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1日,100岁的汪东兴,在北京离开世间。
临终前,他喃喃自语到“我的这一生, 一路跟随毛主席,一路前行,无怨无悔。”
两人之间29年的情谊,让人感动不已。
当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中。8月27日早上,北京八宝山陵园大厅里举行了汪老的追悼会,悠扬的哀歌回荡在大厅里,悲伤与悲伤像是一片阴云,将这片神圣之地团团围住。
汪东兴静静的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沐浴在花丛中,庄严肃穆,神情安详。
毛主席的外孙毛新宇也出席了悼念仪式,代表他爷爷为这位老前辈送行。他穿着一身军装,一脸肃穆,握住了汪老之子汪振凯的双手,为他默哀。
此外,还有许多周恩来的外甥女周秉德,华国锋的苏华和苏斌,也都到场悼念。告别仪式结束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对他的遗体表示哀悼和告别。
汪东兴的儿子汪振凯,在汪东兴的尸体被抬上了灵车,他抱着父亲的画像,眼中满是悲伤。这位为国为民操劳一生的老人,总算是可以安心地睡上一觉了。
汪东兴病重之间,中央领导多次到医院探望,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悼念汪东兴,并向他的家属表达了深切的哀悼。
中南海大总管汪东兴也于1955年晋升为少将。汪东兴也正是在这一年,负责中南海内的安保工作。
在汪东兴任职期间,中南海从未发生过一起大的安全事件或失误,就算是在特别时期,他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同时也是毛主席、周总理的嘱托,对一批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人士进行了保护。
毛主席曾对汪东兴表示:“东兴与我常伴,我已习惯有他同行。但对其他人,我信心不足。”汪东兴为人细心,但不足之处在于理论知识不足,较少思考。
有人将汪东兴与汉初的周勃相提并论,可见毛主席对他的高度重视
然而,汪东兴曾短期离任,于1958年调任江西省担任副省长兼农垦局局长,专注农业发展。在任职期间,他与地方干部和农民共同探讨农业问题,积累了丰富经验。
不过,毛主席很快就把汪东兴叫到了北京,让他早点回去“抓老鼠”,这让汪兴东有些摸不着头脑。
毛主席是出了名的严于律己,身为共产党的一员,他从来不会拿老百姓的钱去做任何事情,从1960年开始,他就觉得自己的周围,出现了一直“老鼠”,这些“老鼠”,都是一些忘记了党内纪律的人。
所以毛主席才让汪东兴返回北京,要他把那些以权谋私,私吞民脂民膏的家伙给揪出来。很显然,毛主席很看重这个“整风”活动。
汪东兴当即做出了安排,并带领众人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知识,对其它的东西一概不提。学了一阵子,他或明或暗地向每个人提过收受贿赂的事。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这些被收买的人,都是心虚的,被这么一说,顿时慌了神,再加上这些年来,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才会认罪。这一次的整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毛主席再一次见识到了汪东兴的才能。
在1970年春,毛主席提出要改革全国制度,取消国家主席的职务。一天,毛主席在他的办公室里对员工说:“有些人要推翻天子,自立为帝,我们就不设置皇位,这样他们就不能竞争了。”
有些同志提出了反对意见,说:“一个国家总要有一个主席,没有了主席就不好办,我看还是让毛主席当吧。”
汪东兴原本与此事无关,但是,他对毛主席的看法并不了解,只是听到要请示主席,这就造成了一种误解。
汪东兴在8月24日出席了九届二中全会在华北组的谈话,会上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汪东兴走上讲台,发表讲话时说:“我代表军委、8341部队,坚持要毛泽东同志继续当主席。”
事实上,在那一天的会议上,有不少人都说过类似的话,汪东兴的讲话,也被刊登在了《会议简报》上。
汪东兴见《简报》上的内容尚不清楚事情的严重程度,毛主席一看《简报》就勃然大怒。8月25日,毛泽东召见汪东兴,汪东兴觉得这几天好像没什么公务要处理,不知道他找自己是何事。
汪东兴一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便感到有些不大对头,这里的空气好象有些沉重。汪东兴首先向毛泽东问好,毛主席向他挥挥手,说道:“请坐,看《简报》没有?”
