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解放军胆有多大:有人连捡印军18枚手榴弹回敬,自己毫发无损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3-15 09:45:13

手榴弹是一种以延时爆炸为特点的单兵武器,为了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它会在拉掉拉环之后几秒钟再爆炸,这个延时时间一般是五秒。

这是一个非常考验人胆量的事情,因为普通人才不会等着手榴弹在自己手里爆炸,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把手榴弹扔出去。

手榴弹延时爆炸的这一特点也会被一些特别胆大的士兵掌握,他们会估算手榴弹投出来的时间,然后火速捡起来扔回去。

反过来说,如果对手把手榴弹拉掉拉环在手里拿个2秒钟再扔,恐怕这些捡对方手榴弹的会死无葬身之地。

在当年的现象级电视剧《亮剑》中有个细节,楚云飞指挥的晋绥军在投掷手榴弹时,往往会在拉掉拉环3秒钟之后再扔出去。

传统木柄手榴弹

这样一来,就算鬼子想捡也来不及,而且手榴弹飞到半空时就会在鬼子的头顶爆炸,杀伤力同样相当可观。

后来为了避免手榴弹的这一缺点,有的兵工厂进一步缩短了延时爆炸的时间到3.5秒,虽然可以做到让对方捡都来不及,但对自己人也是个巨大的威胁。

有的新手太紧张,不小心把手榴弹掉在自己脚边的,恐怕要连累自己和身边的战友一起回老家了。

1962年初,随着尼赫鲁当局对新中国领土的贪欲和中方领导人的战略误判越来越严重,驻守在边界地区的印军针对解放军边防部队的挑衅也变本加厉,不断升级。

由于印军人数众多并坚决执行把我军挤走的策略,在边境线上的许多地方,中印两军的哨所处于犬牙交错状态,对方几个哨所盯防我军一个哨所。毫不夸张地说,我军战士放个屁对方都能闻到。

部署在高原上的印度军队

尽管60年代以后蚕食中国领土的行为一再遭到我军挫败,但印度军队的卑劣行径却从未停止,他们仗着人多势众,经常策划一些挑衅和威胁行动,企图恐吓逼退我军战士,哪怕多侵占一寸土地都行。

全世界都能看到印度军队正在“擦枪走火”的边缘疯狂试探,但他们自己却坚信中方的枪是上了保险的,不会走火。

因为新中国方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开第一枪。时至今日,这一规矩已被很多人熟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外主动和我们建交的国家,包括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多。

为了在国际上争取到新的朋友,新中国积极响应了印度、南斯拉夫和埃及三国发起的“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几位主要国家领导人

“不结盟运动”既是新中国在外交战线上的一大助力,却无意中成了我们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大掣肘。

抗美援朝战争的巨大胜利使得新中国的武力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中产生了一定的疑虑心理,为了赢得这些国家的信任,中国在动用武力方面一直相当谨慎。

就算周边国家占我们的便宜,我们也不会诉诸军事手段,往往呼吁以谈判方式解决争端。

然而多次谈判总是在事后被证明为徒劳,就像一位著名外交家所说的“军队在战场上失去的东西,别指望我们能在谈判桌上赢回来。”

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当局,就是一面和中国谈判,一面在边境上步步紧逼,一面拼命给自己身上叠buff。

与美国总统

印度拉完了美援又去拉苏援,外交场上见风使舵、左右逢源这一套,算是被印度玩明白了。

因为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印度交战一定会影响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不开第一枪”在我军边防部队中成了一种政治原则。

就像毛主席给西藏、新疆两个军区的部队负责人交的底:交底谈判的大门,不能从我们这边关上,我们坚持不开第一枪,不伤第一人,但又不能退,退了我们在领土问题上就被动了。

这也给边防部队的战士们出了很大的难题:面对步步紧逼的印军,怎样既不开枪又能保卫国土,这无疑是在刀尖上跳舞。

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拉则拉山脊以南,有一道沿西北东南走向的峡谷,因流经其中的一条不宽的河名叫“克节朗河”,这里也就被叫做“克节朗河谷”。

克节朗河谷

现在大批印度军人已经涌到了克节朗河以西地区,与河西的中国边防部队紧张对峙,他们在这里修起了许多地堡,打算长期盘踞。

1962年9月的一天,就在22岁的中国边防军某部班长吴元明和一个战友走过择绕桥,在克节朗河以西地区巡逻的时候,一群全副武装的印度士兵突然迎面走了过来。

双方剑拔弩张地对峙了许久,几十个印度士兵围在吴元明二人身边,连刺刀都亮了出来,但我方寸步不让,最后迫使印度军人不逞而退。

9月初在择绕桥头的这一次没有硝烟的较量,正是几年来中印军队无数次对峙的一个缩影。

虽然这一次印度军人不逞而退,但吴元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知道双方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而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

此场景当年十分常见

印军在厉兵秣马了十几天之后,还是决定动手大打,而吴元明等三人防守的择绕桥西阵地成了卡在他们喉咙口的一根硬骨头。

此时双方的阵地相距只有十几米,连里给吴元明他们布置的任务是坚守桥西阵地,至于怎么守法,支援部队什么时候来都是空白。

因为“我们绝不开第一枪,如果对方开火,你们可以还击。至于什么时候反击,要听上面的命令。”

对面的印军有一个加强连的上百号人!命令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总不能拿血肉之躯去硬扛敌人的子弹和炮弹。

吴元明和战友精心制作了两个草人摆在哨位上,套上军装和风帽,再加上夜色掩护,看起来和真人区别不大。

吴元明

果然,天一黑印军就偷偷地摸了过来,并且毫不迟疑地朝着两个“解放军”开枪,在寂静的夜里枪声格外刺耳。

好嘛,你们开的第一枪,这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吴元明等人立刻还击,在激烈的战斗中,两个草人帮助我军吸收了许多火力,而惊慌的印军丝毫没有发现草人有问题。

除了步枪,印军装备的主要单兵武器就是手榴弹,从这一点来说,双方的单兵武器类型差不多,而吴元明等人每人都带了4枚手榴弹,印军士兵每人携带的手榴弹更少。

吴元明和战友们就是抓住惊心动魄的一两秒钟时间,把扔过来的手榴弹又扔回去,直接在对方的头顶爆炸,就这样,印度军人被自己的手榴弹炸得鬼哭狼嚎。

这一天吴元明如有神助,他连续捡起对方扔过来的十八枚手榴弹一一扔了回去,居然没有一枚在自己手里爆炸。

据说,最右边的是吴元明

估计一方面是印军装备的手榴弹是那种延时超长的二战旧货,另一方面也是印度士兵临战心理素质太差,刚刚拉掉拉环就迫不及待地扔了过来。

这是军人战斗意志的全面比拼,如果换了是印度军人,看到手榴弹飞过来估计连躲避都来不及,哪里还敢把手榴弹扔起来扔回去?

这是漫长的一夜,印度军队扔完了手榴弹,又使用120mm迫击炮对我阵地狂轰滥炸,还付出了几十人伤亡的代价,但择绕桥始终控制在我军手中,印军没能越过克节朗河一步。

吴元明带2名战友干脆利索地干掉了印军的一座地堡,自己颈部和腿部两处负伤,依然坚持战斗到印军溃退。

1963年3月,吴元明因为英勇表现被授予一等功和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还受到毛主席接见。

毛主席接见吴元明

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他历任排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军分区副政委,出席了党的“九大”。

1981年10月,时任山南军分区副政委的吴元明还代表军分区接见了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部队的立功受奖人员。

2015年,老英雄吴元明安然逝世,终年77岁。

0 阅读:5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