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历史就会发现,除明太祖朱元璋等少数帝王定都南方外,大多王朝的开国之君都会靠近北方定都,如洛阳、开封、北京等;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一,地理方面北方地势较高,高山环绕,有利于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以此防守北边的游牧民族;并且这里经济繁荣,土地肥沃,人口众多,非常适合定都。南方大多平原,无险可守;其次,古代的南方是蛮荒之地,基础不如北方。
其二,军事方面北方的游牧民族,这个肘腋之患,一直令中原王朝头疼;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与摩擦。游牧民族打又打不过,又难以被消灭;因此中原王朝只有在北方多加防御。都城靠近北方,可以起到一个震慑作用;万一游牧民族南下,增援兵马也可以快速赶到战场。
最具代表性的皇帝就是明成祖朱棣,直接将都城南京改为了北京;践行着“天子守国门”的诺言。
其三,文化方面北方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靠近北方定都,能够促进文化的进步以及传承,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秩序;而且大多数开国之君都来自北方,就近定都再正常不过了。
由此可见,北方的优势确实高于南方,但这里经常发生战乱,不宜长期定都;所以自西晋王朝“衣冠南渡”之后,中原王朝的中心渐渐向南方转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南方的经济终于有所改善,并一度超过了北方。对此,小伙伴们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