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后勤之殇:开战三天全师断粮,副军长无奈下令杀马吃肉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3-09 10:11:42

1979年2月17日,我41军各部根据上级命令开始向越军346师防守的高平东南方向穿插。

穿插作战最主要是确保突然性,为此我军在行动之前特别强调了部队要轻装上阵,甩掉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坛坛罐罐。

为了减轻战士的负担,在自卫反击战开始之前各师、团对战士的负重做了严格的限制,规定每个战斗员只带0.25个基数的弹药和3天的干粮。

所谓0.25个基数的弹药,大致来说,如果是冲锋枪那就是75发子弹,56式半自动步枪就是50发子弹,迫击炮就是30发炮弹。

这样的配置其实是非常吃紧的,因为枪炮的弹药基数是根据战斗的消耗科学估计的,打一场战斗差不多就要消耗一个基数的弹药,现在0.25个基数就算是小规模战斗都不够用。

大军出征

而这也是上级交给41军的任务和41军自身对任务完成难度的判断所决定:在战前41军指挥部下达给各团的任务是在7小时内就要穿插到达指定地点,战役第一阶段只要3-5天就可以打完。

预计在第一阶段战役结束时,我41军可以歼敌3个师,俘敌6000人,所以不用担心补给跟不上的问题,那后面都会补充上来的!

结果等部队进入了越南境内之后发现:当地的地形和规划的穿插路线条件极端恶劣,几乎完全不能通车,所谓的摩托化部队优势彻底失去,基本上只能靠人力和骡马来运送物资。

因为战前41军补充了1.2万余名随军民工,分散在各师的后勤梯队里,他们本身就负重较多,加上体能比不上年轻战士,因此在穿插初期就陆续掉队了。

没有办法,作战部队的任务是要在几小时内穿插到几十公里外的目的地,眼看崎岖的山路每小时只能走1-2公里,团长、营长们都急得心头冒火,确实无法再等后勤队伍跟上来。

艰难前进

民工掉队,意味着整个后勤梯队都得照顾他们的速度因此落在后面,而后勤梯队本身战斗人员少,火力弱,成为了越军民兵和特工袭击的主要目标。

越军的战术堪称狡诈狠毒,因为当时越南军队的大批武器装备都是中国援助的,从弹药上来说双方基本上属于可以通用的情况。

打击解放军的后勤队伍不仅不会导致重大伤亡,而且一方面可以摧毁我军的作战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缴获我军的枪支弹药补充自己。

当时我军一个300人左右的后勤梯队,战士只有不到50人,步枪和冲锋枪不过30多支,还有几门迫击炮和少量轻机枪,其真实战斗力不及一个连。

2月18日早上,越军纠集少量正规军和大批民兵,打算在谢牢河上的宗梅吊桥伏击我363团,但没想到有121师副师长李培江带队的363团兵贵神速,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冲过了宗梅吊桥,让越军埋伏了个寂寞。

血染的青春

可越军此次埋伏并不能说是彻底空手而归,18日晚上,他们在这里蹲到了姗姗来迟的121师361团后勤梯队。

361团即解放战争中大名鼎鼎的“塔山英雄团”,其正规部队战斗力很强,仅凭小股越军和民兵是惹不起的,但后勤梯队就不一定了。

当天午夜时分,越军在宗梅吊桥南岸伏击了准备通过吊桥的我后勤部队,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的物资损失。

越军的胃口很大,除了在河对岸猛烈射击我军之外,还派出了70多人的两股小分队向我后勤梯队侧后方包抄,打算将我军这支非正规队伍包饺子。

当年抗战时期,缺乏重武器的八路军也是这么对付日军的:因为日军的正规军战斗力强,所以我军就挑非战斗人员比例较高的后勤队伍下手,一战下来赚得盆满钵满,然后再拿着缴获的三八大盖去打鬼子。

反击战中的我军向敌开火

因我军民工数量较多,被敌伏击时队伍严重混乱,带队的361团副政委牺牲,运输子弹和炮弹的骡马都被越军缴获。

千钧一发之际随军行动的炮连指导员徐家钦(1946年生,广东潮州人)果断站出来接替指挥,收拢了已被冲得不成队形的队伍。

徐指导员在团作战参谋的帮助下,指挥战士抢占桥北有利地形,依靠3门迫击炮粉碎了越军向我反扑的企图,毙伤敌甚众。

这一次遭遇战从上半夜的11点左右一直打到19日的凌晨5点,因为我军弹药有限,打了几个小时行将耗尽,只能捡被打死的越军子弹用。

徐家钦好汉不吃眼前亏,立即组织队伍向北撤退,到通农与121师后方指挥部会合。到了天亮一看,后勤梯队虽然是撤了出来,但运输的粮食、燃油、弹药、药品等丢失大半。

老英雄徐家钦

后来徐家钦因挽救了整个后勤梯队的命运被授予一等功,1985年退役到地方工作,担任过广东省五金矿产进出口联合公司党组书记兼总经理。

不明后方情况的361团在失去与后勤梯队联系的情况下,于19日晚上火急火燎地向师部报告:

