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东海堂来历争论

凌珍谈汽车 2025-01-09 17:42:44

阐明“两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徐氏“东海堂”真正的来历堂号,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一种特殊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堂号,作为不仅是一个姓氏,一个家族及其支派的代称,同时它意味着一个家庭,一个堂室,一个嫡系,一脉相传,一个大家族的整体面貌.它又是走向心力的表现。堂号也反映了强烈的血亲观念。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这一社会心理在堂号典故中也有所反映。也是我们了解、认识和研究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姓氏学、民俗学等学科的重要资料。堂号和家谱也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开的。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徐氏堂名在古代有东海堂、琅琊堂、濮阳堂、高平堂、东莞堂。随着数千年族人的迁徙建家立业,现经初步统计徐氏约有500多个分支堂号。从这么多的徐氏堂号中,尚未有見到琅琊堂、濮阳堂、高平堂、东莞堂出现过,只有“东海堂”被众多的徐氏分支多用。那“东海堂”是怎么由来的呢?一说,徐福走前延公知福将反,避灭门之祸。遂令其孙该公,隐居洪都,该不及躲避,复令其子隐居南州,世代淡泊名利,耕读传家,自食其力,如今在江苏省赣榆县徐阜村就有徐、韦、王、刘是一家,四姓不分的遗留风俗。汉后,当地徐人为纪念徐福便以“东海堂” “南州堂”为堂号。后来徐人演绎曰:“东海家声远,南州继世长”。二说,是有一支徐氏的始祖徐明辅原籍陕西长安,后被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长史,举家迁居至东海郡。当时正值楚汉锋争之际,徐明辅不满秦二世暴政辞官,为避战乱隐居于东海云台徐家大村,乐守田园,修立宗谱。经过数代子孙努力,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后来,徐明辅的后人便以望立堂号“东海堂”。当前山东诸城、五莲县、江苏赣榆、连云港、东海一带徐氏支系皆尊“明辅”公为始祖。皋陶与伯益是父子关系吗?皋陶,皋氏,名咎繇,字庭坚。相传为尧舜时人,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他的出生地一般有两个说法,一说为少昊之墟(今山东曲阜市)人。另一说为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与之对应的,皋陶的姓氏有两个说法,一说为偃姓,一说为嬴姓。皋陶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舜命为管理刑政,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一职,相传他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五刑、五教),采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平公正;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形成“皋陶文化”,成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重要精神渊薮之一。郭沫若先生云:“皋陶是偃姓,伯益是嬴姓。偃、嬴,一音之转,当是从两个近亲部族发展下来的。”皋陶与伯益都是东夷族部落首领,皆为舜帝和禹的重臣,禹立国后,皋陶主政因年老,于公元前2113年帝禹二年去世,时年106岁,葬于六地。其封地为皋城(今安徽六安市)。大禹念及功德,封其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省六安市),尊为六安国(蓼国)和偃国始祖。皋陶后代担任理官,后代改为李氏。唐朝皇帝认为,皋陶为李氏始祖。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皋陶为“德明皇帝”,即“大唐德明皇帝”,简称“唐德明帝”。皋陶后代有皋陶氏、皋氏、陶氏、阮氏等,皋陶亦是这些姓氏的得姓始祖。相传皋陶死后,禹授伯益主政,伯益是大业之子。史书没有载过皋陶与伯益是父子关系,亦没有说过授皋陶之子伯益主政之语。有说大业即皋陶,大业生皋陶,有说伯益之父是皋陶,有说伯益与皋陶是同辈人,皆是误说。其误说的起源是被唐代的张守节引用《新唐书》所引东汉班固之妹曹大家指的是东汉史学家班昭)于公元92年以后续写《汉书》、《列女传》中的一句“根生少昊,枝出皋陶”的错误判断。被唐皇帝信了。实际皋陶与伯益都是东夷族中后部落首领。皋陶是李姓始祖,伯益是“嬴”姓始祖。实际上,大业与皋陶并不是同一个人:史书中仅仅是说“皋陶之子孙被封于英、六”,并未说其子为伯益;历史上的伯益、伯夷也不是同一个人。事实上,益和伯益是一个人。在五帝本纪中对大禹有伯禹的记载。故伯益就是益,将二者强行区分是不对的。早在《中华徐氏文史通鉴》第二卷99页,曰:“伯益与皋陶的亲缘关系考辨”中,皆否定伯益是皋陶之子之说。并为全体徐氏族人所接受。【皋陶的墓冢】遗存至今,在今安徽省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皖西大道北侧。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载:“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皋陶墓位于六安城东7.5公里、六安至合肥公路北侧15米处,东北35米处为皋陶祠旧址。《史记·索隐》载:“六安国六安,咎后偃姓所封国”,故六安有皋城之称。皋陶墓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高6.2米,墓顶平面直径4米,上有黄连木一棵,形同华盖,墓前有清同治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古皋陶墓”碑刻一块,碑高1.82米,宽0.92米。1981年公布为六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奉劝徐氏族人,自此之后不宜将皋陶列入是伯益之父或皋陶与伯益之父大业是同一人。

0 阅读:5
凌珍谈汽车

凌珍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