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演员请就位》哪是个什么演综,分明就是年度搞笑大赏!谁能想到第一期就这么离谱了,“癫”峰造极我看行!
(预告放出当天,“演员请就位 发疯”登上热搜)
用演技的幌子搭台,让各路“奇葩”轮番上演人类迷惑行为大赏,成功把表演竞技场改造成荒诞秀场,导师们都忍不住用脚趾抠出一座巴比伦空中花园。
“百变”的杨子,用“性骚扰式演技”重新定义西门庆,吓得法国影后于佩尔当场裹紧衣领,完美诠释了“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初代网红刘梓晨以“蛇精相柳”造型震撼登场,硬是把九头妖王演成九头蛇精病。不说了,真不知道谁给他的勇气来这个节目……
代高政把短剧霸总风搬上舞台,声嘶力竭的“三分讥笑四分薄凉”和“扑通”一跪直接让章子怡尬出痛苦面具。还有“爱豆”张嘉元,全程吊儿郎当得让人想报警!
奇葩已就位,导师正受罪!吴镇宇,我心疼你!老人也是人啊!
当杨子声称法国人不懂《金瓶梅》时,屏幕前的观众终于悟了:这节目其实是《西游记》现形记。这些妖精们各显神通,只为在娱乐圈的炼丹炉里镀层金。
真得好好谢谢这些“活宝”,他们成功拯救了我那如死水般的上班生活,给枯燥的日常增添了不少欢乐。
连着追完了第一期上下的节目,满心期待能多看看蒋依依的精彩表现,结果她的镜头少得可怜,着实让人有点心疼。
毕竟以她的演技和实力,本应在节目中大放异彩,却被如此“冷落”,实在令人惋惜。
更让人惊讶的是,前期话题度拉满的姚笛镜头竟然直接被“一剪没”。
对此,公众猜测可能是由于道德审判。只不过,凭什么人人喊骂的杨子可以,“蛇精脸”鼻祖且发过辣眼睛照片的刘梓晨可以,被控劈腿的徐开骋也可以,却唯独删除了姚笛的镜头?
因此被质疑存在性别双标——男性艺人更容易被宽容,而女性艺人则需背负更持久的道德污名。
对此,节目组和部分媒体报道称,姚笛被删是由于“合同问题”,而非公众猜测的那样。
因为此前她正常参与节目宣传,甚至在播出当天上午仍在社交媒体发文,这都显示出双方合作未显异常。所以,大部分网友都认为“合同问题”难以服众。
消失的她
2月11日,综艺《演员请就位3》正式官宣嘉宾阵容,
姚笛、杨子、刘梓晨
等人的加盟,瞬间引发广泛热议。
灿烂的他们
哪怕过去了十一年,姚笛依旧被“小三”这个标签紧紧裹挟着。这何尝不是种数字时代的“贞洁牌坊”?同样都是犯错,男性艺人用时间作橡皮擦,女性艺人却要用余生当修正液。
在这场永无止境的道德围猎中,性别成为决定惩罚时效的终极变量。
白百何隐离后,因为与男性的亲密互动,便被冠上出轨之名,遭受谩骂,演艺资源大幅降级;
董洁也历经多年,才勉强从当年的出轨风波阴影中挣脱出来,勉强挣得重新开口的机会。
网友直言,娜扎不火的原因是感情作风存在问题。可这说法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不禁让人想问,真有问题的究竟是谁?是与娜扎有过恋情的张翰,还是后来闹出绯闻的徐开骋 ?
不可否认,她们都存在道德瑕疵。然而,那些同样有道德黑点的男性呢?他们依旧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摇身一变成了行业大佬,手握海量资源,赚得荷包满满,还被无数人追捧、崇拜,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轨迹。
成龙的“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成为免责金牌,徐开骋的“求锤得锤”化作新综艺的流量密码,陈思诚的夜会门反而成为才子风流的新注脚。
出轨后的陶喆仍是“音乐才子”,当初做PPT、携妻道歉不过是他音乐人生的插曲。
更吊诡的是,当道德审判的绞索套上女性脖颈,连受害者的身份都能发生诡异的性别置换。
2021年,姚笛丈夫的桃色新闻曝光时,狂欢的看客们将道德投石器对准的,仍是那个早在七年前就被钉上耻辱柱的女人。
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身份错位,恰似照见社会潜意识的魔镜:在男权逻辑的世界里,女性始终是性道德的天然载体,即便在受害者位置上,仍需为男性的失格买单。
当英达、陈赫、甄子丹都能在公开出轨后依然彩旗不倒事业发达;当秦霄贤、李汶翰的多角关系成为连续剧,我们不得不正视这套性别双标背后的权力密码。
男性艺人的商业价值、创作才华乃至风流韵事,都是巩固男性中心地位的砖石。而女性艺人,则被异化为需要终生维护的道德景观,其存在价值永远受制于那套贞操评分体系。
这种系统性暴力最残忍之处,在于它将厌女情结包装成道德正义,将性别歧视转化为集体狂欢。
当我们在键盘上敲击"活该"时,何尝不是在为这个绞杀女性的隐形刑场添砖加瓦?
那些在热搜榜单上循环播放的女性道德审判连续剧,不过是父权制维持统治的升级。
社会学家李银河曾指出:“对女性道德瑕疵的零容忍,实质是对女性身体与情感的变相管控。”
在这个容错机制严重失衡的娱乐圈,姚笛的消失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当行业将女性钉死在道德十字架上,却为男性预留了无数逃生通道,这无疑是种悲哀。
道德瑕疵不应成为针对女性的特制枷锁,时间这剂解药,本应男女同效。
////
文明的刻度,从不在于对完美受害者的追捧,而在于对不完美个体的容错。我们不认同姚笛当年的所作所为,但也必须警惕将道德批判异化为性别暴力的集体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