“看到了。”汪东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还是答道。
毛主席说:“《简报》有这么大的影响,弄得大家脑子一片混乱,难道要逼我上前线吗?既然是我的人,为什么不告诉我,如果你要改变的话,就给我滚蛋!”
汪东兴疑惑地向毛主席解释了一下情况,汪东兴这才知道,原来他提出的改革方案,与毛主席的方案完全不同。他跟随毛主席这么多年,竟然犯下这样的错误,实在是一种工作上的错误。
汪东兴听后,几乎要哭出来,急忙辩解道:“是我对不起您,对不起您对我的培养,对我的信任。我会反省自己,绝不会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汪东兴回来后也进行了检讨,毛主席对汪东兴的怒气也消了,对他在工作上犯下的错误,给予了谅解。从那以后,汪东兴就开始了他的工作,例如,1975年至1980年,他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委员和常委,以及中央党校的第一副校长。
人民爱戴的毛主席1965年5月26日,一场大雨过后,天空格外的晴朗,毛主席的心情非常愉快。毛主席和汪东兴,刘俊秀,袁林,孙景玉等同志散步。
毛主席站在井冈山上,遥望着远方,神色肃穆,久久不语,一动不动,只是凝视着远方,许久,毛主席都没有回过头来。
汪东兴见毛主席如此,明白毛主席的顾虑,急忙上前,轻声问道:“主席您在担心什么?”
毛主席听完汪东兴的话,转身就走,什么也没说。
毛主席来到一丛鲜花盛开的地方,向旁边一块田看了看,问道:“这儿的苗长得好吗?”老百姓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刘俊秀一一解答了毛主席的疑问。
毛主席又问道:「井冈山有博物馆,有纪念碑,有这么好的旅馆,游客多吗?」局长袁林说:「很多,天气炎热时,游客会更多。」毛主席听完后,以一种很有深意的口吻说道:
中国革命证实了井冈山路线的正确性,我们应借鉴井冈山的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和精神,让广大民众了解革命的艰辛。以此教育他们,为未来国家的建设做好准备
走了一段路,随行的工作人员怕毛主席太累,就跟着毛主席回旅馆的休息室喝茶去了。
毛主席在休息厅点上一根烟,一边吸,一边喝着茶。毛主席点着一支香烟,说道:“再上井冈山,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啊。
5月28日,毛主席召见汪东兴,告诉他:“明天我们要下山去,好好准备一下,跟老红军、井冈山的干部、群众见面,并跟他们合个影。
汪东兴听到毛主席这么说,马上就去找有关部门的同志,要他们把与毛主席会面的次序合理地安排好。汪东兴说道:“首先,会见老红军、老赤卫队的老党员,还有宁冈县县委的工作人员,同他们合了影;接着是工人,农民,居民,分批拍照。我请求各位,见到主席时,别急着上前与他握手,只要起立鼓掌即可。”
毛主席走之前,他的起居总管照例去了一趟交际所,并与毛主席在井冈山的食宿结算。这次帐单是:除去配给的粮票,每日膳宿费2.5元,七天加起来是17.5元。
5月29日,井冈山的各级干部、工人、2000多名农民,一组组地拍了张照片。
拍好照片,毛主席在众人的欢送下,在一片“敬爱的毛主席,再见!”的欢呼声中,坐上吉姆轿车,驶出井冈山。毛主席一路走来,不时回首,回想起井冈山上的革命日子:那时,炮火连天,烽烟四起。
尊敬毛主席是有原因的。
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主席经常要求汪东兴,经常对下属进行思想教育,并对他们说:“我们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大部分的同志都是一起工作多年的,
但是,如果你腐败了,被那些甜言蜜语打败了,可别怪我不客气。为国效力,一定要以工作为重,其次才是生活。”
毛主席还很注重细节,他经常告诫周围的人,不能给自己的部下扣上一顶特权的帽子,还有一次,他发现旁边的警卫手上多了一只新表。主席好奇地向他打听那只新表是从哪里得来的。
原来,这是一块从浙江国军手中抢来的旧表,虽然年代久远,却从未被人动过手脚,所以,它的品质非常好。
负责这些表的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就把它们分成了不同的档次,交给了主席的手下。
毛主席听到这句话,立刻皱眉,他询问了一下,这些表都是哪些人购买的,价格是多少。第二天,他就给那几个买了表的员工打电话,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这些表都是当地政府的,他们怎么会把它们卖给你,而不是本地人?”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不敢吭声。
这种质量的表,你买得起吗?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再让这种事发生了。”
被骂了一顿之后,主席让人去查了这款表的市价,然后用市场价给了工作人员。
从这一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是一个将公私分明,恪守原则,拒绝特权的人。
对毛主席忠心耿耿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于北京。
