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2月8日援引伊朗国家媒体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8日在德黑兰会见哈马斯代理领导人哈利勒·哈亚和另外两名哈马斯领导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ce8e8479950fdb798b8409d84a7c2f46.jpg)
值得一提的是,哈梅内伊会见哈马斯领导人时的那句“你们战胜了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以色列),这实际上是美国的失败”,让人啼笑皆非,也让人不禁思考,在这样的表述背后,是否有着别样的“精神胜利”意味,是否可以理解为他在发扬阿Q精神?
从表面看,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旷日持久,双方在领土、宗教、民族等多方面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多年来,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双方互有攻守。哈梅内伊称哈马斯战胜了以色列,这一观点似乎与直观的战场局势有所出入。在军事力量对比上,以色列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背后还有美国在军事、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强力支持,而哈马斯在硬件设施和国际支持的广度上都难以与之抗衡。但战争的胜负评判标准并非仅局限于军事装备与战场得失。
哈马斯长期以来顽强抵抗以色列的占领与扩张,这种不屈的抗争精神在巴勒斯坦民众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旗帜。从精神层面而言,哈马斯没有被强大的对手击垮,持续为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生存空间与民族尊严,这无疑是一种胜利。从国际舆论角度,哈马斯的抗争行动引发了全球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审视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的行为,这也可视为哈马斯在国际道义战场上的收获。
将这一“胜利”与美国的失败挂钩,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逻辑。美国长期以来在中东扮演着关键角色,坚定支持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偏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以色列发声等。美国的目的在于维护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确保石油资源的稳定供应,巩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维持全球霸权地位。哈马斯的抵抗使得美国的中东战略布局并不顺遂,其支持的以色列未能完全实现对巴勒斯坦的控制,也未能彻底消除哈马斯这一“麻烦”。在国际社会呼吁巴以和平、谴责以色列过度使用武力的声浪中,美国支持以色列的立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这无疑让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形象和影响力受到冲击。
然而,将这种情况简单归结为胜利与失败,是否有着“精神胜利”的影子呢?类似“阿Q精神”的思维方式,是在现实困境中,通过自我心理调适,构建出一种虚幻的胜利感来获得精神慰藉。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这种思维如果过度依赖,可能会掩盖一些实质性问题。
一方面,巴勒斯坦地区依旧面临着以色列的占领、定居点扩张等现实威胁,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依旧困苦,领土收复与民族独立的目标尚未实现。
另一方面,伊朗在支持哈马斯等抵抗组织时,自身也面临着国际制裁、地区安全压力等问题。仅仅在口头上宣扬胜利,而不积极寻求实质性的和平解决方案和战略突破,最终可能只是陷入自我麻痹的泥沼。
在国际政治的复杂棋局中,“精神胜利”式的言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但绝不能成为行动的主要指南。真正的胜利需要建立在坚实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之上,需要通过和平谈判、国际合作等方式来实现。
将“阿Q精神”适度运用来振奋精神可以理解,但要想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实现地区和平与发展,还需脚踏实地,以务实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来推动国际政治格局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云中漫步
这样的胜利再来一个,哈马斯就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