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印度的扫雷舰“康坎”号,向祖国的海军节送上了一份“大礼”。原来,这艘军艇当时正在基地的一处船坞里进行维修,结果工作人员修着修着,就把轮机舱给修得起火了。幸好这一天海军官兵都在放假,所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不过,“康坎号”遭此劫难,也注定要趴窝一段时间了。
当然,对于印度来说,军舰起火这种事情并不稀奇,就连航母都难逃这种劫难。然而,面对这次“康坎号”的事故,印度海军高层却个个愁眉不展。原因很简单,“康坎号”虽然是一艘上世纪80年代的船,但却是他们最新的一艘扫雷舰了。现在出了这种事故,必然极大地折损寿命。过不了多久,印度恐怕就要面临无扫雷舰可用的局面。
不过,印度向来不会为购买武器发愁。更何况,很多军售大国早就看出了印度扫雷舰的疲态,对这单生意摩拳擦掌。最终,韩国拔得头筹,与印度签下了一笔价值50亿美元的扫雷舰订单。看的大家羡慕不已。
可谁都没想到,5年后,印度却在没找到“下家”的情况下,气势汹汹地取消了订单,还指责韩方不够诚心诚意。然而,韩方却委屈不已地指责印度:简直是不可理喻!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为什么印度会如此决绝的把这份天价合同撕毁?印度与韩国的这桩扫雷舰生意,究竟出了什么分歧呢?
海军军舰,向来都是最为雄伟的武器装备之一。然而,在海军内部,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军舰,包括航母,在遇到扫雷舰艇的时候,都需要鸣笛致敬。
这是因为,扫雷舰艇虽然没有强大的武器装备,排水量也不如其他军舰,但一支舰队如果没有了扫雷舰,那么在大洋上,是几乎没有安全性可言的。因为扫雷舰负责处理的,就是水中最为刁钻阴险的武器,水雷。
水雷是一种知名的“非对称性武器”。它制造简单,容易大量生产,而且威慑力相当大。只需要往水域里一撒,就足以让一支舰队寸步难行。
毕竟,打造、购买军舰,培养、训练水兵,都是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情。而这么多精锐,被对面用一颗廉价的水雷换掉,实在是不划算。因此,“扫雷舰艇”也就成了各国海军的刚需武器。
而印度和邻居巴国,作为常年打交道的“老对手”,也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明争暗斗。特别是巴国,因为印度海军的水上力量过于强大,所以巴国不得不在水雷、潜艇这种武器上,刻苦钻研。
相比之下,印度可能是过于倚仗自己的航母、军舰,在水雷这种“邪门歪道”上,并不是很在意。他们选择购买苏联的扫雷舰艇进行应对。
好在,两国之间虽然摩擦不断,但在海上闹出的动静,并不算太大,两国也就这么不温不火地僵持了下去。
结果,到了21世纪,印度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
他们意识到,巴国的水雷是没有“使用期限”的。水雷十分廉价,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过期失效的水雷很快就会被新的替换掉。而且那些作废的水雷也不需要清理,放在原地没准还能浪费一点敌人的弹药。
相比之下,扫雷舰是有使用期限的,总有一天会因为材质老化等问题,丧失战斗能力。现在,印度的扫雷舰,有很多就已经到了濒临退役的地步了。
虽然印度有着充足的经验,让舰船“超额服役”,但这些扫雷舰已经是冷战时期的武器了。几十年来,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水雷这种装备也算是花样百出。这些老旧的扫雷舰,未必能在新时代继续给自己保驾护航。所以,2002年,印度经过认真考虑,打算更换一批新的扫雷舰艇。
世界上的军售大国,在打听到了印度的想法之后,纷纷向印度吹起了风。因为,扫雷舰艇要在水雷区活动,需要很高的机动性。而且建造这种船只还要用到特殊材料,所以,它算是一个比较高科技的武器。而印度军购出手向来阔绰,对于军火商来说,这可能是个绝佳的商机。
可谁知道,面对兴高采烈的供应商,印方倒是表现出了难得的沉稳,直到2008年,自己的扫雷舰已经到了退役年龄,他们才正式抛出了,准备用12亿美元购买8艘扫雷舰的竞标书。
虽然这个时间拖得有点太久了,但印度拿出这笔巨款,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于是,各个国家仍然兴致勃勃的参加了竞标。
