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堂:平面的祠堂

凌珍谈汽车 2025-01-09 17:42:44

【民俗】家堂:平面的祠堂——以山东昌邑南玉皇庙村为例

家堂:平面的祠堂——以山东昌邑南玉皇庙村为例

摘 要:春节悬挂家堂,是山东广大农村过春节的重要习俗,其主要功用是祭祀宗亲和续家谱。山东昌邑南玉皇庙村在春节所悬挂的家堂,大多采取“中轴对称、纵深布局”的构图形式,是祠堂形制的一种平面化表达;在内容上,家堂上记录着脉络清晰、辈次分明的家族谱系,显示出明确的尊卑有序的宗法伦理观念,因而在祭祀活动中,家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祠堂的功能,故称之为“平面的祠堂”。

关键词:家堂;祠堂;形制;功能

图片

过春节时悬挂家堂,是山东大部分地区农村的习俗,但不同的地方对于家堂有不同的称呼(家堂、祖影、家谱、轴子、主案等),昌邑人把家堂多称作“家影”。家堂大都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布局”的构图形式,在祭祀活动中,家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祠堂的功能。

关于祠堂以及家堂的历史渊源,有学者认为在周天子时期就有庶民家堂祭祀的传统。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期,祠庙祭祖的活动已经非常盛行”。周代天子、诸侯、大夫、士分别立庙祭祀祖先,而庶民无庙,“祭于寝”,即普通人在家堂祭祀祖先。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家礼》一书中云:“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这种具有浓厚宗族血缘色彩的祠堂形制,到了明代得以迅猛发展,明嘉靖“许民间皆得联立宗庙”,于是,宗祠遍布天下。

祠堂祭祀的习俗在唐宋元明清广泛实践,但祭祀中何时开始使用家堂画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家堂画的出现源于祠堂的衰落,“中国南方地区祠堂大量存在,是因为南方地区强族较多,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进行修建,而在山东地区,名门望族较少,一些势力较弱的宗族受经济条件及礼制的限制,无力修建祠堂,但是宗族意识的存在,使得他们转向另一种形式的祭祀,即将实物祠堂转变为画中的祠堂,同样能达到祭祀祖先、敬宗收族的目的”。以山东昌邑目前状况来看,这种说法是比较确切的。尽管昌邑近些年有少部分村落重修了祠堂,如昌邑龙池龙北村魏氏宗祠、东白色村陈姓宗祠,围子西小章村马氏祠堂5等,但大部分村庄是没有祠堂的,如昌邑市柳疃镇的南玉皇庙作为一个有400多户人家的村落,主要有李、于、齐、孙、车等家族,目前这些家族均无祠堂(1949年以前都有祠堂,后逐渐拆毁)。因此,作为宗祠的代替品,“影”便成为人们岁终祭祀历代先祖以及记载家族绵延的一种形式,悬挂“影”也就成为普遍性的一种节日习俗。

山东昌邑的“影”又分“祖影”“支影”和“家影”,“祖影”是一个宗族的供奉之物,其上记载着本宗族各支脉逝者的名讳,“支影”是祖影以下各支的供奉之物。按照玉皇庙村的旧俗,“祖影”由该族的族长保管,过年期间在祠堂(又称“影房”)悬挂,“支影”由各支的长子长孙保管,过年期间在其家中悬挂。而每家每户过年期间在家中悬挂的是“家影”,又称为家堂。“祖影”“支影”与“家影”在形制上基本是一致的,均是祠堂形制的平面化体现,其基本功能也都是祭祀宗亲,不同地方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尺寸上:“祖影”需要记载整个宗族各支逝者的名讳,上面绘制的人物以及其他形象比较复杂,故尺寸较大,一般宽为2.5米、高为2米;“支影”上记载着本支逝者的名讳,尺寸比“祖影”略小;“家影”的尺寸则更小一些,多为1.3米宽、2米高,记载的是本家(五服以内)逝者的名讳。由于1949年以后各地祠堂大都损毁,且重建较少,悬挂“家影”,即“家堂”,便成了昌邑各村镇过年期间祭祀祖先的重要内容。事实上,也正是因为祭祀活动这一特定的宗法伦理生活的精神需求,使得“影”多年来在山东乡村广为流传。

关于“影”的出现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宗法伦理观念的不断强化,祭祀活动逐渐成为家族的头等大事,为故去的先人画影像供奉也逐渐被人们所倚重。“但是,随着一代一代故去的先人不断增多,需要画的影像就会增多,在祠堂中供奉时就安放不下,于是便在帛或者纸张描绘出祠堂的平面图形,按世代宗祖支脉的辈分秩序排列书写上本宗族逝者的名讳。同时为了装饰渲染氛围,在图画上的宗祠内外以及人物祭祀活动的周围配以装饰性的图案,最终演变为现在的家堂的形制。”在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曹雪芹写了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在春节家族祭祀时的细节:“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从文中可以看出,“影”在康雍乾年间已经存在而且是过年祭祀中悬挂使用的重要物品。按照这一说法,家堂的产生,实际是古代王室权贵以祠庙或祠堂作为祭祖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化出平面化形制的家堂。

关于家堂(“家影”即“家堂”,后人将“家影”统称为“家堂”)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不少成果:其一是把家堂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来进行研究,主要从家堂的色彩、构图及装饰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其二是考察家堂的历史渊源,从家堂祭祀对象和仪式的角度查证家堂画的源头以及演变历程;其三是从民俗学角度来调查和分析山东地区春节悬家堂的风俗特点以及文化特征,研究较多的是山东东部地区以及中南部地区。山东各地风俗差异很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使同一县城中不同的乡镇彼此之间的风俗亦有所不同,同一乡镇中不同村落之间的风俗也会有差异。因此,本文以山东昌邑北部柳疃镇南玉皇庙村春节悬家堂这一

风俗作为个案,来考察家堂的形制与功能,进而探索家堂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0 阅读:4
凌珍谈汽车

凌珍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