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沙钢沈文荣逝世!享年78岁!一路走好!

冶金小璞玉 2024-07-03 02:13:31

6月30日,江苏沙钢集团发布讣告,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30日2时10分逝世。

沈文荣:这一辈子献身钢铁,我无怨无悔!

幸福是要靠我们努力,靠我们奋斗的!一个人,吃喝玩乐混日子是几十年,而尽可能为国家效力也是几十年。这个几十年,等到闭上眼睛的时候,要觉得没有遗憾才行。”

我们这一代人的初心,就是希望祖国强大。一辈子从事钢铁行业,我希望能把这个行业做到世界最强。

这一辈子献身钢铁,我无怨无悔。

沈文荣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错误码:44

刷新

20世纪40年代,一个无钱、无权、无资源的人,需要打拼多少时间,才能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

一个人,需要手攥多大的资本,才能在全体员工此起彼伏的反对声中,依然坚守自己的创业目标?

不管遇到以上哪一点,选择不战而退,收兵回家都有情可原。

而有一个“硬核”人物,却手握45万元,从上面所有不利局面杀出重围,用40年时间,打下一片“钢铁事业”。

18岁,进入钢铁行业;

38岁,接任钢铁厂长;

58岁,把企业做成民营企业前三。

随后,又登上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稳居高位,身家200亿。

后来,在钢铁行业内,他称老二,无人敢称老大。

他叫沈文荣,一位名副其实的“钢铁人”。

现在,我们一起走近沈文荣,去看看一个钢厂小员工,如何跃升为钢铁大佬?

他又是如何玩转钢铁行业,书写出一段佳话?

1946年,沈文荣出生在江苏张家港市的一个村庄。

和当时的许多农村家庭一样,父母仅靠三亩薄田,供养他们兄弟姐妹6人。

日子虽苦,但有盼头。

父母拼劲干活,就为了孩子们能吃口饱饭、穿件暖衣。

好在孩子们听话懂事,除了用功学习,还能帮忙做力所能及的活儿。

但因为父亲生病,这个小家变得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沈文荣上初中时,父亲已经不能下地干活,整日整夜地咳,不断咳出血。

家里本无积蓄,如此一来,更是雪上加霜,穷得咣当响。

最终,父亲还是撒手而去,徒留孤儿寡母凄苦度日。

家里没了顶梁柱,母亲不得不用羸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担。

面对窘迫的家境,母亲挺不直的腰,沈文荣主动退学。

母亲知晓他的想法,可他的成绩着实优秀,放弃岂不遗憾?

于是,心一横、牙一咬,撵着让他去上学。

但沈文荣也是个执拗的性子,越撵越不去。

他认准了要替母亲分担家庭责任,开始早出晚归地下地干活。

虽然他年龄小,但力气并不小,是个干农活的好手。

渐渐地,他成了村民眼里干活勤快、做事实在的“小农娃”。

碰巧,生产队里缺个记分员。

凭借年轻有为, 做人诚实本分,村民们都推荐他当记分员。

脚下踏着黄土地,手里握着笔杆子,沈文荣成了村里一个“有实权的人”。

后来,由于为人正直、有担当,待人真诚热情,村民们又推荐他当了生产队副队长,负责整个生产队。

正所谓,勤奋好学、肯吃苦卖力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机会展露锋芒。

村书记看见沈文荣忙完农活就看书,也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好感。

去田间地头检查工作时,他常常站在沈文荣的边上,和他拉家常、聊种地。

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关系越走越近,成了忘年之交。

后来,公社要大搞发展,开办轧花工厂。

轰轰烈烈的工业潮开始兴起,技术工人成为社会上的香饽饽。

村书Ji看着眼前好学上进的沈文荣,便建议他去学校进修,掌握一门技术。

于是,在家人和村书记的支持下,沈文荣在干完农活后,恶补落下的书本知识。

他本就成绩优秀,还有学习基础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攻读,顺利考上一所技术学校,成了一个半工半读生。

那时,是1965年。

1968年,沈文荣从技校毕业,此时,他22岁。

手握技术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他进入一家轧花厂,当了一名钳工。

幸福是靠努力和奋斗换来的。

虽然只是一名小小的钳工,但他不允许自己偷懒。

每天的工作量,他都要仔仔细细算好,不敢有分毫懈怠。

休息时,他也会和同事们聊聊天,互相嬉笑打闹。

但大多数时候,他还是习惯捧着一本又一本的二手书,拿着一支跟了他很长时间的笔,找个人少的地方,津津有味地读着、写着。

所有的付出,都在为日后的蜕变积蓄力量,只等着那个一触即发的机会。

轧花厂是个季节性的加工厂,每当旺季时,员工忙得团团转;

