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号,随着开工的节奏相继打响,比亚迪在深圳总部,正式宣告了全面智驾时代的开启。在发布会中,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目前在售的21款车型,将全系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
诚然,从此刻开始,上至百万级的仰望,下至十万以内的海鸥,不同阶层、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同时享受到智驾带来的美好。
只不过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个消息宛如当头一棒,在蛇年彻底炸开了锅。以往,市场对于智驾的理解和定义,往往停留在激光雷达等各种硬件和算法的基础上,因此产品的价格始终降不下来,从小鹏P7++ 到问界M9,指导价普遍都在20万以上。而这次发布员的最入门的天神之眼C,则在过去DiPilot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在不依赖激光雷达的前提下,实现了城快“零接管”领航功能。
只不过,从电动化卷到智能化,比亚迪这回究竟又动了谁的蛋糕?
其实,在看完比亚迪天神之眼发布会后,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合资阵营一定首当其冲,成为这场变革最大的“牺牲者”。但是在随后的两天内,长城汽车和华为鸿蒙智驾的高层相继通过微博等社交渠道发声,一时间占据了各大新闻平台的头版头条。
其中,长城董事长魏建军表示,真正的智能驾驶技术,关乎到每一个用户和家庭的出行体验和安全,应该满足用户高频出行的场景。虽然全篇只字未提比亚迪,但细品其中的语气,大概都能猜出这段话到底是对谁说的。
不仅如此,华为余承东也在微博中表示: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尽管最终只是为了宣传自家产品,但话里话外都充满了各种“暗示”的味道。
只不过在笔者看来,在合资阵营集体保持沉默的同时,长城、华为两位高层的言论,不仅带着一股浓浓的“醋意”,同时也许误解了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的真正意图。
首先,从产品角度出发,长城与华为的智驾车型,始终主导中高端市场,像新款魏牌蓝山的指导价,都快接近30万了。同时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智界等车型的起售价,基本都在20万以上,显然用户目标大部分都是事业有成的精英人群。
但在全民智驾时代中,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拿下高端市场,而是不断探索入门级市场的可能性。比如,比亚迪这次发布的天神之 眼C,首次把智驾的入手门槛打入十万以内,哪怕只是秦L、海鸥等车型,也能实现零接管L2级辅助驾驶功能。
因此,从产品层面看,比亚迪的全民智驾,与华为、长城所主导的中高端市场,本质上的冲突并不大。而原本就带智驾功能的腾势品牌,虽然增加了天神之眼B,但价格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所以我觉得两位品牌高层可能为了流量,但也不必如此“冷嘲热讽”,只要默默送上祝福就行,这样既不会被有心之人抓到把柄,同时还能贴上“格局”的标签,并且也是一种营销,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好比当年,长城举报比亚迪“高压油箱”问题时,比亚迪一开始并没有记恨,而是拉上长城品牌,在仰望和易四方技术发布时,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
哪怕时至今日,比亚迪依然不忘国产车近二十年来的艰辛,在多个场合力挺中国汽车产业,号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向上发展。而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也只不过是针对合资阵营的一次冲击,我想比亚迪的初衷,一开始并没有完全把矛头对准国产品牌。
最后,在笔者看来,与其守着一亩三分地,倒不如秉持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共同探索全民智驾的可能性。如今的消费者,似乎更加看重智能化带来的技术加成,同时也更期望能买到实惠、好用的产品,而在整个新能源产业中,十万级的市场恰恰是各大厂商争夺的重点。
因此,笔者也诚挚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自主品牌在入门级智驾领域大放异彩的局面,让越来越多消费者,共同体验全民智驾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