汪东兴之前一直赖在医院前不愿回去,希望毛主席能够康复。
然而,最后却得到了这个噩耗,汪东兴这个七尺汉子,竟然在医院痛哭失声,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华国锋很快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前辈们的拥护,接过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大棒,保证了国家的安定与团结。后来,汪东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的副主席,并在他的职位上努力工作。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汪东兴在64岁时,便主动辞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了近50年。
八十多岁的汪东兴,于1980年重返家庭。
汪东兴对毛主席非常的尊敬,这份敬佩之情,从未减少过。
毛主席说什么,汪东兴都会无条件地执行,这并非是盲从,而是基于毛主席所做的一切。
他在自己的自传里,也对毛主席充满了敬意。
他认为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在各个历史阶段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汪东兴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汪东兴辞去所有职务,仍然十分关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直到他去世,他都对毛主席充满了敬意。
所以,他想要还原更多的历史信息,甚至有西方的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想要聘请他写一本回忆录,但都被汪东兴婉拒。
而他自己,则选择了一家值得信赖的出版商出版的自传,哪怕是少收一点稿费,他也会选择由当代中国出版社来出版。
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很尊敬毛主席,用一句话来说,“不管怎么样,将来我都要有颜面见毛主席。”言下之意,要是真这么做了,那他就没脸面对毛主席了。
另外,在晚年的时候,汪东兴一直埋头苦读,谢绝了许多应酬,虽然他深居简出,几乎不与陌生人见面,但只要是当地的领导和村民,他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尤其是那些负责编撰历史的人,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有些大人物,只需要在这些东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汪东兴,却一直在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他经常带着一副眼镜,根据同事们的要求,一笔一笔地写了下来,然后仔细过目,检查。
汪东兴的房间里,摆放着一排排的马列书籍,其中最显眼的,就是毛主席亲手写下的一首《送别》。他的书房就在大厅的东边,周围是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书架上摆放着许多古旧的书籍,每一本都是汪老亲手写下的书名。
每年毛主席诞辰和逝世日,汪东兴都要到毛主席纪念馆敬献鲜花,然后独自一人在纪念馆内久久不出。
汪东兴从中南海搬走以后,便一直居住在西单东边的一条小巷,参加了当时的编辑工作。
汪东兴坚持了一贯的严谨作风,他把每个文件都仔细地检查一遍,一字不漏。
而且,汪东兴自从回到家中之后,便再也没有享受过什么特殊待遇,甚至连地方上的官员们,也都是排着队,想要见他们一面,全都被拒之门外。
汪东兴跟随毛主席大半生,是他一生中最早经历过革命的“亲历者”。
根据他对毛主席一生的记忆,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记录在了《汪东兴日记》等书里,并将其收藏起来。
汪东兴一生育有七个孩子,最小的儿子汪振凯,大学一毕业就去当兵了。
由于出色的成绩,他又回到了中央,在他父亲以前的中央警卫局工作。
2000年,84岁高龄的汪东兴重返金溪之地,在这里汪东兴回忆了与他的同志们在此浴血奋战,最终汪东兴身受重伤。
2015年8月21日,汪东兴与世长辞,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1947年,在延安城的农舍中,周总理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组织上已经决定,让你跟随毛主席,保护他的安危,你愿不愿意?”
他又高兴又惊奇地问:“真的吗?”
“当然,你要是想去的话,现在就可以去。”
汪东兴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回答道:
“身为毛主席的保镖,能做到这一点,我已经很满足了。”
汪东兴回忆道:
“毛主席去世了,我感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也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