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春节档的激烈竞争中,《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令人咋舌的豆瓣评分成为口碑洼地。
尽管坐拥金庸经典IP和顶流明星阵容,影片质量与观众期待形成的巨大落差,再次印证了影视市场的铁律:情怀和流量终不敌品质为王。
在关于该片的负面讨论中,“选角灾难”占了大部分。尤其是庄达菲版黄蓉引发了巨大争议。
相较于历代经典版本中黄蓉标志性的“三分邪中七分正,七分正里三分邪”,新版呈现的冷硬气质与传统认知形成强烈对冲。
改良版的双马尾红绳造型,本欲融合传统侠气与当代审美,没想到却收获了“女红军cosplay”的戏谑评价。
更重要的是,庄达菲未能展现出黄蓉“七窍玲珑”的灵气,机敏少女沦为了面瘫侠女。
当制作方在流量思维与艺术传承间开始摇摆时,就正在将经典IP推向危险的解构边缘。
当创作者醉心于视觉奇观而忽视人物灵魂,再耀眼的明星阵容,也终将成为观众口中的“武侠祛魅者”。
当然了,电影扑街肯定不能完全甩锅女主,剧情不行,怎样都是白搭!
这边,全网火力全开怼庄达菲。那边的好姐妹向涵之扛着“三里屯姐妹”大旗就冲进了战场!
2月7日,向涵之和邓为主演的《仙台有树》开播。
该剧讲述了仙修奇才苏易水(邓为饰)在十八年前被师父沐清歌(向涵之饰)改变天命,一向离经叛道的“女魔头”沐清歌也为此背负污名死去。
十八年后,沐清歌化为薛冉冉,而已继任西山派掌门的苏易水将体弱濒死的冉冉收入门下,誓要护她一世周全,自此两人师徒身份互换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该说不说,这剧情仿佛已经看过10086遍了……在玄幻剧工业化生产的浪潮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仙侠题材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审美降级。那些本该天马行空的仙魔世界,沦为流水线复制的工业残次品。
叙事维度上,正邪对垒退化成机械的武力数值比拼,本该荡气回肠的仙魔大战沦为网游式技能展示。
主角的情感脉络更是深陷套路泥潭,英雄救美的陈旧桥段与暗生情愫的程式化演绎,让观众在剧情尚未展开时,已能精准预言终章的每个标点。
动不动就号称百万打造仙侠服化道,结果也只是沦为流水线批发产物,同质化严重。
更致命的还是表演层面的集体失语。向涵之的表演尚未褪去生涩感,情感爆发戏的层次缺失让台词沦为机械背诵。与邓为的对手戏中,本应暗流涌动的情感张力,却呈现出隔空对词的疏离感。
而男主角邓为在诠释仙尊的千年孤寂时,眼神中流转的不是沧桑而是空洞,这种表演维度的塌方直接割裂了角色与观众的情感纽带。
当我们审视这面照妖镜映照出的行业沉疴,需要的不仅是观众层面的口诛笔伐。
仙侠剧不应是资本催熟的快消品,而应是凝结东方美学的视听诗篇。唯有打破工业化定式,重拾创作初心,方能让仙侠题材真正御风而行,而非在粗制滥造的泥潭中继续沉沦。
资源逆天
演技掉线
娱乐圈从不缺“资源咖”,但像向涵之这样资源与实力严重倒挂的新生代小花,还是让人忍不住感叹:资本强捧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向涵之的履历,堪称娱乐圈“玛丽苏剧本”的现实版。
真情流露?
限定剧本?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生代小花向涵之的名字频频登上热搜,不是因为新剧开播,而是因为一段又一段扑朔迷离的“CP绯闻”。
从社交平台的蛛丝马迹到网友的“显微镜”式扒料,这些疑似“恋情瓜”引发了粉丝狂欢、路人吃瓜、闺蜜辟谣的连环戏码。
其中最著名的绯闻当属吴磊与赵露思主演的《星汉灿烂》播出期间,向涵之被传与吴磊交往,还曾被扒出同款等,但双方工作室都曾发文否认,称只是普通朋友。
网传向涵之与王安宇有合照,被怀疑二人有恋情,但也没有确凿证据,双方也未对此进行明确回应。另外还有传她和周翊然假戏真做,而后也是被否认。
除此之外,她的绯闻对象还有王星越。王星越凭借《墨雨云间》爆火后,与向涵之合作《定风波》,被狗仔拍到前后脚现身同一地下车库,乘坐同一单元电梯上楼,还被扒出很多同款,引发恋情猜测。
于正曾发文解释两人只是合作拍戏的同事,住在同一栋楼是因为横店的演员基本都住在南江一号,是为了方便拍戏。
前不久,向涵之又被狗仔拍到与陈宥维当街亲密搂抱,她撑着拐杖与陈宥维在大街上聚会,不时亲密搂抱,还靠在男方肩膀摇晃,脸也贴在一起,引发争议。
这些绯闻虽多为捕风捉影的传言,但虚实难辨的绯闻早已经形成舆论漩涡。细究其中真伪固然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时不时就发酵一场的舆论风暴正正一点一点侵蚀着向涵之的公众形象。
当流言裹挟着偏见反复冲刷,大众认知的天平已在无形中发生偏见。
在这些绯闻中,这些男明星总能美美隐身,而向涵之一再成为众矢之的,从这一点来说,她确实是惨。但似乎,她并没有从这一次次教训当中吸取经验。
在娱乐圈,明星的私生活常常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但这种关注往往只是短暂的。
作为一名演员,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在荧幕上的表现和作品本身。演员应当以作品说话,以角色打动人心,这才是长久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
对于向涵之而言,继续磨练演技,深入挖掘角色内心,以及与创作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打造高质量的作品,将是她职业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而对于观众来说,我们也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明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上,而非私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娱乐产业向着更加健康、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
////
向涵之的争议,撕开了行业最痛的伤疤:无数科班出身、演技过硬的新人无戏可拍,而“资源咖”却能轻松占据头部项目,劣币驱逐良币。
资本迷信“流量公式”,用热搜和营销伪造“爆款相”,却让观众对国产剧越来越失望。若以为“有资源就能躺赢”,终将被反噬。
向涵之或许该感谢观众的“差评”。至少,这证明了市场还未完全向资本投降。娱乐圈的“人造星星”再耀眼,也终会陨落。
演技,才是演员最硬的底气。唯有尊重观众、敬畏舞台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天选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