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举的鼎是千斤鼎,换算成现在的计算单位,一些运动员能做到吗

猫眼观史 2023-07-25 13:10:39

鼎这种器物,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有着极其特殊意义,不仅代表着最高权力,还经常被用来形容最重或者最重要的事务。

例如一言九鼎,就用来描述某人承诺的可信度,而九鼎一丝,则用来表达形式的危机,九个鼎的重量,全由一条丝线牵住,可想而知。

至于最著名的一个:拔山扛鼎,除了形容人力气大之外,还是一个历史人物的专用词语——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看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会有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确实,这是一个充满浪漫和传奇色彩的英雄。

相传当年项氏起兵反秦,为了争取吴中豪强恒楚的支持,项羽的叔父安排他前往恒楚府中拜访,并邀请他一同起兵。

虽然同为楚国故将,但恒楚并不希望轻易投入项氏麾下,用自己的势力为别人作嫁衣,于是以考验为名对项羽进行了刁难。

当时恒楚府中有一个大鼎,专门用来招待宾客时进行烹饪。于是他指着大鼎对项羽说,乡间传言,你力大无穷,有万夫不当之勇,我虽见多了英雄人物,但还没有见过能扛起这只鼎的,你若有举鼎之力,就说明你真是天命所在,我恒楚愿意随项氏起兵。

年轻且骄傲的项羽自然不怂,不过提出要求,先看看鼎到底有多重,于是要求恒楚先派人试一试。

恒楚选出手下力气最大的4个人,合力抬鼎,结果累到筋疲力尽,还是未能将大鼎抬起来,只能无奈退了下来。

恒楚早有预料,看向项羽,希望他能知难而退,毕竟他也不希望项羽受伤,导致与项氏结仇。

不过项羽心中已经有数,只是微微一笑,快步走到大鼎前,双手擒住鼎的两足,稍一运气,大喝一声,在恒楚惊恐的眼神中,将鼎举过了头顶。

这还不算,为了彻底让恒楚服气,项羽又连举三次,这才将鼎重重放下,院中的石板都被直接砸碎。

经此一事,恒楚对项羽心服口服,也成为项羽的心腹大将,后来项羽杀掉楚怀王任命的上将军宋义,自立为上将军,掌握楚国兵权后,就是让恒楚去向楚怀王“通报”的。

这虽然是一个历史故事,无法考究具体细节,但史书上关于项羽“力能扛鼎”却是有明确记载的。

少年时,项羽不愿意舞文弄墨,立下学“万人敌”的志向,23岁随叔父起兵,24岁就在巨鹿之战中九战九胜,大败秦军四十万精锐,挽救被围点打援的各路诸侯,一跃成为天下霸王。

而他对虞姬的痴情,更是让这位霸王在传奇硬汉形象之余,增添了一份柔情和浪漫,在兵败垓下时,一曲“虞兮虞兮奈若何”,更被千古传承,成就了霸王别姬的经典,塑造了一位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悲情英雄。

后世对这位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越来越丰满,原本史书中记载的是项羽能够扛鼎,后来又描述他所扛之鼎重达千斤,实在是让人惊为天人。

不过现在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重量单位和现在并不一致,特别是在秦始皇统一度量之前,就连相互毗邻的春秋战国列国之间,计量单位、货币甚至文字都不尽相同。那么当年霸王项羽举起来的千斤大鼎,放到现代,究竟是多重呢?

秦始皇13岁继承秦王之位,在稳固了国内局势后,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从韩国到齐国,仅仅用了10年时间,他就完成了吞六国并八荒的伟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

从秦始皇之后,即使又有哪个朝代出现封分制,也是建立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之上,与周王朝及之前那种国中有国的形势完全不同。

不过秦始皇的野心当然不只是地域上的统一,他要彻底消除其他六国的痕迹,于是开展了另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运动:“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改币制”。

也就是说,在大一统后,全天下只能用同一种文字、同一种车轨、同一种度量单位和同一种货币。

正是秦始皇顶着各地巨大压力进行强力推行,才奠基了后来中国千余年的“统一情怀”,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量,就来自“度同制”中的重量单位。

由于秦朝遗留的书籍较少,相关原始资料缺乏,不过好在西汉直接继承了秦朝的度量衡制度,根据《汉书》中明确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秦朝时期的重量单位,由高到低分别为:石、钧、斤、两、铢。

其中“斤”和“两”这两种单位,是我们至今还在使用的。不过在当时,一斤换算成两并不是十,而是十六,因此才会用“半斤对八两”来形容势均力敌的由来。

虽然当时没有“克”这个单位,但在陕西、河北等地,都出土过标准一致的秦朝“砝码”——准确来说叫“秦权”,也就是用于测量物品重量的标准单位。

根据专家测量推断,秦朝时期的一斤,约为现在的250克,而现代的一斤,则为500克,也就是说秦朝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半斤。

