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院士去世,网上所有讣告都用了彩色照片,竟是为了纪念她的成就

小孙盘点 2023-02-13 18:54:26

2022年,院士邹竞去世。奇怪的是,她的讣告和其他人不同,竟用了彩色照片。因为彩色照片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1936年,邹竞出生了。

在她还小的时候,因为战乱,不得不跟随家人,移居苏州避难。

好在母亲一直都没有放弃邹竞的教育。再加上邹竞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了苏州高级中学。

因为成绩优异,19岁的邹竞被学校选中,派往苏联留学。

在当时,中国想要拍电影,只能请掌管胶片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帮忙代购。这样不仅耗时长,而且很麻烦。

可国内的胶片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只能依靠苏联等国的协助。

中国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电影胶片工业,从1952年开始,选派学生到苏联或德国进行学习。邹竞便是其中之一。

1955年,她来到了列 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攻读感光材料制造工程专业。

3年后,国家决定在保定建设电影胶片厂,并将其列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邹竞当时正在苏联第三胶片厂实习,得知此事,她十分激动,巴不得立刻回国。

“当时我很高兴,对回国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不过,其他人却给她泼冷水,“这件事不一定能成,你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可别在一根树上吊死。”

邹竞没有将这些话放在心上,她出国留学,就是为了能为国效力,而且国家正在发展,需要大量人才。

1960年,邹竞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来到保定。

然而,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和德国原本承诺会给胶片厂提供的设备,要么用各种理由拖延不交付,要么直接停止供应。

技术专家也全都撤走了,邹竞来到胶片厂时,只看到了两间空荡荡的厂房。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国内正逢3年自然灾害,保定情况也不乐观。

胶片厂就建在西郊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条件十分艰苦。

邹竞每天的三餐,就只有一个地瓜和一碗稀汤。地瓜只有两根手指粗,而稀汤,好的时候还能飘着几片薄薄的胡萝卜。

如果吃饭时不幸遇到了大风,碗里还会多一层黄沙做小菜。

不过,条件的艰苦并没有让邹竞退缩,因为此时接到了一个紧急的军工任务,要制作特种红外军工胶片。

厂方没有外国的设备和专家,所有机器只能靠国内生产。

生产胶片用的涂布机涂布槽等生产线设备,以及制造图纸等,还是曾访问过苏联胶片厂的访问团成员,谢宜凤(邹竞后来的丈夫)带回国的。

邹竞就靠着这些东西,带着2个18岁的学徒开始了研究。

那个年代的科学家,最不缺的就是毅力和耐心。可以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他们总能想办法,攻克难关,达成目标。

5年后,邹竞和她的徒弟们,成功研制出了公 安侦察用的BH-I型850的红外胶片。

此外,他们还研究出了可以供航 天摄影用的BQHH-I型6575红外全色航摄片,以及BHH-I型750红外航摄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suo。

70年代,彩色照片开始风靡全国,但彩色胶卷市场却全都被外国垄断。

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但运用的感光材料,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彩色胶卷有14层感光涂层,但胶卷的厚度只有20多微米。要运用上百种化学药品制作,而且这些药品的杂质还必须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在当时,只有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等国家掌握这门技术。想要攻克,困难重重。

而“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任务也下达了:进行高温快速加工彩色 电影负片和民用彩色胶卷的研制。

原本要出国进修的邹竞,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进修的机会珍贵,她都40多岁了,以后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

但中国人口这么多,如果长期都靠进口彩色胶卷,相当于被外国人卡脖子,钱都往外流,这绝对不行。

而且,中国人既然能靠自己研制出原子弹、氢弹,肯定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与国外名牌媲美的彩色胶卷!她这样想到。

邹竞放弃了出国进修,投入到彩色胶卷的研制中。

经过7年的科研攻关,1985年,她带领的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高温快速加工彩色 电影负片和民用彩色胶卷。

1986年,乐凯100日光型彩色胶卷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实现了国产彩色胶卷零的突破。

邹竞和团队的不断精研,缩小了和国外的差距。

1990年亚运会的时候,人民日报一整版刊物都用了国产彩色胶卷拍出来的照片,看起来和国外的几乎没有差别,引起轰动。

自此,彩色摄影开始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家庭。

这时候,当年撤资的德国,又拿着高密度计算机磁带成套技术,来跟咱们换彩色 电影负片成套技术。

1994年,邹竞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继续和团队在感光材料上不断努力。研制出了不少医疗所用的激光影像胶片,在光学薄膜材料等领域也有拓展。

“阳光使百花绚丽多姿,艺术使生活丰富多彩”,而彩色胶片,则让记忆更加鲜活。

2022年6月9日,邹竞院士因病去世,享年86岁。全网发出的讣告,都用了她的彩色照片。

0 阅读:49
小孙盘点

小孙盘点

从前热爱把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现在热衷做搞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