结果,他们入场后才发现,印度之所以把这个项目拖了这么久,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慎重,而是因为印度的办事效率,实在是太慢了。竞标开始后,几乎是每天都有着各种推诿、扯皮、权责不清的事情。各国甚至找不到一个管事的人,自家舰船的优势都不知道讲给谁听。
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国供应商对于这个看不见尽头的招标,几乎都失去了兴趣,纷纷退出了项目。只有韩国、意大利等两三个国家留了下来。其中,韩国见竞争伙伴少了,更是踌躇满志,对这次招标势在必得。
实话实说,韩国的军武放眼亚洲,的确算是很不错的。因为该国背靠欧美,能引进不少比较先进的武器,然后再对其进行“国产化”改造,拿出去售卖。
这一次,韩国拿出的是自己仿照美国“鹗”级扫雷舰,打造出来的600吨级扫雷舰艇。虽然这艘舰艇距离“原版”还有不少差距,但在当时,其他国家纷纷退场,印度可能也是找不到别的供货商了,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家扫雷舰故障不断,急需更新换代。最终,他们在2013年拍板,与韩方签订了合同。
虽然自己终于赢下了这场持续十年的拉锯战,但韩方却并没有多么高兴。因为,当年的12亿美元,和现在的12亿美元,不可同日而语。所以,韩国打算涨一涨价格。而就在这时,莫迪上台后提出的“印度制造”计划,也给了韩国涨价的理由。
在新计划的干涉下,印方开始要求韩方,配合印度制造扫雷舰,而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对于这出节外生枝,韩方就势提出:印方的要求变得太快了,自己的造船厂还没做好准备。所以,改变计划也不是不行,但是得加钱。
而印度的办事效率,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韩方的涨价要求提出后,印方表现得模棱两可,一边举棋不定,一边讨价还价。
就这样,印韩这份2013年签下的合同,直到2016年,才算是敲定了第二阶段的细节。印韩双方达成协议,联合制造扫雷舰,数量也从8艘提升到了12艘,预计2021年到2026年交付。而这些扫雷舰的总价,则是涨到了50亿美元。如果印方使用感觉良好,那么还可以追加到24艘。
印度出手如此阔绰,令人瞠目结舌。大家纷纷羡慕韩国,捡了这么大的便宜。可谁也没想到,转过年来,签了这么大单子的韩国非但没有开工,反而跟印度吵了起来。
消息传出后,各国感到极为纳闷:印度的扫雷舰,到2018年就要全部退役了,他们为什么还不开工?印韩又到底在吵什么呢?
老实说,这件事还是比较致命的。印度在当时表示,这50亿美元不能白出,新的扫雷舰必须要有六成以上的零件,使用印度本土货。而且,韩国还需要向印度转让相关技术。
以印度的军工制造能力,六成零件用印度货,如果还想保证品质的话,那可就难说了。但最让韩国无法接受的,是印方“转让技术”的要求,这一下子就打在了韩国的命门上。
因为韩国给不出完整的技术,最多只能给出制造扫雷舰艇船身的技术,至于最核心的“扫雷具”技术,他们也是直接购买英美的。
扫雷舰艇的制造,一般分为船身和扫雷具两部分。船身会采用玻璃钢等高科技材料,而不会直接使用钢铁,以提防磁性水雷的感应检索。船上一般都携带有探测装置和导航系统,以搜索目标水域有没有异样,并将发现的水雷一一定位。最后抛出扫雷具,进行排雷作业。
水雷的引爆原理多种多样,有的是磁感应,也有的是水压感应,还有的是磁、声、水压联合感应。而扫雷具则是模拟这些引爆条件,让这些水雷不攻自爆。
但这也就要求,能制造出这种扫雷具的国家,需要对相应的水雷,也有足够的了解。但高科技水雷在各国,属于是比较秘密的技术。韩国的水雷技术不太行,所以,他们的扫雷具,基本都是从国外直接购买来的。
但是,印度却不听解释,坚决要求韩国把扫雷舰的全套技术全都交出来。韩国对此可以说是欲哭无泪。他们自己都没有全套技术,不是不想给,而是没法给。
而印度可能是危机感很强,觉得不把技术全部掌握,就没有安全感。也可能是觉得,不引进全套技术,这50亿美元花的实在太亏了,所以坚决不肯妥协。
最终,在确认韩国真的交不出全套技术之后,印度随便找了个由头,在2018年,把这50亿美元的订单撕毁了。16年的筹划至此付诸东流。印度也将迎来一段没有扫雷舰可用的时代。
对于这笔颇为惨痛的失利,韩国实在是哑巴吃黄连。因为过去的几十年间,韩国出售的军武一直如此:从欧美购买关键零件,自己拼凑成“国产”武器,卖给外国。结果这一次,他们碰上了要求转让全部技术的印度,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然而,印度在这次生意中的举棋不定,反复无常,仍然饱受外人的诟病。如果他们能从始至终,一以贯之,那么这笔生意,或许不会以如此耗时伤财的形式草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