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2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踏上美国的土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展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会谈,并随后举行联合记者会。这一外交动作迅速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尤其是美日发表的联合声明,字里行间似乎都透露着剑指中国的意图,背后隐藏的复杂博弈值得深入剖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c3d25a500e22b9027ed3ba0e05f473.jpg)
石破茂此次访美,筹备工作堪称细致入微,宛如一场精心策划的大型外交“演出”。早在1月,日本便在关键人事布局上做出调整,将国家安全保障局长从秋叶刚男换成了更熟悉美国政治生态和外交风格的原外务省事务次官冈野正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这一职位在日本外交战略体系中地位特殊,其实际影响力不容小觑,每日与首相两次会面,足见其在外交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在与特朗普正式会面之前,石破茂更是开启了密集的“备战”模式。他花费整整一周时间,全身心投入到与外务省知美派官僚的模拟对话演练中。这些知美派官僚凭借对美国政治文化、外交思维的深刻理解,为石破茂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策略建议,力求在与特朗普的对话中做到知己知彼、应对自如。
同时,石破茂还特意向前首相岸田文雄讨教经验。岸田文雄在外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见解和建议无疑为石破茂的访美之行增添了一份底气。此外,石破茂还邀请了当年安倍晋三与特朗普会谈时的翻译再度出山。这位经验丰富的翻译不仅熟悉两国领导人的语言风格和沟通习惯,更能精准把握会谈中的微妙氛围,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从行程安排上,也能看出石破茂的谨慎与专注。他于6号启程前往美国,7号马不停蹄地与特朗普展开会谈,8号便迅速返程。整个行程紧凑高效,没有携带夫人,也未安排任何参观企业或私人娱乐活动。这种简洁明快的安排,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暴露石破茂在交际方面可能存在的短板,另一方面更是凸显了此次访美的核心目的——纯粹的政治外交谈判。
而日本为了向美国表忠心,更是送上了一系列“丰厚贡品”。1月31日,日本政府悍然宣布对十余种半导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其中涵盖光刻胶、电子特气、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关键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并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最终用户清单”,即所谓的黑名单。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中美半导体产业竞争格局的一次蓄意搅局,也是日本向美国递交的一份“投名状”。
在美日联合声明中,双方更是对中国内政问题大放厥词。在涉及中国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等核心利益问题上,无视事实和国际法准则,无端指责和干涉,试图通过舆论压力对中国进行抹黑和打压。此外,石破茂还在经济领域做出一系列承诺。他承诺增加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为美国能源产业开辟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将日本对美投资追加到一万亿美元,进一步巩固美日经济联系;放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转而采取投资的方式,以迎合美国国内产业政策;甚至不惜花费10亿美元购买美国军火,为美国军工复合体输送利益。
收获颇丰,政治外交双丰收石破茂此次访美,并非空手而归,而是在政治和外交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特朗普在会面中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不断强调“我爱日本”,盛赞美日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在椭圆形办公室的开场白中,特朗普毫不吝啬对石破茂的溢美之词,称能够见到石破茂感到非常荣幸,夸赞他深受日本国民喜爱,工作出色。这种热情的背后,既有美国对日本在外交战略上配合的肯定,也有特朗普个人外交风格的体现。
在军费问题上,石破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前,美国媒体曾吹风要求日本将军费提高到GDP的3%,这对日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经过艰难的谈判和博弈,特朗普最终认可了石破茂提出的2027年将军费提高到GDP的2%的指标,同时还留下了未来继续增加的口风。这一结果对于石破茂来说,无疑是一个可接受的阶段性胜利。毕竟,他的首相任期充满不确定性,能在任期内确定这样一个相对合理的军费增长目标,已经实属不易。
此外,石破茂还在政治层面成功打压了老对手高市早苗。高市早苗一直以来都是特朗普的忠实拥趸,同时也是石破茂在自民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她拒不接受石破茂安排的职位,一心想要夺回自民党总裁和首相的宝座。然而,石破茂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外交操作,成功赢得了特朗普的认可。
在白宫的会面中,石破茂与特朗普一起追思安倍晋三,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特朗普和安倍晋三为美日关系奠定基础的敬意。特朗普也投桃报李,承认石破茂是安倍的知心好友。这一表态无疑是对高市早苗的沉重打击,等于切断了她试图借助特朗普支持翻盘的重要途径。
深度影响,中国的应对之策石破茂访美及美日联合声明剑指中国,这一事件对中美日三国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石破茂虽然在一些行为和言论上存在争议,但其在日本政治人物中,相对而言还算是有一定周旋空间的。与铁了心追随美国的高市早苗以及行事更为不靠谱的野田佳彦相比,石破茂的立场并非完全不可调和。
石破茂的政治生命极为脆弱,他的首相任期原本可能只能持续到今年第二季度。为了延长自己的政治生涯,他提前八个月吹风要发表战后80周年谈话。这其中的深意在于,中国高度评价日本在战后50周年发表的村山谈话,而对安倍在战后70周年发表的谈话表示不满。石破茂此举意在暗示,如果他能执政到8月15日,可能会发表与安倍不同的谈话,以此来寻求政治支持和国际舆论的关注。
倘若石破茂与特朗普谈崩,他很可能会倒向中国寻求庇护,甚至可能提出一些诸如东亚共同体、战略互惠关系等议题,频繁邀请中方领导人访日。这对于中国来说将是一个两难的境地:不帮他,可能会导致日本国内再无愿意与中国开展平衡外交的政治人物;帮他,又难以预测何时是尽头,毕竟当年提出东亚共同体的鸠山由纪夫也仅执政了十个月。而如今石破茂在中美之间反复横跳,既延长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也让中国避免了陷入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
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来看,美国作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输出资本和技术。这种输出虽然会推动被输出国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其超越美国,但美国可以通过选择输出对象来维持自身的相对优势。当前,美国国内部分势力为了迎合特定群体的预期,将经济发展困境甩锅给中国,试图通过与中国脱钩,将资本和技术转向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这种做法从经济角度看,放弃中国成熟的供应链必然会导致美国国内通胀高企;从政治角度看,就是制造对中国的恐慌情绪,以达到政治目的。其结果只会是中美两败俱伤,而一些国家则可能趁机两头获利,甚至巴不得中美开战,以实现“一鲸落万物生”的局面。
面对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有着清晰的应对策略。对于美国,中国一方面要通过坚决的斗争,让美国切实感受到错误政策带来的代价,促使其早日认识到错误,悬崖勒马,及时止损;另一方面,要积极辟谣,向国际社会明确表明中国无意与美国争霸,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避免美国因误解而采取更加激进的对抗措施。
在与日本的交往中,中国应在微观层面,加强与日本的沟通交流,管控好双方的分歧,避免因突发事件导致战略被动;在宏观层面,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让日本深刻认识到其自身的存亡与中美关系的稳定息息相关,从而促使日本为了自身利益去积极协调中美关系。
石破茂访美及美日联合声明剑指中国这一事件,是国际政治复杂博弈的生动体现。中国需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从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大局出发,灵活应对美日的各种举措,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稳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