“我部后勤机关人员、伤病员、烈士、全部骡马及所有粮食(物资)、100迫击炮连,于18日20时30分,在宗梅过桥时,被敌包围,全部损失。”

失去了后勤补给对作战部队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前方战士携带的干粮不多,从17日出击到19日已整整三天,如果省着吃20日勉强还能支持一天,到那时还接济不上的话,部队将陷入不战自乱的绝境。

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2月18日午夜时分,121师后勤梯队也在魁剥山谷遭到越军民兵和特工的伏击,损失惨重,多位中层干部牺牲。

运输队艰难前行

在那种情况下,能够撤出来就已经不错了,所有的辎重只好留在伏击圈里,虽然伏击的越军兵力有限并没有去抢夺那些辎重,可是在后勤梯队向上级的报告中却是“给养全部损失。”

后方的后勤梯队陆续被袭击,充分暴露了我军穿插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首先是穿插路线不科学,既没有考虑复杂的地形,也没有考虑部队的实际运力,只是机械地命令几小时内必须抵达,导致后勤部队和作战部队距离过远,基本失去了保护。

其次是作战部队穿插得太快,一路上的越军据点,大量特工和民兵都没有扫清,这些敌人在我主力部队通过之后迅速集结起来,利用有利地形对我后勤部队进行伏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这一下,41军在前方的穿插部队从20日开始就陆续断了粮,不仅大家没有饭吃,连伤员都没有药用,战士们汗流浃背却吃不上盐,全靠竹根、野菜、青草充饥,很多人全身无力。

362团攻克班俊之后缴获了大量越军的粮食和弹药,363团于24日派2个连去班俊接粮,却在途中遭遇越军伏击。

越军士兵

这次越军十分猖狂,他们非常耐心地等待363团运粮队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才开火,从24日上午开始打到25日2点才撤走,我军400多人的运粮队伤亡近200人,目标较大的骡马全部被打死。

这样一来,363团派人接粮的计划也失败了,全团连续饿了3天,水源断绝,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

经过几天的苦战,41军光121师就有400多号伤员,有的伤员失血过多,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喝尿,喝血,甚至喝钢笔水……

因为我军有严格的纪律:部队不能抢夺越南老百姓的粮食,也不能去收无主的粮食,而大部分越南民众也已经逃散一空,剩下大部分的粮食、物资都被越军坚壁清野烧掉了。

121师首长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去找住在深山里的越南山民,看看能不能收一些粮食回来。

直接啃竹子吃

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一共才收集到了十来斤的大米,就这点米,还得师部机关、野战医院、伤员分着吃,根本不够!

师政委周开源(1929年生,山东威海人)对炊事班班长说:十多斤米煮干饭连一个连都吃不饱,这里近千号人,要不煮个稀饭?

炊事班班长心里嘀咕:就这么点米,煮稀饭都犯难!最后他想了想,用几口大锅,烧了几锅稀稀拉拉的米汤,他们端着米汤来到师部,靠前指挥的副军长毛余、师长、政委没有一个吃的。

周政委对炊事班长说:“你把米汤送到伤员那里,给伤员先喝!”但就这么几锅米汤,分给400多伤员依然不够。

毛副军长只好说:“现在没有别的办法,把马杀掉,给伤员煮马肉吃!”马肉可以充饥,马血可以解渴,为今之计也只能这样了。

周开源

炊事班知道马都是部队里的宝贝,但万般无奈,人总比马重要啊!他们把马都杀了,把水煮马肉装在饭盒里,给几位首长一人送了一份。

毛副军长说:“我们现在吃不下,你把马肉倒回锅里,给伤员再多加一些!”最后还是伤员们听说军、师首长一点也没吃,一些轻伤员让出了少量马肉,让炊事员送了回来。

说句题外话,在这次光荣的自卫反击战中,毛副军长的儿子毛晓东,周政委的儿子周伟都上战场牺牲了。

在感动无数人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烈士之母梁大娘对雷军长说:“你是个军长,你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线上牺牲了;我哪怕就只看到了这一个,我总算是看到了……你们好啊,中国,能兴旺啊!”

四十多年了,这段话语至今仍令人感动泪目,为何中国能兴旺,因为有这些英雄在支撑啊!

毛余(右)在前线

正因为这些军、师首长以身作则,小我利他,鼓舞着全师将士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下来,直到2月26日42军运输补给的100多辆汽车赶到,才解了121师的燃眉之急。

人民解放军英雄威武名垂青史,在反对外敌入侵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0 阅读:4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