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吉利欧洲试验基地正式揭牌这个新闻,讲一件有意思的事。去年上海车展参加了一个闭门会谈,当时那个品牌老板说,“这三年我们一直在汇报国内风起云涌的变化,欧洲人左一个不信右一个不信,我们很为难啊。这次车展他们到中国亲眼看到汽车的形态,终于意识到,这个事态已经超乎他们想象了”。 True Story。就以吉利自己为例,布局落地到微观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堆技术。比如技术上整车的SEA架构、GEA架构!比如神盾短刀电池,大家在讨论“针刺试验”的时候,它讨论的是电芯8针同刺。 比如46%超高热效率支持下的雷神电混,满油满电续航超2000km。比如国内首颗7nm车规级芯片龙鹰一号,AI算力是高通骁龙8155的2倍。一个比一个猛。 比如神盾短刀,理论上要理解这个技术并不难:缩短正负极的距离,降低内阻,发热量下降,也就更安全。但即使内核硬件能完成这样的设计,算法上依然会遇到瓶颈。电池在不同温湿度、不同工况下的劣化情况不一样,预测、评价它的寿命并且做出合理的约束,需要一套非常精准的算法,而越复杂的算法,越需要算力和大数据支持。 这时候你会发现,就绕到芯片、数字科技上来了。能够让这些技术形成闭环,技术矩阵就能真正成为壁垒---神盾短刀在直播的时候已经展示过超过40W公里里程的寿命,我觉得短期内西方很难做到这个水准。 #吉利亮相德国电动汽车博览会#这件事,你能把一些新闻联系起来,就有意思了:欧盟明明对我们征收关税呢,这次吉利却直接杀到他们家门口了。 它不让你去,是阻碍,而不是阻止---历史的趋势,无法阻止。那么,如果说自主力量在技术上已经“很强”,值得西方向我们学习的话,为什么吉利还要去欧洲建设试验基地呢? 核心就一个话题:出海。除了上海、杭州、宁波以外,吉利在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美国加州、德国法兰克福等地,都有造型设计和工程研发中心,研发、设计人员超过3万人。在中国、美国、英国、瑞典、比利时、马来西亚建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工厂,拥有各类销售网点超过4000家。 本土适应性开发,一定是出海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欧洲建设试验基地的意义就在于此,而且相当于是吉利非常明确的宣言:VENI VIDI VICI。 我来了,我看到了,我要征服此处。前面咋说的来着?欧洲对我们征收关税这种事,只能阻碍,但不能阻止中国新能源的浪潮。历史的趋势,阻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