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不满太子刘奭,意欲废之,为何最终没有执行呢?

学典历史 2023-12-29 20:18:11

晚年的汉宣帝刘询发现太子刘奭太过仁弱,而且与儒生交往密切,与刘询“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大相径庭。

刘奭对其父施以严刑峻法的做法嗤之以鼻,引起了汉宣帝的担忧,怕刘奭未来太过依赖儒生反到误国;因此说出了“乱我家者,太子也”的预言,产生了废立之心,为何最终依旧没有废除刘奭的太子之位呢?

其一,不忍心

刘奭是许平君之子,汉宣帝的嫡长子;刘询流落民间时,因机缘巧合结为了夫妇。后来霍光迎立刘询做了大汉天子,许平君也顺利成为了皇后。

可好景不长,为了让霍成君成为新的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毒杀了许平君。每当看到刘奭,重情重义的刘询就会想到许平君;也许是亏欠许平君,所以不忍心废掉刘奭。

其二,好圣孙

刘奭有一个儿子叫刘骜,深得汉宣帝刘询的喜爱,就连刘骜的名字也是刘询取地;“骜”有千里马的寓意,寄托着汉宣帝的厚望。为了保证这个皇孙顺利继位,刘奭的太子之位也得到了保留。

可惜汉宣帝最终还是看错了刘骜,刘骜并非大汉的中兴民主,也不是千里马;而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汉元帝刘奭继位后,果真重用儒生,但汉王朝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强大,相反,土体兼并严重,其父刘询打下“昭宣中兴”的局面也由盛转衰;因刘询没有及时更换太子刘奭的缘故,导致西汉间接走向了灭亡。

汉宣帝刘询是一位勤政爱民、开创盛世的帝王,文治武功不输于任何皇帝,堪称历史上“最完美”的帝王;但在选择继承人一事上落下了口实,这也不影响汉宣帝刘询在后世人眼中的完美形象,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错误,人之常情。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4 阅读:658

评论列表

equine

equine

4
2023-12-30 19:35

汉宣帝看透了儒生,后来果然亡在"大儒"王莽手里。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2
2023-12-30 14:08

汉宣帝不失为一个好皇帝,但你说他文治武功不输任何皇帝,就扯犊子了。一大堆文治武功比他厉害得多的皇帝大有人在。最完美皇帝当属李世民。

沉淀感觉 回复 12-31 21:27
懂一点皮毛而已,就以为自己很厉害

学典历史

学典历史

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