种极致。当时还是1955年,美国因为前面的F-102性能不佳、改进的F-106也还没出来,于是未雨绸缪又启动了“实验型远程截击机”的研制计划,不过最早的要求其实不算高,具体指标是速度达到1.7马赫 、升限超过18000 米,在110公里外拦截敌方轰炸机,配备综合火控系统,一次要能摧毁3个目标,北美、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三家公司的方案得以入围。

▲北美最初的方案NA-236
1955年的时候,美国对苏联轰炸机的担忧正逐步进入高潮。苏联的图-16和图-95(当时叫图-20)都在1952年首飞成功,1956年又试飞了米亚-4原型机,加上之前早就有了原子弹,一时间美国人直觉得头顶上随时会出现苏联轰炸机,现在说起来好像笑话,但那时候美国是真着急,于是就一边疯造轰炸机要去炸你、一方面疯造截击机不让你炸我,反过来苏联也一样。军备竞赛就这么开始了——谁先开头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想压住对方。

▲别不信,当年这个也让美国很紧张
最开始的那个计划到1956年5月就取消了,取消的原因既有经济问题也有政治问题,但主要还是经济问题,因为当时美军已有好几种截击机要么服役要么在研。到了1956年4月,大概是国会里的主战派又占了上风,计划又得以恢复,北美的方案改进为NA-257,这时候得到了认可,拿下了两架原型机的合同,原型机正式定名为XF-108。

▲XF-108想象图
最早的NA-257方案采用带前置鸭翼的无尾三角翼布局,为了增加高速飞行时方向稳定性,在机翼后缘增加了两片垂直安定面,形成了独特的三垂尾布局,同时机身发动机舱下部还有两片常规的腹鳍,这些新增加的安定面可以在起降时向上翻起来,避免大角度着陆时在地面摩擦。实际在257前面还有一个方案叫NA-236,但与257相比变化不大。

▲NA-257方案
北美采用这样的布局也有自己的考虑。当时北美已经中标了XB-70的研制项目,而XB-70本身也是3马赫级的战略轰炸机,采用的就是鸭翼+无尾三角翼布局,北美的一个如意算盘是,如果两架飞机采用尽可能相同的气动布局和其他技术,必然可以省下很多研制经费,这个一般人都可以理解。
但此后美国空军对原始指标不断提出修改,飞行速度上升到3马赫、作战升限则提到超过23000米,并且还要求在拦截点附近盘旋1小时。指标的修改必然导致方案的更改,最后鸭翼被去掉,机体也进一步放大,起飞重量达到45吨、超过了后来世界最大的截击机图-128,和米格-25比的话速度倒是高得不多,但航程和作战半径上要比米格-25高出不只一点点,不过话说回来,纸面上的再好也没有发言权,这个比法

▲图-128也是个变态的奇葩
于是北美的第二个想法应运而生:就是把F-108作为XB-70的“渗透战斗机”或远程护航战斗机。渗透战斗机的概念主要存在于40~50年代很短的一段时间,任务是“渗透”敌人防空网络、对前来拦截的飞机和防空阵地等实施打击——算是战略轰炸机的开路先锋,因此也称为突防战斗机。由于XB-70是3马赫级,当时只有XF-108能飞到这么高的速度能跟上。

▲XB-70“女武神”
北美还设想了XF-108的另一个用途:远程侦察。因为速度高达3马赫、并且可以在2马赫以上进行巡航飞行,F-108每小时可以扫描7200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这要是真的研制成功的话,大概就没有后来洛克希德SR-71什么事了。
北美公司当时在美国空军那里相当火,手里都是重量级产品:除了XB-70和XF-108以外,之前的P-51、F-86以及B-25等很多名机都出自北美之手。在XF-108的研制上北美自然也是雄心勃勃,设计的XF-108任务全程都是超音速:2马赫速度巡航1150英里,并以3马赫速度进行3分钟的战斗;或以3马赫速度巡航400英里,并以3马赫速度进行10分钟的战斗;或以超音速巡航到指定区域盘旋一小时以上,然后以3马赫速度拦截任何目标。由于规划使用核弹头空空导弹进行攻击,命中精度什么的基本不去考虑。

▲XF-108,还是想象图
不过北美的想法只是他自己的,美国空军自己也有想法。很快远程护航战斗机和渗透战斗机的方案就被剔除了,因为XB-70是战略轰炸机,设计作战半径超过6000公里,XF-108就算是灌油灌到撑也干不到这么远。这一点实际上也成为后来XB-70下马的一个考虑因素,因为没有护航战斗机,XB-70也很难渗透到苏联领空。到了1958年底,原计划31架YF-108A预生产型的订单也减少到20架,首飞时间也从1961年2月推迟到4月。
当然后来XF-108还是没等到这一天,美国空军原计划至少要服役480架F-108,从1963年开始逐步用来替换所有F-102、F-101B和F-106A,整个生产周期持续到60年代末。但实际上到1959年9月份,XF-108项目就被取消,又过了3个月,XB-70也被取消,这对3马赫搭档一起停留在了过去。XB-70好歹还有两架飞机上了天,XF-108则只有一个木质样机,话说美国空军对这架样机还挺满意,当时说只要稍改改就可以投产,说这话的时候离它被取消也只有3个月。

▲厂房里的样机
导致这俩被双双砍掉的原因,一方面和其他很多飞机一样,美国发现苏联远没有之前预计的那么强大,战略轰炸机苏联的确有、但就那么几架,根本形不成对美国的压倒性优势;最主要是洲际弹道导弹的出现,让战略轰炸机失去了很大市场,这也是当时世界军事发展的一个潮流,于是美苏双方又转头都去弄弹道导弹去了,至于后来大家发现洲际导弹轻易都不敢动,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玩意儿看起来好使,用起来得三思再反复思
当然手头紧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统计到1959 年 9 月项目取消前,XF-108A 的研发总支出已经高达 1.419 亿美元,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要完成整个F-108部队的建设可能要花费40 亿美元,换算成今天大概超过400亿,这放在什么时候都不是一个小数字。

▲一架样机花了一个多亿,钱真多啊
话说XF-108取消以后,因为飞机指标非常先进也非常超前,这么多年以来很多美国人都觉得很可惜,于是不无遗憾的说XF-108的技术用在了很多地方,像雷达、导弹、气动等等。这倒也不全是给自己找台阶,有兴趣的读者老爷可以参考一下:后来A-5舰载攻击机被说成是XF-108的减速缩小版,原计划的GAR-9导弹后来改名为AIM-47,最后发展成AIM-54“不死鸟”和F-14搭上了档;还有机载雷达本来也准备用在YF-12上的,不过这个倒是又没有成功。

▲YF-12A,和SR-71一个祖宗
翻到这里的都是真爱,动动小手点个赞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