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10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指挥部收到了来自大本营的“总作命”甲第320号命令。
此命令的内容其实与日军大本营在前一年7月23日时,下达的“大陆命”第439号命令内容大致相同,根本作战目标之一就是让中国华北地区“成为日本帝国培养、补充战斗力的基地”,以进一步促使“大东亚共荣圈”的形成。
基于这条命令,日军迫切地希望吃掉驻守在湖南长沙一带的中国第9战区部队。
长沙会战时期观察地形的侵华日军
我自横刀以待湖南是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从1938年10月开始,侵华日军凶恶的眼神就盯上了湖南。而对于中国来说,湖南地理位置特殊,随着抗战的不断深入,湖南更是占据着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曾严肃指出:
“长沙、衡阳乃江南心膂,交通枢纽。敌如攻略该地,足陷我国力于麻痹状态,不仅削弱我尔后反攻之能力,而且有助于其尔后之南进。”
长沙会战一角
为了避免湖南沦陷,中国方面将守卫湖南长沙一带的重任交托给了大将薛岳。在薛岳的指挥下,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均以第9战区有效歼敌若干为结果而告终。
在这两次大会战中,薛岳深刻认识到了后退决战的重要性,他与第9战区的诸多将领一起确立了“以诱敌深入后进行决战为目的”的战术方针。
当敌人进攻时,便以一部兵力由第一线开始逐次抵抗,岁时保持我军处于外线的位置,等到敌人进入我方预定的决战地区时,集中全力进行总反攻。这一战术正是著名的“天炉战法”。
天炉战法示意图
1941年12月7日对于日军而言是个大日子,这一天太平洋战争宣告爆发。同一时间,日军第23军也紧接着从广州向香港发动进攻。日军的这个举动让中国方面,特别是湖南地区第9战区的精神紧绷起来。
日军依照“总作命”甲第320号命令,成功取得一定战果后,自信的日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中将认为攻占长沙不在话下,于是这位日军中将仗着自己的“英明神武”,独断改变原有作战计划,率领浩浩荡荡的侵华日军向长沙席卷而来。
日军司令员阿南惟畿
第9战区司令员薛岳敏锐地意识到了部队,他面对即将到来的恶战无比沉着冷静,在薛岳的部署下,战区参谋长吴逸志等长官部大部分人员转移至耒阳,他本人则亲率前方人员组成指挥部。
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数道军令如同生了火翅的箭,飞也似的传送到一线各战斗部手里。而后薛岳发出“世午忠电”,略微有些坐立不安的他一口气登上岳麓山顶,看着尚且显得安静的长沙城,沉沉地吐了一口气:尽人事,听天命罢!
第9战区司令薛岳
薄纸可抵万枪在断断续续的战火和硝烟里,时间来到1942年1月1日。这一日中午,日军第3师团第18、68联队受命攻打长沙城外东南方向约3公里的狮子岭高地一带阵地。
这支日军部是侵华日军第11军的核心部队,战斗力剽悍,驻守阵地的中国军队虽然一直在竭力抵抗,期间甚至数次与日军爆发肉搏战,但是仍然因为寡不敌众,致使多个阵地失陷。幸存的战士们红了眼,张越群团长更是咬牙下令,各战斗部务必夺回阵地。
第三次长沙会战1月4日之前的战略要图
在双方发反复的拉锯作战过程中,我军得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情报——日军第3师团将负有夜袭盛名的第6联队第2大队投入到了战斗中,得到支援的日军脸上凶光更甚,向鏖战数轮疲惫不堪的中国军队猛扑过来。
这场战斗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薛岳身处指挥所,内心焦急不已,他不知道预备第10师到底能够抵挡敌人几天。这预备第10师的师长名为方先觉,他在打给薛岳的电话中声音铿锵:
“第一线守两天,第二线守三天,第三线守两天。”
方先觉曾在长沙会战中立下军令状
为了表示自己的死战决心,他甚至提前写好了给妻子的遗嘱,这份遗嘱在不久后还被刊登于《长沙日报》上。
方先觉的这一动作极大程度上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士气,在他的影响下,时任28团团长的葛先才毅然拒绝“率团撤回城墙防守”的命令,以攻代守冲向不断进攻长沙南门外阵地的日军。
凄厉的号声响起,中国将士纷纷向敌人扑去,长沙南门外的日军猝不及防,被来势汹汹的葛先才团打散。
葛先才在长沙会战中表现出色
与此同时,日军方面也破解了从中国军队这里破解的情报,得知薛岳要再次动用“天炉战法”的阿南惟畿焦躁不已。
尽管他不断急电前线部队,要求日军士兵以最快的速度夺取长沙,但不管日军的冲击有多猛,中国守军总是能将日军“拒之门外”。此情形下阿南惟畿只能寄希望于加藤的部队可以尽快完成渗透,却不曾想加藤大队早已陷入绝望之中。
影视剧中的侵华日军
这支成功渗透到白沙岭民房里的日军,在28团的围攻下损失惨重,加藤大队长被子弹击穿腹部;副官桥本光义和军曹川口定秀也被打死;百余名日军死于火海之中……
在后续围攻加藤大队的过程中,我军发现了非常奇怪的一点,敌人对加藤的尸体非常执着。
为了搞清楚加藤身上到底有什么秘密,28团战士们仔细翻找了加藤的随身之物,从他的随身包里发现了一份第3师团出动以来的作战计划和命令。
侵华日军旧照
其中详细记载着第3师团出发时所携带的弹药数字。有关数字清晰地透露出一点信息:第3师团已严重弹药不足,坚持不了多久了。
薛岳紧紧地捏着被28团团长葛先才送来的这份缴获情报,片刻后他兴奋地敲着桌子:
“虽仅一张薄纸,却胜过万挺机枪!”
忠魂饮马潇湘心知日军已经力有不逮的薛岳松了一口气,这下他便有足够的底气指挥第9战区,将敌人彻底抵挡在防线之外。
薛岳旧照
当然日军方面也明了自己将会越战越疲,特别是在没有如愿抢回加藤的尸体后,日军在战场上显得更加凶恶,就仿佛要用最后一股力气,强行打烂薛岳的“天炉”一样,这也导致后续的鏖战,中国军队各战斗部面临着很大的作战压力。
1942年1月4日,日军发起最后一波袭击,但他们终归还是如同“秋后的蚂蚱”一般,根本无法啃下湖南长沙只能狼狈撤离。
长沙会战一角
1月5日拂晓,方先觉、李玉堂、朱岳等亲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将领们立于料峭寒风裹袭的湘江边上,周围是形容邋遢但脊梁戳天的战士们,正有条不紊地打扫着战场。
他们认真地将牺牲将士们的遗容整理好,用红绸或白布裹好,妥帖地安置于棺材中。每当有一艘盛满忠魂的船只离开岸边,驶往岳麓山内时,四处都是整肃地敬着军礼的革命军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月4日之后的战略要图
青山有幸埋忠骨,十年征战几人还?
韬光养晦
抗战英烈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