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徐国溯源安徽萧县徐杰发言

凌珍谈汽车 2025-01-10 02:16:07

安徽萧县徐杰代表发言各位宗长宗亲、专家学者、来宾朋友:大家上午好!时值深秋十月,节气寒露霜降。大地金黄已收,农民种麦正忙。在这一年一度秋收冬藏的交接时刻,徐氏家族迎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盛会。首先我代表皖北萧县徐氏,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于主办方的热情招待和倾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心里话:第一个方面是切合大会主题的话题。首先声明: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而是一介布衣,道道地地的平民百姓。对于夏商周,古徐国的来龙去脉,也只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我根本谈不出其所以然。但我凭着直觉认为:我们徐氏先祖是伟大的历史创造者,我们的古徐国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杰出开创者,徐偃王“仁义”思想的内涵,直接影响了一代先师孔子,古徐文化奠定了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基础。任何事物都要追根溯源,徐氏先祖肇封之地也要刨根问底。听人家说若木老祖的爸爸叫伯益,最早由舜帝封在一个叫“鄪”(读音闭)的地方,并赐姓嬴(读音营)。后来大禹把伯益老祖干脆就叫了“大鄪”,并在舜帝面前夸赞伯益帮助自己治水有功。据说“鄪”这个地方,就是现在“费县”周边的区域。再后来夏启即位,就把伯益次子若木公封在了他老爸曾经的封国旧地。因这块地方大禹治水,划分九州时为徐地,因此若木所封徐地就是徐国了。听人家说徐国在今山东地盘上存续了近千年,后来由于一圈子国家侵占、以强凌弱,徐国被迫向南迁移了。不好意思,我就知道这些。第二个方面 我再谈谈我们萧县徐氏概况。我们萧县徐氏有十多支,大多来自“山左移民”。比如我家是元朝顺帝二年(即公元1334年),政府“均民驱山东蕃衍之众,任徐属荒芜之田”,我始祖“徐基”公,从山左东阿县随众人渡河南下,来到徐州所属萧县,垦荒辟土,开支散叶,至今已蕃衍二十多代,人口近万。沿用“东海堂”至今。第二家是“横山堂徐氏”,该支系始迁祖“徐兴”公,有资料显示系元朝至正二年(即公元1342年),由山左青州府安丘县迁到萧县,卜筑于萧县西南横山之下,横山堂源于东海堂,迁萧定居后兴建祠堂时因地易名为“横山堂”。该支系枝繁叶茂,人烟兴旺,已繁衍二十多世,在萧人口过万。还有两家“东海堂”徐氏,都是大明中前期由“山左”迁萧的,这两家来萧县也有近六百年了,都已蕃衍二十多代,人口五六千。另外还有三四家几百人的小支,不再详述。以上几大家均有自始迁祖至今的详细家谱,最近几年都已重续过。十多年来,萧县徐氏联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萧淮徐徐氏联谊会、横山堂徐氏联谊会、徐家洼徐氏联谊会等多家徐氏联谊会。一方面在自己的家族范围内搞好续修家谱、清明祭祖、慰问老人、奖学助学等公益活动。另一方面也积极参与“球会”和“省会”的联谊、研讨、互助互惠活动。“中华徐氏文史谱牒研究会”萧县联络处,在有关组织的关照下,也于2023年在萧县“徐山头”祠堂挂牌运转了。“徐氏文史谱牒研究会”在全国各省市县地区挂牌开花,意在利用这一组织,进一步研究、探讨“古徐国”的历史脉络,弘扬、传承“徐文化”的精神内涵,编好“徐氏家谱”,搞好世派对接,使中华徐氏一脉相承。我们萧县自挂牌后,首先把三大家“东海堂”徐氏世派对接成功,一是“徐洼徐氏”和“尚山徐河涯徐氏”,这两家在1985年就已筹备“合谱”,终于在2015年“合谱”对接成功;第二是“徐山头徐氏”与“徐洼徐氏”,这两家徐氏有数百年不乱的相互称呼,所以在“联络处”帮助下也顺利对接成功。至此萧县比较大的三家“东海堂”徐氏家族对接成功。下一步“联络处”有准备筹办“萧县东海堂徐氏宗亲会”的设想,和共同扩建使用徐山头“东海堂徐氏宗祠”的设想。我们将会充分发挥“联络处”的作用,吸纳各家族优秀人才进入“联络处”工作,积极与萧县大族“横山堂徐氏”商谈,一起做好萧县其他各宗支的联谊互动工作。我们还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寻根问祖工作。新疆徐胜宗亲的祖辈早年离开萧县徐山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徐胜宗亲路过萧县,在徐洼徐氏九州会长、宜华副会长的引领下与徐山头徐杰会长,共同考证与徐山头徐氏家族对接成功,了却了徐胜以上几代人的认祖夙愿。萧县多家徐氏,族务活动正轰轰烈烈地有序进行。萧县徐氏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一些大型的研讨、学习活动,在有关组织的关怀关注和支持下,把萧县徐氏的家事办得更好!最后祝各位宗亲宗长、专家学者、来宾朋友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情意绵绵!来日方长!谢谢大家!(鞠躬) 2024.10.21

0 阅读:3
凌珍谈汽车

凌珍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