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袁绍与曹操
2.事业盟友
袁绍与曹操集团的第一次正式合作是在讨董战争的末期。《三国志·孙坚传》注引《吴录》记载:“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这个周喁并不是袁绍的属下,而是隶属于曹操的,在曹操手下地位非常特殊。《三国志·孙坚传》注引《会稽典录》记载:“初曹公兴义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合兵众,得二千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后与坚争豫州,屡战失利。”袁绍此举的目的,其实就是利用曹操的力量乘虚抢占袁术、孙坚控制的豫州,以取得第一块生存、发展的基地。只不过这个周喁太不争气,不是江东猛虎孙坚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就落荒而逃了。因此袁绍与曹操之间的第一次合作并没有取得成功。
双方的第二次合作发生在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当时袁绍刚刚从韩馥手中夺取了冀州,立足未稳,周围强敌环绕。为了减轻冀州地区的外部压力,袁绍派遣曹操进入了兖州地区。《三国志·武帝纪》记载:“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前文提过,袁绍与黑山军的战争持续七年,目的都是为了冀州的控制权。曹操的这次行动不仅为袁绍沉重打击了黑山军,同时也为曹操自己赢得了兖州这块根据地。
双方的第三次合作是在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术让盟友徐州牧陶谦向曹操占据的兖州东郡地区发动进攻。《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救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这次战争是袁绍和曹操联手击退了陶谦。《三国志·徐晃传》记载:“初,清河朱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经所遣诸将各罢归,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所将士卒慕之,皆随灵留。”曹操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地盘,顺带还收编了袁绍派来的援军。
双方第四次的合作发生在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控制的兖州地区发生了由张邈、陈宫等兖州本地势力领导并联合吕布、郭贡内外夹攻的叛乱,这次袁绍又是鼎力相助。《文选》注引谢承《后汉书》记载:“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三国志·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记载:“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唯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攫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为了挽救被张邈、吕布围攻的曹操,袁绍是亲自率兵解围的。
从早期曹操的发展过程来看,曹操一直就得到了袁绍强有力的支持。曹操兖州根据地的获得及随后的失而复得,都是袁绍的军力干预才使得曹操避免了灭顶之灾。对于曹操,袁绍提供了大量的军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了曹操兖州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为曹操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曹操对袁绍的贡献有二:一是成功驱逐了袁术,逼迫其退出中原地区转而向江淮地区发展;二是通过与陶谦、吕布之间的战争保护了袁绍的侧翼,使其能够一心对付公孙瓒与张燕的黑山军,壮大了袁绍的地盘及势力控制范围。
严格地讲,早期的曹操是附属于袁绍的,并在袁绍的羽翼保护之下得以发展、壮大。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就没有矛盾,只不过在初期双方均致力于扩展各自的势力,同时又要应付来自其他割据势力的挑战,所以这种分歧和矛盾表现得并不明显,而且双方也无暇理会。
但是,等到中原形势日益明朗之际,双方的矛盾与分歧终于爆发了。而引发这个矛盾与分歧的节点,出现在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帝都许事件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