可到了淡季,员工们变得懒散起来。

即使人待在工厂,但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得过且过。

老板张耀生看到员工闲着睡觉,心里产生不快,便又想方设法开发几个车间。

轧花厂淡季时,老板张耀生就让员工做造纸、油毡、人造板,试图增加额外收入。

当170个员工看到运来的机器时,开始一点点焦灼起来。

面对设备齐全的机器,他们竟不知如何下手,如何让机器转动起来。

老板张耀生虽是一厂之长,文化水平也不高。

他研究了半天,也没把机器运转起来。

沈文荣读过一些杂书,他看到员工们围在一团犯难,于是毛遂自荐站出来。

靠着机器上的指示,一点点摸索门道。

随着机器发出的巨大响声,站在一旁的老板张耀生被穷小子沈文荣吸引。

他对这个年轻人产生兴趣,开始暗中打量沈文荣。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张耀生发现沈文荣除工作卖力,对待同事诚恳,还嗜书如命。

他被沈文荣的品性所打动,决定提拔他,给他分配一些小职位。

1974年,沈文荣从员工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线的车间主任,老板张耀生的得力干将。

平日里,张耀生拿不定的主意,都会听听沈文荣的看法,然后再做决定。

久而久之,沈文荣做事稳定靠谱,有远见,成为张耀生身边最信赖的人。

于是,在1974年, 沈文荣看清当下局势,毅然决定开办一个钢铁车间。

张耀生听到沈文荣想法后,连思考都没思考,直接筹集45万元,当作车间启动的资金。

更是直接任命沈文荣为组长,将钢铁车间的重权都交付给他。

面对老板的信任,沈文荣着实兴奋,可他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70年代,国家钢铁资源供应不足,大部分的钢铁都是按需分配,整个沙洲县才能分配到400吨钢材。

旁边的老牌国有企业资源都严重缺失,刚起步的沙钢更是连一根螺丝都没有。

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沈文荣就带领着23名精干员工,开始东奔跑西跑。

他们到别人家钢铁厂借鉴经验,然后再辗转回沙岗,一点点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我们是一无设备,二无图纸,三无人才。

有些设备和备件都是自己敲敲打打弄出来的,材料也是因陋就简,弄到什么就用什么。”

沙钢刚刚起步,生产出来的钢铁质量,自然比不过马钢、安钢等其他大厂。

当产品投放到市场上时,根本就赢不得大众的喜爱,只能被丢在市场中无人问津。

如何打开市场,成为至关重要的难题摆在沈文荣的面前。

他心急如焚,晚上窝在床上,半夜都睡不着。

书被翻烂,头发被拽掉,也丝毫感觉不到疼。

面对众人的期待,市场上遭遇的瓶颈,他唯一的心灵寄托,就靠着热播电视剧《奋斗》,一点点埋头熬过艰难的日子。

幸运的是,他终于打破市场僵局,找到专攻的方向。

“如果我们的企业不够大,那就首先在某个产品上要做到最好,争取在江苏,甚至在全国打开市场。”

沈文荣思路很清晰,既然无法顾全大局,无法生产出多种钢铁,他就着眼小处,五指并拢,攥成拳头,只攻一个方向。

“打市场一定要找准市场定位,我们要做那些大厂不愿做而又做不好的产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究竟准备攻哪种产品,也必须经过反复推敲、琢磨的。

历经数月的考察,沈文荣找到了攻占的对象,选择了大企业不屑一顾,小企业无法产出的窗框钢。

选定好专攻对象,沈文荣大刀阔斧斩断其他生产线,减去额外的支出。

不出所料,沈文荣一番操作下来,工厂产出质量优良的窗框钢。

产品也更是凭着物美价廉,迅速席卷市场,成为许多人购买的不二之选。

沈文荣看市场反应良好,趁机生产出多样的窗框钢,霸占整个窗框钢行业。

“通过技术和管理革新,沙钢开发出9大系列35个规格产品,成为国内品种最全、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的窗框钢生产基地。”

沙钢名声渐渐打响,在市场内占据一定的地位,更有许多人称赞:“买窗框钢到沙钢的美誉。”

1998年,沙钢窗框钢产品达13万吨,占据市场60%的份额,划分钢铁市场的半壁江山。

小小的窗框钢为沙钢存下1亿的资产,打开了国内市场,更跃进了行业前端。

许多员工看到此番情景,都对沈文荣佩服得五体投地,大赞他有眼光。

可盛况没过多久,沈文荣接下来的操作,让员工们直接罢工不干。

沈文荣决定拿出所有的家底,购买英国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他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当时日子也很好,大家就是有很多议论,工程技术人员也缺乏,正宗的本科生也没有,这些人能搞洋设备吗?

