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出言刁难周总理:为何用美产钢笔?周总理:这是战利品

正一品 2022-12-23 22:35:47

1998年3月5日,《人民日报》的驻美国记者李云飞前往基辛格事务所,准备采访基辛格。由于这一天正好是周总理诞辰100周年,李云飞也是希望能从基辛格这里了解一些关于周总理的往事。

采访开始后,基辛格很诚挚地对李云飞说:

“我对周恩来是有感情的。如果你不是中国记者,我还真抽不出时间来接受采访。”

基辛格很佩服周总理

周总理的人格魅力非常强

基辛格与周总理在上世纪70年代初时,因为中美建交事宜的关系,两人有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相处。在基辛格的回忆里,周总理的外交风格“非常典雅”。不管在什么时候,周总理总是显得从容不迫,对待客人非常尊重和礼貌。基辛格指出:

“周恩来智慧超群、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他都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在我见过的外国领导人中,周恩来是百里挑一的人物。”

周总理是杰出的政治家

在基辛格的记忆里,周总理拥有卓越的外交才能,作风也格外的实事求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曾前往十三陵参观。

由于尼克松访华对中美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是为了让尼克松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于是有关部门特地安排了一些小孩子穿着花衣服,在大冬天里唱歌跳舞。随行的美国记者看到这个场面后,在报道中提出疑问,觉得唱歌跳舞的小孩子都是事先安排的。

尼克松访华时照片

这本来只是一个小插曲,谁都没有放在心上,但周总理知道后,非常认真地当面给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道歉,同时表示会对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进行批评,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这件事让基辛格对周总理无比敬佩。

周总理与美国记者的小故事

当然除了这一次,周总理还和其他美国记者之间产生过很多趣事。

周总理稍年轻时

比如20世纪50年代,周总理还是中国外交部门的顶梁柱,他时常会参加一些国外记者对自己的采访活动。

某次,一位美国记者(名不详)希望可以采访周总理,周总理在百忙之余抽出一点时间,请美国记者到自己的办公室来进行采访。

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周总理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支派克钢笔。钢笔外壳有一定的磨损痕迹,看得出来日常总被人使用。

周总理也曾使用派克钢笔

美国记者脸上带起几分讽刺,语气得意:

“总理阁下为何要使用美产钢笔,莫非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

美国记者有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毕竟派克钢笔一度被认为是众多钢笔中的佼佼者。派克钢笔诞生于1888年,当时乔治·派克先生发现钢笔极易漏墨,这使得他想要制作出性能更加出色的钢笔。

派克钢笔的创始人乔治·派克

故而在这一年,乔治·派克创办了派克钢笔公司,并发布出第一支派克钢笔,首支派克钢笔为乔治先生之后持续创新产品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将“永远致力于制造更好的笔”作为毕生梦想,在工艺设计和制造技术上不断开拓创新,开启了世界高端制笔领域的新纪元,一步步时让“派克”成为全球领先钢笔品牌之一。

派克是全球领先钢笔品牌之一

刚开始派克钢笔的受众群体为商业人员、大学生和专业人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先生发现派克钢笔在文艺界大火起来,甚至一度到了“一笔难求”的地步。

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派克钢笔逐渐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各国元首级人物的首选书写工具。

50年代时,中美因为朝鲜战争,关系很是微妙。美国不想跟中国进行正面武力冲突,但与此同时美国也不太看得起中国。

朝鲜战争一角

中国当时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美国,比如高端制笔领域,中国制笔企业与派克钢笔公司之间的差距肉眼可见。美国记者认为是中国没有足够好的制笔企业,根本生产不出优秀的钢笔,这才使得周总理也选择使用派克钢笔。

而面对表情轻蔑的美国记者,周总理一点也不恼,他笑着回答说:

“这支钢笔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为让我留念就作为礼物赠送给我了。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使用感很好的派克钢笔

美国记者的脸瞬间红了起来,朝鲜战争是美国人不愿意提及的过往,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人武装到了牙齿,但却没有打过装备后勤落后的中国。签订《停战协定》时,美军指挥官克拉克无比沮丧:

“我是美军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获胜协议上签字的司令!”

周总理手里的那支派克钢笔,据说就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使用过。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在之后的采访中,这名美国记者再也不敢造次,他中规中矩地完成了对周总理的采访,随即被周总理很客气地送了出去。

周总理的语言魅力

事实上,像这位以钢笔为借口刁难周总理的美国记者还有很多,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周总理同样接受过一名美国记者的采访(名字亦不详),他问了周总理一个非常刁钻的问题:

“路明明是人走的,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却管他叫马路呢?”

周总理旧照

当时在场的人脸色都有所变化——这个问题暗地里将中国人比喻成了动物。看现场的气氛有些凝滞,周总理淡定地拂了拂衣袖,笑着回答说:

“当然是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就是马路了。”

用简短的一句话,不仅有力回答了美国记者的问题,还宣扬了中国的社会主义路线,可谓绝妙。美国记者没有想到周总理会如此回答,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忙将话题转移到下一个问题上。

周总理才思敏捷

基辛格对周总理赞不绝口

作为和周总理角交流颇多的美国人,基辛格倒没有像美国记者们一样,疯狂挖语言陷阱,只想让周总理出丑。他对自己和周总理的过往,每次谈及时都无比兴奋,正如他在回忆自己秘密访华时说的那样:

“当时,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但是,当我与周恩来在一起会谈时,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两位大学教授在探讨国际形势,互相启发,谈笑风生。周恩来了解国际形势的深刻程度是惊人的。”

基辛格访华时与周总理握手

在撰写《论中国》一书时,基辛格也用了足够长的篇幅介绍和评价周总理:

“他是我在60年来的公职生涯中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人……他能以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压倒谈判对手,能凭直觉猜到对方的心理活动……他已成为毛泽东与毛泽东为之规划宏图的人民群众之间重要的纽带。他把毛泽东的远大理想化为具体计划……”

0 阅读:110
正一品

正一品

揭秘历史,探索真相,尽在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