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破圈启示:解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产力引擎”

HR小善 2025-03-14 09:20:51

今年春节期间,国产大模型DeepSeek爆火,头部企业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迎接浩荡的AI赋能经营大时代。

AI大模型激活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动能,诸如此类的场景已经发生:服装工厂使用智能排产系统缩短订单交付周期、跨境电商借力多语言文案工具突破区域市场、建筑公司通过图纸智能审查规避设计失误……

这些实践仿佛印证了一种技术普惠定律:当AI工具边际使用成本趋近于零时,大部分企业都能以更小的投入获得头部企业的主流数字化能力。

一、AI时代重现“杰文斯悖论”,效率≠替代

联想与36氪研究院推出的《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2024》揭示了这一趋势:

98.8%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启数字化转型,仅有1.2%还未开始。

其中,62.6%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早期阶段,已经实现智能化驱动的中小企业仅占3.2%。

图源:《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2024》

毋庸置疑的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还有很多故事细节值得丰满,不过有网友关注到另一个重要话题——AI时代下,失业更多还是创造就业更多?

对此,经济学家威廉·杰文斯早在其著作《煤炭问题》提到一种效率悖论:当技术进步提高了效率,资源消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激增。例如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让煤炭燃烧更高效,更少的煤炭将生产同样数量的铁,反而可以增加利润,增加市场对煤炭的需求。

图源:知乎

效率≠替代,如今,这种“效率提升-场景扩展-需求激增”的现象正在AI时代重现:

DeepSeek等工具虽然减少了单一环节的人力投入,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广度与深度被极大拓展,从而催生出更多技术开发需求。

顺其自然地,企业就需要更多技术过硬、善于人机协作的数字人才,这一趋势也将不断重塑企业的人才结构和用工配置。

二、企业转型门槛降低,数字人才需求结构转变

在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赋能下,企业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关注点不同,对数字人才配置的要求也不同,例如:

金融、电力、制造、医疗等传统行业的大型企业,能够承担高昂的模型训练与部署成本,但数据孤岛和数据分类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他们更倾向于定制型解决方案,青睐“人才+技术”的个性化打包服务。

互联网企业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在其扁平化组织和敏捷开发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常产生临时/紧急招聘需求,项目波动和人才替换也更加频繁,能否做到人才的应急招聘、弹性供应是重点。

对成本和效率高度敏感的中小企业更追求“省心省力”,无论是产品选型还是人才队伍都渴望“轻量级”。例如以“全职雇佣+外包兼职”降低人工成本、“长期外包+短期兼职”增强组织灵活性,通过以上多元用工模式的组合,企业得以实现降本增效。

结合杰文斯悖论,随着AI大模型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并且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转变:为了支持更多的开发需求,企业将基础的代码开发工作交给AI完成,同时需要更多具备AI模型调优、多场景落地及跨领域协作经验的数字人才,考验重重。

三、数字人才外包(ITO)导入人才+技术解决方案

回到我国数字人才的供应现状,未来三到五年内仍有2500-3000万人的缺口,并且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越发抢手。

在数字化布局中,据点亮智库&中信联调研数据显示,企业规模与数字化转型水平呈现正相关,大型企业指数水平比小型企业高出40%,进入实质性转型阶段的大型企业比例约中型企业的2倍、小型企业的4倍。

尽管如此,还有部分企业遇到了困境,存在不懂转、不敢转、受限多的情况。在此背景下,企业不能只着眼于如何招人,而是要思考“如何撬动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生产力引擎”?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发展模糊了组织边界,企业不再执着于“人才为我所有”,开始积极和人力资源供应商合作,将中高端的灵活用工从“临时应急方案”转变为“长期人才战略”,更好地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

据悉,我国2025年人力资源外包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中高端技术岗位的外包占比显著提升,从15%提升至25%。

在善世集团的服务实践中,不乏国央企、高新技术、电子设备制造、应用开发、软件信息服务等客户,员工规模在几百到上万名不等,项目需求多紧急、岗位属于临时性质、自主招聘难度大。

为此,客户通过善世“灵活用工+技术服务”组合的数字人才外包(ITO),实现“知识共享、成本重构、敏捷响应、风险管控”四大环节优化,一站式解决数字化转型生产力不足的难题。

1、知识共享

企业看似把岗位外包出去,实则要引入外部专业的项目实操经验。善世ITO拥有内外联动的超10万数字化人才资源池,具备金融、地产、政企、供应链、制造、互联网科技等领域的服务经验,多个跨行业验证的“人才+技术解决方案”更有触地感、更有针对性。

2、成本重构

在综合成本结构中,人工成本一直占大头,例如腾讯2023年一年营收5500多亿,人工成本直接干掉1100多亿,占比约20%。企业借助善世ITO服务,相当于引入一个外部技术团队“为我所用”,可以有效降低固定员工比重,实现人员配置与人工成本的灵活增减。

3、敏捷响应

得益于专业的技术外包团队,企业无惧应用开发等短期或应急需求。从需求交付、招聘入场、应急管理、员工维稳等环节,善世ITO均有成熟的项目服务SOP,帮助企业大大提升知识复用、项目制团队组建、过程管理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4、风险管控

技术领域最敏感的信息安全管理、劳动纠纷等争议,企业可以借助善世ITO服务实现入职前中后的全流程把控,通过严格的背景调查、入职前安全培训、在职安全监控等周期护航,有效转移用工合规、技术泄密等隐形成本与风险。

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技术革命让数字人才外包从“成本优化工具”升级为“生产力引擎”,帮助企业从“人才占有者”转变为“能力连接者”。

未来,随着AI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善世集团等人力资源服务商不仅是人才供应方,还会成为企业技术生态的共建者,通过数字化平台连接技术、人才与场景,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资料:

[1] 财联社| 效率革命还是资源黑洞?DeepSeek R1背后的杰文斯悖论探讨

[2] 封面新闻| 98.8%的中小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六成处于早期阶段

[3] HR实名俱乐部| 盘点2023年大厂最新裁员和增员情况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