当然,有的朋友可能在一些文章中看到过,秦朝的一斤约为256克或者258克,这个是不同专家在进行测量时,对“秦权”重量的腐蚀损失计算不同,不过对于本文进行的大致推算,应该无伤大雅,我们为了方便,就按250克计算。

这样看来,当年项羽所举起的千斤重鼎,放到今天应该是500斤,这当然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就比不上一千斤带来的冲击力大了。

不过大家先别急,这并不是最后结论。古人有一个非常明显而且常用的习惯,就是喜欢用虚词,而在计数时,就被称为虚数,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大家在上学时,老师肯定讲过,诗词包括文言文中的数字,千万不要呆板地去理解,特别是“三、十、百、千、万”这种频繁使用、又朗朗上口的数字,基本都是古人为了行文流畅或者对仗方便,而使用的虚数。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难道李白写诗的时候,还能专门去测量或者打听庐山瀑布的真实落差?显然不是,这里的“三千”就仅仅是为了表达瀑布落下的壮观。

还有《木兰辞》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里的“百”和“十”肯定不是说将军非要参加一百次战斗才牺牲,士兵非要服役十年才能返乡,都只是虚词,为了形容将士们的辛苦和惨烈而已。

更早的包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虽九死其犹未悔”,也同样都是虚指。举个更贴切一点的例子,大家在家里听嫂夫人抱怨:都跟你说了一千遍,袜子不要乱扔。很显然,这个“一千遍”也是虚词。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项羽所举的“千斤鼎”,就是实实在在的一千斤,按照古文用法,仅仅表示鼎很重而已。

在封建王朝,“鼎”这种器具虽然有时作为烹饪的工具,但同时也是国之重器,特别是重量较大的鼎,例如周王朝的九鼎,基本都是权力的象征,普通的鼎,重量绝对不可能也不敢超过代表国家的鼎。

而我国目前出土最大的鼎,就是在始皇墓中发现的一具青铜大鼎,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个鼎就算在当年排不上最重,也绝对位居前列。

而且即使有更重的鼎,秦始皇也不会轻易示人,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后裔,更不会有机会去扛这个鼎,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之后,分布在民间的普通鼎,一定要比这只鼎更轻。

那这个够资格给始皇帝陪葬的大鼎有多重呢?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这只鼎重达212公斤,也就是424斤,虽然也不是普通人能举起的重量,但比起500斤,又少了很多,这已经不是我们现代人遥不可及的重量。

世界举重比赛是目前各国大力士最权威的赛场,也代表了现代人类力量的最高水平。每一年的比赛数据,我们都可以在网上查到,这里就拿来与项羽进行比较。

根据记载,目前男子举重的记录可以根据举重方式不同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抓举,在2017年的比赛中,由亚洲人塔拉哈泽创造,重量为220千克,也就是440斤。

第二种是挺举,这个重量更大,已经保持了近二十年,是于2004年由伊朗运动员创造,重量为263千克,也就是526斤。这个重量如果放在秦朝,已经超过了“千斤”。

无论是抓举还是挺举,现代人能够举起的重量都超过了424斤,很显然也超过了当年项羽所举之鼎的重量,而且还有不少优秀的运动员,成绩虽然达不到记录,但也可以超过424斤。

当然,咱们绝大部分普通人,是永远不可能举起这个重量的,即使是这些运动员们,也是经过了长期专业而艰苦的训练,才能达成这种惊人的成绩。

这样看来,完全没有进行过专业举重训练的项羽,在少年时期就能举起数百斤的大鼎,而且那种大鼎还不像现代杠铃这样容易发力,确实是一件让人惊为天人的事情,也难怪在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群雄逐鹿年代,项羽能成为最闪耀的人物。

当然,随着人类的发展,整体身体素质是越来越好,举重纪录不断被打破就是一个明证,咱们普通人即使不像项羽一样“天生神力”,但在经过专业训练后,相信很多人都有可能举起四百多斤的重量,体验一把“力能扛鼎”的霸气。

4 阅读:2771

评论列表

伯尔尼

伯尔尼

19
2023-07-25 20:24

现在的杠铃受力点都不一样,而且重心差异也大,就好比挑担能挑300斤,但让你去抱一个300斤的石头,看能不能抱起来😷

孤星 回复 07-31 11:22
就是

benben1421

benben1421

13
2023-07-25 20:01

挑选四个力气大的,动不了500斤的鼎?一个人125斤动不了?要么是让两个人搬的,要么就是重量不对,结果专家不过脑子么?

