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
-01
任何一段关系,都是需要“长时间打磨”的
即使再相爱的两个人,在相处初期,也会扎伤彼此;
你有棱角,对方也有棱角;
你们一边相爱,一边纠缠,一边打磨。
直到将对方身上的刺打磨光,两个人才能找到最佳的一种相处模式。
感情的过程是这样的:
互相喜欢——热恋期的完美滤镜——进入平淡期或矛盾期——降低期待值——看见真实的彼此。
而很多人的感情,其实都停留在“矛盾期”。
你不服气,对方也不服气;
你认为自己付出的不被看见,对方认为他付出的没有得到你该有的反馈;
你放不下面子,不愿意沟通;对方看见你的脾气,就选择和你对立。
在这个阶段停留时间久了,你们之间就产生更多的隔阂;
沉默,冷处理,放任矛盾不断升级。
最后,即使一方主动低头,想要沟通,这事儿也很难解决;
表面原谅,心里面依旧有一根刺存在,无论过去多久,都容易翻旧账。
这就叫什么?
对彼此的“期待值”都太高了。
你期待对方能够无条件包容你,懂你;
就算你一句话不说,你只要一个表情,一种状态,随意释放出的情绪,就期待对方能理解你;
但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全共情的人。
哪怕那些自诩遇到灵魂伴侣的人,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当你期待值太高,对方没有按照你预期的结果回应;
你就会失落,会愤怒,会产生“TA不爱我,不在乎我”的感觉;
在这一次次期待又落空的过程中,你就不断给对方减分。
想象一下,感情的破裂,有没有这个因素影响?
所以我说,无论你跟谁在一起,都需要去打磨关系;
降低期待,看见彼此的真实,坐下来沟通分享,坦诚相待。
认真审视彼此,才能看见感情潜伏的危机。
当你们都不愿意去面对,无论换成和谁在一起,都会经历这样的危机。
-02
“降低期待值”的内核,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不懂。
经常有读者留言说:
“如果我没有任何期待,那我为什么要跟对方在一起呢?相爱,难道不应该有期待吗?”
这里说的“降低期待值”,是降低你的预设目标。
比方说:
你是教练,你带着一群学员练跳高;
你知道某个学员的上限就是2米,你对他的预设目标就不会那么高。
只要他维持住,哪怕突破零点五公分,你也觉得是惊喜。
可如果你给他的预设目标是2米1,那你得到的只有失望。
在所有关系中也是如此。
你明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什么性格,跟你在一起是什么相处方式;
你偏要勉强对方,让对方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
这是不可能的。
你有改变对方的时间和精力,不如降低自己的期待值。
而对方在被你强行改变的过程中,不仅不快乐,还会加速消耗对你的热情。
被看见,被了解,是所有人类的心理诉求;
但你不是跟固定的程序恋爱,你是跟活生生的人恋爱。
你有这些心理诉求,对方同样有;
当你们彼此坦诚,才能得到对方的看见和理解;
当你们不坦诚,不沟通,不审视关系,就无法获得被看见。
更何况,大多数“确定的感情”都源于匹配,而非灵魂伴侣;
不要妄图对方完全懂你,理解你,看到你所有的需求;
多去沟通,多培养坦诚相待的能力,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发生。
有些人具备敏锐的感知力,但多数人是不具备的啊。
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长,社交关系等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