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教父”张汝京:宁愿放弃台居住权,也要回大陆造“中国芯”

李花白如雪 2025-02-13 01:31:09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加入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文|墨卿烟

编辑|墨卿烟

前言:

他是芯片界的“狂人”,用三次创业让中国芯片产业完成了质的飞跃,他曾在国际芯片巨头中叱咤风云,却毅然放弃高薪职位,回到技术落后的大陆。

从无到有他的坚持让中国芯片产业站上了国际舞台,随之而来的还有威胁、禁运、官司,甚至连身份都成了争议,他为什么甘愿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把先进技术带回中国?

选择大陆为芯片事业背水一战

2000年张汝京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决定,他放弃了台积电价值上亿的新台币股票,只带着一个信念和数十位志同道合的工程师,离开台湾踏上了前往中国大陆的路。

他放弃的不单单是金钱,还有安稳的职业生涯和曾经拥有的一切,那一年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缺设备、缺资金、缺人才,几乎什么都没有,张汝京清楚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他将不得不白手起家,在那之前他已经是半导体界的传奇人物,在德州仪器工作20多年。

他参与了全球多个晶圆厂的建设,还被冠以“建厂狂魔”的称号,他有丰富的经验,有无数可以继续前行的选择,但他偏偏看上了中国大陆这块“荒地”。

也许别人觉得他疯了,但张汝京清楚这片土地有无限的潜力,而他有能力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选择既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承诺。

到达大陆后他开始筹备创建中芯国际,挑战接踵而至,设备进口被技术禁运卡死,他跑遍全球,从荷兰和瑞士购买设备。

还动用了美国的五个教会组织来做担保,才将关键设备运到上海,而资金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他四处游说国际投资机构,最终才拿到一笔启动资金。

更难的是人才缺乏,他从世界各地高薪挖人,甚至吸引了很多台积电的工程师加入团队,可以说中芯国际是靠着张汝京的毅力和人脉硬生生“拼”出来的。

中芯国际成立后几乎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发展,短短三年他就带领团队在上海建起三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还在北京开设了一座12英寸晶圆工厂。

这使得中芯国际逐渐跻身国际市场,成为全球晶圆代工领域的佼佼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选择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就在中芯国际步入正轨时,张汝京突然被台湾当局处以500万新台币的罚款并被取消台湾户籍,这似乎是在“惩罚”他回归大陆的选择,张汝京的回归让中国大陆的芯片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可同时他的选择也暴露了区域间科技竞争的紧张关系,为何有人愿意为自己的国家放弃一切?

从“建厂狂魔”到产业领路人

中芯国际的崛起让张汝京成为中国芯片行业的代表人物,但2009年的专利诉讼却迫使他辞去CEO一职,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样的挫折足以让他们退缩甚至放弃,张汝京并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离开中芯国际后,他并没有停下脚步。

反而在几年后重新站了起来,用新的方式继续推动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2014年他创办了新昇半导体公司,直接攻克了半导体硅片。

当时中国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300毫米半导体硅片,产业链上受制于人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发展,张汝京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

他组建团队,快速推进项目,仅用几年时间就让新昇半导体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局面,为中国芯片制造提供了更加自主和可控的基础材料。

2017年已近古稀之年的张汝京再次出发,在青岛创办了芯恩半导体公司,这一次他不单是建厂,而是尝试全新的产业模式。

结合晶圆制造和芯片设计,为中国芯片产业链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芯恩的出现为国内的半导体事业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他创立中芯国际,这些新公司同样从无到有,一步步扎根国内市场并逐渐成长为行业的中坚力量,这种面对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让他的事业始终处在中国芯片发展的关键位置。

台积电的影子

从张汝京离开台积电的那一刻起这家行业巨头便成了他事业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从世大半导体到中芯国际,再到他后续的创业之路。

台积电的步步紧逼是一场商业竞争,更是芯片技术与市场主导权的博弈,早在世大半导体时期,台积电便以高溢价强行收购了这家初露锋芒的公司,迫使张汝京退出台湾市场。

紧接着在张汝京创办中芯国际后,台积电又以专利纠纷为由将其告上法庭,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最终让中芯国际付出了巨额赔偿,甚至迫使张汝京辞去了CEO一职。

台积电的打压并不只是商业行为,它深刻影响了中国大陆芯片行业的格局,尤其是对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背后的技术封锁更是带有强烈的战略意义。

张汝京他所经历的每一次打压,似乎都成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动力,在中芯国际受挫后他迅速投入到新昇半导体的项目中,用实际行动应对竞争对手的技术封锁。

随后他更进一步创立芯恩半导体,以“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新模式,为国内芯片企业探索更多可能性,即便在种种不利的局面下,他始终没有被打倒。

这种较量不只是两家企业间的竞争,更是技术与信念的博弈,在外界看来台积电仿佛掌控了一切,但张汝京一次次通过转型和新探索,把挑战变成了进步的契机。

为中国芯片开辟新赛道

张汝京的一生几乎都与中国的芯片事业密不可分,从德州仪器到中芯国际,从新昇半导体到芯恩半导体,他的每一次选择都精准地瞄准了国内芯片产业链的核心短板。

他不仅仅是一个“建厂狂魔”,更是一位产业开拓者,用脚步和行动不断为中国芯片开辟新的赛道。

新昇半导体的成功让中国大陆在硅片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而芯恩半导体则进一步尝试了“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全新模式,为国内芯片行业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2021年,他又以74岁的高龄投身积塔半导体,第四次扬帆起航,这一次他的目光放在了更为高端的模拟芯片领域,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出战略性布局。

他的每一步都走在中国芯片行业最需要的地方,他用多年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洞察,带领团队迎难而上。

无论是设备的引进、技术的开发,还是团队的组建,他都以务实的行动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他所领导的每一个项目填补了国内技术的空白,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张汝京还将人才培养视为事业的重要部分,他吸引了大量国际技术人才回国,还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推动技术的代际传承。

结语:

张汝京用自己的一生,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铺路,他的故事是一位企业家的传奇,更是一位爱国者的执着信念。

从放弃高薪职位,到冒险打破技术封锁,他的每一步都让人感受到责任与使命的重量。

参考文献:

金融界2023-06-05发布的《张汝京四次创业助造“中国芯” 中芯国际跻身全球第四盈利年超百亿》

澎湃新闻2024-12-06发布的《世人多知张忠谋与台积电,却鲜知这位“芯片界的钱学森”!》

观察者网2018-04-27发布的《那个三次创业“中国芯”的美籍台湾人回来了》

0 阅读:0
李花白如雪

李花白如雪

李花白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