很多人想象当中,沈总是在做一个比较冒险的事。其他员工回忆说道。

看着众人的强烈反对,沈文荣早就预料到了。

可据他观察,外国的炼钢技术早已炉火纯青,选取的设备也是高端技术。

如果,沙钢还停留在窗框钢的余后盈利上,企业恐怕走不太远。

面对员工的全体反对,他恳求员工理解他的想法,他给他们讲解国外钢铁事业的发展。

甚至,他当着众人的面,立下军令状。

“如果这个项目引进失败,就把它当作展览馆,我去买门票。”

员工们被他的举动触动,反对的声音渐渐降低。

经过半个多月的激烈讨论,员工们选择再次相信他的决策。

1989年,沈文荣把机器购买回国的同时,也把沙钢的家底掏光。

一时之间,沙钢只能从零起步,甚至变得比以前更穷。

料谁没想到的是,1992年,国家就迅速刮起钢铁热潮,引起国外的新型炼钢模式。

沙钢以不到3年就回收3亿,不仅让沙钢再次翻身,还跃进行业前列。

显然,沈文荣赌对了,他用结果证明了自己。

员工们看着沙钢渐渐强大,不由心生敬佩,夸赞沈文荣为“魄力”的代表。

沈文荣凭着执拗的“钢铁心”,夺得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沙钢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并在2009年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要有信念、你要有决心、你要有目标!

沙钢在钢铁行业逐渐站稳脚步,做大做强后,沈文荣开始转换视角,重新调整战略布局,以做精做强为目标。

“一个企业,往往是人家做不到的,你做到了,你就有了超越别人的竞争力;

别人能做到的,你也做到了,不能叫竞争力。”

沈文荣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气,必须超赶市场上的所有钢铁产业,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

凭借这股狠劲,他又再次做一件让人惊叹不已的事情:

一个被资本打压到破产的钢铁厂,他费尽心思的去收购。

2001年,沈文荣得知蒂森克虏伯的子公司霍施钢厂连年亏损,正在转手出卖设备,立马带领手下员工飞往。

最终,他与该公司经过数次谈判,以2.2亿元,买下车间设备。

为了把设备托运回家,他耗费了大量精力。

光是设备拆卸,就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随后,他又耗费一年时间,将25吨的设备加40吨的详细组装文件, 一点点海运回国,比原先预算整整提前1年。

他的此次操作,震惊了整个行业,被国民称为“欧洲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搬迁”。

沈文荣把一堆“破铜烂铁”带回厂子后,开始大刀阔斧地休整,把自家工厂里的老旧设备统统换掉,让手中的二手货发挥最大价值。

从此,沙钢的设备全然一新,炼钢技术也空前提升,钢铁的产品线更丰富,同时也跃进钢铁行业的最前端。

尽管取得成就颇丰,沈文荣也从不敢怠慢半步。

他的梦想是当第一,不会因为眼下的一次胜利,就此打住停歇。

企业做大之后,他开始专研把沙钢运用到尖端科技上,比如汽车、飞机等产品。

为让钢铁符合规则尖端行业的标准,已经年过60多岁的他,依旧是每天起早贪黑,在工作上忙碌10个小时,不停地四处考察、做研究。

多年的劳碌,让他患上各种病。

老年人常有的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他也没有躲过。

在他檀香木的办公桌上,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显然十分扎眼。

正如他所言:现在不吃饭可以,不吃药不行。

身体已经是硬撑了,但他还是靠着对钢铁的狂热,成功研制出更薄的钢片。

“这个生产线,钢水直接就生产成板了,生产很薄的板。

一般钢板用传统热轧技术,最薄只能做到3毫米厚。

要想做到既薄至1毫米、又具有高强度的钢板,一直是个世界难题。

而这套设备成功运行,就将破解这一难题,并直接影响下一代中国钢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沈文荣神采飞扬地向他人讲述,1毫米是很难达到的高度,如今沙钢做到了。

截至今日,沙钢的钢铁已经从原有的民用领域,成功转型到精端产品行业。

沈文荣的成功,让社会上的产生好奇心,媒体也多次采访他成功的秘诀。

“人一辈子各有各的爱好,我的爱好就是搞钢铁。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想要做的事并不累,也不会感到苦,你会感觉到这个工作就是享受。”

沈文荣风轻云淡地说句“爱好”,为一辈子所取得的事业,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人人都知道热爱可阻挡一切,是成功路上的强大推力,可却鲜少有人能保持住热爱。

总会人因各种困难,或者是自身信念太弱,让原本的初心腹死胎中,无法健康茁壮成长。

或许,一个人,一颗纯粹坚定的内心,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宝。

如今,已经年过半载的他,把药当饭吃,依然不肯休息。

他乐呵呵地穿梭在高温的工厂之中,向晚辈们讲解炼钢技巧时,仍然充满着斗志,洋溢着壮志雄心。

可以说,沈文荣代表了这代奋斗的钢铁人,他带领的沙钢也是中国钢铁行业尤其是民营钢铁企业从成长到成熟的一个缩影。

0 阅读:0

冶金小璞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