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企业开启“强制下班潮”,打工人即将告别工位牢笼?

HR小善 2025-03-14 09:22:42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打工人晒出了自己被“赶”下班的经历;有员工直呼“人生第一次被赶出公司”;还有的员工喜迎强制下班晚高峰……

怎么回事?

一、企业为何强制下班?合规压力与效率革命的交织

近期,海尔、美的、大疆等企业相继推出强制下班的政策,引发广泛讨论,其中,他们都有适应全球化业务布局的合规要求——欧盟法规倒逼,其《禁止强迫劳动法案》要求产品生产需符合8小时工作制,所以美的(60%产品出口欧美)和大疆等企业马上调整工作模式以符合国际标准。

1.大疆:从“最卷”到“反内卷”

自2025年2月27日起,大疆就开始强制员工21点下班,通过三轮“赶人机制”(主管催赶、HR巡查、办公楼关灯)确保政策落地。此前,大疆以“996”文化著称,员工普遍工作至凌晨。

此次调整的直接动因是欧盟《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的合规压力,但更深层次是企业内部效率优化需求——通过缩短无效加班时长,日均有效工作时长减少23%,研发产出密度却提升15%-18%。管理层将提效20%列为KPI,推动技术流程优化和会议精简。

2.美的:供应链合规与成本控制的双重驱动

美的于2025年3月起强制18:20下班,HR逐部门催促员工离场,同时也禁止了员工就餐后再返回工位继续加班的现象。到目前为止,一到下班时间,HR就开始挨着部门催促大家抓紧时间下班了。

与欧盟法规相关的供应链审查是重要背景:美的引入德国莱茵TÜV突击验厂,甚至访谈清洁工是否“自愿加班”。

同时,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规模化应用,既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为规避合规风险。

3. 海尔:全球化合规的先行者

还有海尔,据内部调研显示,周末加班只有28%的时间用于核心业务,其余时间都消耗在重复性事务、形式化会议中。于是海尔开始推行“反内卷”改革,明确提出强制双休政策,并强调拒绝无效加班。

同时,海尔在欧洲工厂率先实行“欧盟标准工时”(每日7.5小时),通过人脸识别打卡系统生成合规记录,并关闭加班后勤保障。其策略直接指向欧盟法规对“强迫劳动”的严格定义——员工需自愿进入劳动关系,且能自由退出而不受惩罚。此举不仅为保障欧洲市场准入,也为重塑全球化品牌形象。

二、中国加班现状困境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根据《劳动法》,标准工时制下每日超8小时、每周超40小时即属加班,法定节假日加班需支付3倍工资;综合计算工时制需经审批,且周期内总工时不得超标;不定时工作制则无需支付加班费。

然而,我国企业的加班文化一直盛行,颇受诟病,加班文化根植于“人口红利”和粗放增长模式,长期被视为“汗水型经济”。202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

2023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小时。

如果按一年52周计算,中国人一年工作时长高达2548小时,比墨西哥人高出近20%,将近德国人的两倍。

来源:脉脉高聘人才智库《2023年度人才报告海报》

在此背景下,国家政策一直在引导改善。今年以来,法定节假日增至13天,但网友评论直指“落实难”,需加强劳动监察。

除了需要政策引导与执法强化外,企业还需重视技术驱动的效率提升,例如大疆通过算法优化减少无效会议,海尔引入工业机器人,美的推动生产线自动化,均证明技术替代可压缩低效工时。

利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如人脸识别打卡)可精准监控工时,拒绝“表演式加班”,从“加班时长=敬业度”转向“结果导向”,消除员工的“下班羞耻感。

除此以外,灵活用工在改善企业加班现状中具有显著潜力:

1. 灵活用工,从刚性工时到弹性配置

打破传统固定工时制度,通过非全日制用工、项目制雇佣、远程办公等方式,实现劳动力与工作任务的动态匹配。

例如远程办公可以进一步释放弹性,硅谷企业普遍采用“核心团队+全球分布式协作”模式,通过时差接力缩短项目周期,减少单一团队连续加班。

例如企业可在业务高峰期增加临时员工或兼职人员,避免因固定员工超负荷工作导致的强制加班。根据《劳动法》对综合计算工时制的规定,灵活用工可合法延长单日工时而不触发加班费支付(需审批),从而降低企业合规风险。

还有餐饮、零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通过共享用工平台(如“员工租赁”),在客流低谷期释放员工至其他企业,高峰期再召回,实现人力资源跨企业调配。这种模式不仅减少加班,还提升员工收入多样性。

2. 效率提升,缓解“隐形加班”压力

灵活用工减少了对固定员工的依赖,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人力规模,避免因冗员导致的无效加班。此外,传统加班文化常伴随“带工作回家”的隐性负担,而灵活用工通过明确任务边界(如按项目付费)和数字化管理工具(如工时追踪系统),可将工作与生活分离。

/////

总而言之,人们抵触加班,也并非反感工作本身,而是讨厌“无效加班”,讨厌“边界感”被打破,讨厌不被尊重的感觉。强制下班潮标志着中国企业从依赖“人力堆砌”转向“效率优先”。

未来,企业和HR需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合规的守门人,也是效率革命的推动者。通过技术、政策、文化和人力配置的多重变革,或可终结“以命换薪”的旧时代,迈向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生态。

本文转自善世集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