大浣熊

大浣熊

9
2023-07-26 13:45

就鼎那个造型,比杠铃就得加上五成

三千大千世界一微尘

三千大千世界一微尘

5
2023-07-26 22:26

专家就是专家[点赞][点赞][点赞]

忙碌

忙碌

5
2023-07-30 14:02

举杠铃,项羽估计两吨起步

眼见为虚

眼见为虚

4
2023-08-02 06:57

人家是战神,不是白叫的,四个大力士抬不动,一个人能举起就了不起,200多公斤难道4个人抬不起?现代人没得比

常乐

常乐

4
2023-08-11 03:54

不知道中国人特别会吹牛逼吗?千斤顶倒是听说过[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如此

如此

3
2023-07-25 21:06

不是说举鼎绕一圈吗?那些个举重能比?

忽如远行客

忽如远行客

3
2023-07-30 19:53

用几个废话,推断出一个可能是废话的结局

海那边有头猪

海那边有头猪

3
2023-07-31 23:46

这就好比我可以轻轻松松抱起一个一百多斤的人,但我绝对做不到轻轻松松抱起马路边那种石墩

我在人间凑数

我在人间凑数

3
2023-08-01 13:06

你什么时候一拳能打飞二十四万个小鲜肉,基本就可以去杠项羽了(狗头保命)

风狂的雨

风狂的雨

2
2023-07-25 20:42

历史小说的故事你也能全信吗?夸张的地方多。较真就不要了,浪费精力。我二十岁那年每天扛起一百八十斤黄豆装车,每天扛上几十袋,每天都累得要吐血,按我的力气量,四个人怎么也抬起720斤吧!

吹牛不打草稿

吹牛不打草稿

2
2023-07-25 22:53

[笑着哭]史书上吹的!古代大将兵器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斤几百斤的!还大战三百回合呢?

吹牛不打草稿 回复 07-26 01:28
对啊!吹牛逼胡夸风说假话!历来古代就是!说真话还被当成怯阵!长敌人威风!资敌!典型的就是陈馀不听李左车的劝告,龙且不听田荣的劝告!自吹自擂!骄傲自大!典型的听不进真话!结果惨败!

轻舟已过万重山 回复 07-30 17:31
人压不死马也累死了。200多斤的壮汉,穿一身60斤的重甲,拿80斤的大刀,再把马鞍马镫腰刀弓箭配上,400多斤的重量,骑大象吧。

秽翼暗鸦

秽翼暗鸦

2
2023-07-25 19:21

懂了,项羽是修车的

年余

年余

2
2023-07-25 22:45

怎么不说秦武王举鼎[得瑟]

乐透

乐透

1
2023-07-31 12:34

古代没有称太重的称只能是估计。

Lucky_Z

Lucky_Z

1
2023-07-31 17:19

为什么现在看到专家两字觉得是贬义词了

七哥

七哥

1
2023-08-03 02:17

运动员是有体重限制的,项羽有没有

彦文

彦文

1
2023-08-23 04:21

风狂的雨

风狂的雨

2023-07-25 21:21

历史小说的故事你也能全信吗?夸张的地方多。较真就不要了,浪费精力。历史小说的故事你也能全信吗?夸张的地方多。较真就不要了,浪费精力。我二十岁那年1984年,每天扛起一百八十斤黄豆袋装车,每天扛上几十袋,每天都累得要吐血,每天没日没夜的干,按我的力气量,四个人怎么也抬起720斤吧!我那时体格干瘦干瘦的,身高不到一米七,常年干体力活,身上特有劲,有次进城里办事在城里的汽车站遇到两名身高膀大的抢盗,抢我带的包,我乡下人包里就没多少钱,但是这是我整天挣命的干活挣的钱,哪能让人抢去?我舍命不舍财,就是不撒手不交包,这两名劫匪对我拳脚相加,没想到被我一划拉腿就放倒了一个,我骑在仰倒的人身上,对准他的喉咙就准备打一拳,转念一想,这一拳非打死他不可,那可惹了大事了,于是对他的胸部来一拳,打得他一声哀嚎!另一个抢匪也傻了,于是我保住了我的提包!我心想,我是整天玩一百八十斤麻袋的,你俩能玩过我呀?

用户10xxx20

用户10xxx20

2023-07-27 22:21

我抗老婆步行上五楼不喘气,我老婆110斤

666 回复 08-04 05:24
那一定是别人的老婆。[得瑟]

用户18xxx41

用户18xxx41

2023-07-30 18:44

扮演魔山的演员,创造的硬拉世界纪录是501公斤

不知道

不知道

2023-07-30 17:14

我懂了 没九族其实也没多少

用户17xxx34

用户17xxx34

2023-08-17 13:04

古往今来都是白人、黑人、混血人力量大!中国古代的英雄你看相貌大都不是汉人!

猫眼观史

猫眼观史

文史专栏作者,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