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哪吒坑爹,倒不在于这孩子把他爹坑得有多惨,重点是他竟然把他爹坑得毫无存在感。
要知道,哪吒他爹,本来绝非等闲之辈。而且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金光闪闪的角色,组装加工出来的。
现在提起哪吒的父亲,都知道是托塔天王李靖。
本来,李靖是李靖,托塔天王是托塔天王。
李靖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南征北讨,战功赫赫,按照有的人评价,简直是“佐命唐室,勋德第一”。还有《李卫公问对》等许多兵法著作,著作权都归在他的名下。大约在李靖生前,就已经产生了关于他的许多传说,后世更是越说越神。
官方祭典里,李靖地位一直不低。在宋代,他和关羽等人一样,被追封了王爵,号称“辅世忠烈王”。
文人们往往更喜欢李靖与虬髯客、红拂女的组合,所谓“ 风尘三侠” 。但民间的喜好,则另有关注点。传说李靖年轻的时候,投宿到一户人家,一这家人其实是龙。天庭命令龙子去降雨,然而龙子出去浪了,龙妈只得请求李靖顶班:方法是拿着一个小瓶子,骑一匹神马上天,马嘶鸣时,就滴一滴水。李靖是热心人,觉得不能一滴水解除民间的干旱,就连滴了二十滴。
这就造成了浩劫,天上一滴水,地上一尺雨,二十滴就是两丈深的大雨,雨到之处,当然就没有活人了。
然而这件倒霉事,也有很多地方争抢。河北广平府肥乡县、湖北武昌府通山县、湖北石首县、山西翼城县……地方志里都宣称李靖淹的就是我们这里。
人民群众的想法是很简单的:认为降雨就像出轨,李靖既然降过一回雨,就一定还会有下一次。人们又很善良,相信李靖慢慢熟悉了业务,提升了水平。所以需要雨水的时候,往往就会想到李靖……找李靖求雨很灵验,这类记录也出现在许多方志里。
而众所周知,哪吒的故事里,李靖的这项能力,又被褫夺了。以最经典的《哪吒闹海》动画片为例,一开始就是龙王不肯降雨,百姓受虐的情节,哪吒才好仗义出头。如果李靖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事,整个故事根本就不成立了。
托塔天王也就是毗沙门天王,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位爷来自印度。
佛经里有四大天王,守护四方的说法。据587年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所译《佛本行集经》,东方为持国天王提头赖吒,南方为增长天王毗留勒叉,西方为广目天王毗留博叉,北方就是多闻天王毗沙门。
而不论是佛教典籍,还是留存下来的唐代造像,都告诉我们,毗沙门天王手里,是托着塔的。托塔天王本是四大天王之一。
四大天王这个团队,本来都是平等的,也没有谁居于核心地位,但实际命运却很不同。唐代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时候,就发现于阗等地,唯独毗沙门信仰特别兴盛。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于阗成为安西四镇之一,这种信仰也就开始往中原地区流传。
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时的一个大新闻(谣言)天宝元载(742年)唐兵被西域五国的乱军围城,请皇帝赶紧发兵救援。唐玄宗因为路途遥远,恐怕远水难救近火。于是一行禅师(中学历史课本上出现过的人物)推荐了大广智和尚(即不空,开元三大士之一〕,大广智和尚则搬请毗沙门天王出手。
两个月后,唐玄宗接到安西都护的奏报:有神兵天降,地动山崩,吓得五国兵将恐惧败退。尤其神奇的是,有金鼠窜进敌营,把五国的弓弦器械全部咬坏,算是彻底解除了敌人武装。但当唐军准备全面反击追杀的时候,天空中却传来一个声音说:“放去,不须杀! ”

大家循着声音,看向城门北搂,就看见大光明之中,毗沙门天王的法身。
这个故事里,毗沙门天王既捍卫了帝国的安全和声威,又注重民族团结和谐,政治水平很高,表现堪称完美。
唐代的毗沙门天王造像,往往不和另外三位天王一起,而是有单独的神龛,作为主像供养。唐以后也流行如此,最著名的例子,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林冲看守草料场前,接替的是“ 天王堂老军” 的工作。这个天王堂里,也只有毗沙门天王一个。
毗沙门天王如此成功,也就脱团单飞了。人民群众慢慢忘掉了毗沙门这个难懂的名字,只认得托塔这个醒目的形象,又把他和李靖结合,就有了托塔天王李靖的说法。毕竟,毗沙门
李靖,都有战神的职能,合并同类项,也很自然。
顺带一提,四大天王组合少了一个,也实在尴尬,所以只好重新补了一个进来。这个新毗沙门特别可怜,因为装备和家眷、随从之类,都被托塔天王带走了,他什么也没有,原来有个夜叉替他举幡,现在他只好自己拿着,慢慢地幡变成了伞,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那个形象了。
无论如何,这时天王有五位了。而托塔天王李靖的地位,更在四大天王之上。这一层,看《#西游记# 》,感受就特别明显。
但是,李靖和托塔天王这两位本来都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神祇合二为一,最终并没有达到强强联手的效果。哪吒的故事一成熟,他就只能沦为一个虚伪、怯懦、道貌岸然又瞻前顾后的中年油腻男的形象了。
本文节选自刘勃老师的《题不对文》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