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600亿!靠卖汽配零件,宁波“并购之王”从小工厂成汽配巨头

棠棣说社会 2025-02-07 13:36:59

宁波一家族靠卖汽车配件,年收入超过600亿元?

前段时间,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均胜,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谋求在港股上市的消息,引发投资市场热议。

早已在A股上市的均胜,此次为什么要到港股上市?

这或许和均胜大部分客户都是海外车企有关。

跨境生意往来难免需要美元交易,在港股融资后操作更方便。其次,港股上市也有利于海外机构投资均胜。

均胜的创始人王剑峰,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一家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业绩斐然,后来又担任世界500强—美国天合汽车集团公司中国合资公司总经理。

在天合5年,凭借卓越的经营和管理才能,他将公司从几百万销售额飙升至1.2亿元。

2004年,王剑峰创立均胜。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均胜逐渐成为了大众、通用、福特等知名汽车供货商,销售额很快破千万。

2007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低潮期,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纷纷低价转让。

均胜趁低价买下中德合资的上海华德塑料制品,一跃成为业内知名企业,营收也顺势大涨。

2011年,均胜借壳辽源得亨在A股上市。

彼时,房地产发展如火如荼,利润回报丰厚。很多实体企业坐不住了,陆续入局,企图在风口中接住这波时代红利。

而王剑峰却反其道而行,他不仅卖掉了自己的房地产项目,还想办法要扩张自己的实体业务和市场份额。“并购狂魔”由此开启了它一连串大刀阔斧的收购。

均胜的第一个目标,是德国普瑞。

德国普瑞作为近百年历史的零部件头部企业,其客户大多是保时捷、、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欧洲超级豪车品牌。

以1.79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普瑞后,均胜品牌价值跃升了几个等级,也由此获得了与欧洲顶级品牌合作的资格,弥补了公司产品生产低毛利、易模仿、技术含量低的不足。

尤其在新能源车和无人驾驶时代,普瑞的汽车电子技术,是均胜梦寐以求的。

之后,均胜在收购的路上一路狂飙。

从2013年至2019年,先后收购了德国Innoventis、 IMA、 TechniSat、KSS等公司,不断强化均胜的实力。

尤其是2017年,斥资15.88亿美元对日本高田的收购,更是轰动一时。

作为全球第二的汽车安全零部件制造商,高田因为“气囊门”事件被压垮,因无力支付巨额索赔,最终走到破产的境地。

在当时,这几乎是日本制造业最大规模的并购案,可与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相提并论,是中国汽车行业又一里程碑式事件。

由此,均胜不仅进入到高壁垒的汽车安全、工业机器人领域,更获得了全球顶尖的技术和完善的供应链。

在此之前,日本的汽配领域几乎处于完全的封闭状态,外企很难进入。

如果说汽车安全业务是均胜确立行业地位的根基,汽车电子就是均胜腾飞的引擎,两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并购高田,让均胜一跃成为全球汽车安全领域设备头部供应商之一,年营收高达600亿。

恰逢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带动了均胜在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汽车功能板块等核心业务的业绩。

收购德国Quin Gmbh,在巩固了自身原有的功能件业务,又加入了内饰件、高端方向盘等产品,为均胜贡献了约7%的营收;

收购TS,增加了德国车载信息系统、导航与辅助驾驶系统、EVANA公司补充了美国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收购KSS和日本高田的汽车安全业务后,均胜占据全球份额30%以上,营收占比约71%;

与德国普瑞联合成立的均胜普瑞,主要经营汽车电子板块,包括驾驶员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车载充电机等,成为其第二大业务板块,为公司贡献了约14.7%的营收。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到来导致全球经济下行,汽车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均胜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2020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16亿元,而到了2021年,就亏损37.53亿元。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回暖,均胜营收增长至557.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83亿元,同比增长175%。

不过,营收增长的同时,均胜债务规模也在大幅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仅利息费用便多达8.64亿元,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仅为9.42亿元,公司利息支出与利润相当。

为了提升利润空间,均胜将目光聚集于它的汽车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第四大智能座舱供应商,也是其目前的优势业务。

2023年,均胜汽车智能解决方案收入为57.12亿元,同比增长约20%。此次IPO,均胜募资用途之一便是开发新一代汽车智能解决方案。

现在,均胜已成为华为智能座舱的重要供应商,产品搭载于智界、问界等系列鸿蒙智行车型。

去年下半年,无人驾驶火出了圈。

国产品牌和洋品牌纷纷出动,各大自动驾驶品牌各显神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惊艳亮相。

有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订单为98.8万单,全无人驾驶单量占全国总量超过70%。截至2024年10月,累计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800万单。

2024年12月,特斯拉发布了最新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FSDV13,还预计在2025年6月在美国推出无监管FSD(全自动驾驶)付费服务。

多家汽车公司表达了浓厚的兴趣,特斯拉股价因此涨幅5%。

无人驾驶时代的来临,也给围绕其上下游链条的厂商带来了机会。

因为在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拥有的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使得均胜在该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与高通、地平线、英伟达等知名芯片平台合作,产品支持L2-L4级别应用场景,算力可达200TOPS,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升级。

又与国内外多家整车厂商合作,增强无人驾驶技术的性能提升。

不过,虽然在技术上不断趋于完善,但无人驾驶还是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

如无人驾驶在应对复杂交通环境、恶劣天气、突发事故等的能力还没能得到充分的验证。其次,因为研发和运营成本高昂,企业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例如,小马智行等企业虽然通过规模化降低了硬件成本,但要实现盈亏平衡,仍需达到千台车以上的运营规模。

尽管目前超六成消费者认可无人驾驶的优势,但对技术的安全性和法律责任界定的不确定,还是会影响购买。

如此一来,均胜围绕自动驾驶这一领域的产品,也会因为行业困境而影响其业绩。

企业摊子铺的太大,很容易因为不聚焦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固然,均胜什么都尝试可以拥有无限可能,但片面追求大而全,没有真正核心产品,只会是空架子。这样的均胜,很难摆脱中年焦虑。

END

参考资料:

懂财帝:20年跑成全球巨头,均胜靠的只是并购吗

市象:750亿订单背后,均胜电子的中年焦虑

证券时报:并购+技术赋能,均胜电子开启汽车智能新征程丨“科创启明星”系列

作者:胡南

编辑:歌

1 阅读:655
棠棣说社会

棠棣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