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处于转折阶段;轴心国得势猛攻的局面已受到遏制,盟军在各大战区逐步反攻。在欧洲战场,尽管尚未能立即在西北欧实施全面登陆,但是盟国以空中武力对德国本土实施战略轰炸,以削弱纳粹德国的战力。盟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为摧毁纳粹德国战斗机的制造产能,于是对德国飞机建造工业所在地的轰炸,成为美国空军的主要任务。
此次轰炸行动共出动376架B-17“空中堡垒”轰炸机,这在1943年可谓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规模最大的出击行动。然而在实际投弹的315架B-17轰炸机中,有60架被击落,损失率16%,这个结果比任何轰炸机队在1个月内所能承受的损失多出3倍。按照当时的美军轰炸机出击准则,B-17等轰炸机,拥有强大的自卫能力,每架轰炸机上有13挺50机枪,分别配置于飞机的各个部位,对各方位来犯敌机形成严密火网。于是当B-17以密集编队飞行时,整个机队可构成对于敌机具致命性的防御火力。
然而在1943年,盟军所拥有的战斗机主力机种的航程,均不足以掩护出击德国本土的全部航程。当时的主力机种为P-47雷霆式战斗机,这是款火力炽烈、装甲厚重的战斗机,拥有极大的俯冲速率,在担任短程轰炸任务时,表现杰出。然而该机航程有限,最远作战半径仅可达到德国的亚琛。任务机队一到了这个点,P-47战斗机队就必须返航,轰炸机队此后的航程只能依靠自身火力来自卫。1943年10月14日,盟军方面展开第二次出击施韦因富特的轰炸任务,以彻底摧毁德国的球轴承产能。第8航空队第1轰炸师的149架B-17轰炸机,加上第3轰炸师的142架B-17轰炸机,参加此次任务。第8航空队的第8战斗机司令部的P-47,将依其航程所及,对轰炸机队尽可能提供掩护。当时美军航程最大的P-38双胴战斗机,由于准备不及而无法参与。两个轰炸机队自英国本土基地起飞后,沿着两条平行的航线飞行,第1轰炸师飞偏北的航线,第3轰炸师则偏南飞行,经比利时、荷兰、卢森堡3国飞往亚琛,再转往施韦因富特。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一开始按兵不动,直到美军B-17轰炸机编队抵达亚琛上空时,才派遣战斗机升空拦截,然而此时美军的P-47战斗机正折返回航中。
等到轰炸机编队飞临目标区,228架B-17飞抵其瞄准点上空,对着3个主要轴承工厂,丢下395吨高爆弹及88吨燃烧弹。当天天气晴朗,能见度极为良好,半数的炸弹投在施韦因富特瞄准点1000英尺范围内。然而在返航时,德军战斗机沿途攻击轰炸机编队,美军先后又有32架B-17遭击毁,若干飞机受损严重,虽返抵英国基地,但一落地即告报销。总计所有出击的291架B-17轰炸机,仅有97架未受损伤,受损的机数占全部机数61%。就轰炸任务而言,此次出击可算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施韦因富特轴承工厂在6周内无法恢复生产。美军事后声称,一共击落186架德国战斗机,然而德军事实上仅损失43架。总体来说,这是美陆航第8航空队一次灾难性的出击。
美军陆航指挥参谋们开始重新拟定对策,一度有人倡议第8航空队应转为夜间轰炸,但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技术性的突破,即更新锐的P-51野马式战斗机的服役。野马式战斗机是二战中美国所设计生产性能最佳的战斗机,飞行极速超过德国的各种战斗机,更甚者,在加装副油箱后,最远航程可达1609公里,足以掩护盟军的轰炸机队远赴柏林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