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在西汉和东汉之间又有一个新朝与玄汉。
新朝的统治者是大名鼎鼎的王莽,而玄汉的皇帝则是不太为人所知的刘玄。
我们今天不聊王莽,来聊一聊这位汉更始帝刘玄。
当时,西汉乍亡,新朝初立,王莽无道,压榨百姓,致使天下大乱,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起义。
在众多起义军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是“绿林军”和“赤眉军”,还有异军突起的南阳郡舂陵乡刘氏兄弟。
后来,“绿林军”和刘氏兄弟强强联合,在刘姓子孙中找了一个叫刘玄的破落贵族做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所以刘玄又称更始帝。
刘玄得到两大起义军拥护,原本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甚至能够成为开朝立代、名垂青史的大宗主,可最后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这和他的三个大的短板是分不开的。
第一是不会制衡
当皇帝的,管着文武百官,管着军队,管着各方势力,必须掌握制衡之术。
只有手下的势力平衡了,他这皇帝才能当的稳。
如果不会制衡,任由其中一方势力或多方势力做大做强,他就会被架空,甚至被取代。
刘玄就不会制衡。
其一,他未能完全掌控手下两股重要力量,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其二,面对有名无实的局面,他无有效手段分化和压制部属,也不试图培植自己的嫡系;
其三,在昆阳之战后,刘氏兄弟声望剧增,有一家独大之势,他未予重视,任其发展。
如此一来,积重难返,其位危矣!
第二是优柔寡断
刚才说过,刘玄在刘氏兄弟声望与日俱增之时,未能引起高度重视,也没有采取必要手段。
后来,眼见尾大不掉了,他才在别人的怂恿之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刘氏兄弟中的哥哥刘縯给杀了。
可是,杀了刘縯以后,他又放过了刘縯的弟弟刘秀。
当刘秀保持谦虚低调,向他主动请罪,且对兄长的死不露悲戚之色的时候,他还误以为刘秀不记仇,反倒有些过意不去,还加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
后来,他虽然没有重用刘秀,但还是逐渐放松警惕,在杀死王莽、推翻新朝之后,给他少量兵马,让他去河北招抚各郡县。
这样一来,有如纵虎归山,正好让刘秀得到了一个扩大势力的机会,直至成为能与之分庭抗礼的心腹大患。
说实话,刘玄可真够优柔寡断的,“斩草留根”、“放虎归山”等骚操作一波接一波,这不是自讨苦吃,自掘坟墓吗?
第三是没有格局
想当年,高祖刘邦初入咸阳时,恕子婴、封府库、禁烧杀、居灞上,约法三章,与民秋毫无犯,项羽谋士范增称他有帝王之气,其实这就叫有格局。
只有志在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才能克己奉公,处处以大局为重。
可刘玄身为皇帝,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格局。
他在迁都长安过后,认为自己的江山已经坐定,便开始贪图享乐,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
他不问政事,成天在皇宫里饮酒作乐,还滥封官爵,致使朝堂上下贪腐成风,甚至还纵容手下的兵士烧杀抢掠,把老百姓不当自己的子民看待。
试问这样一个人又如何能成大事、平天下呢?
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
写在最后
大家都知道,在刘玄之后,刘秀异军突起,一扫宇内,平定天下,开创了“光武中兴”,实现了天下大治。
其实,刘秀和刘玄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他心系人民有格局,御下有方善制衡,勇毅果决风雷行,刘玄的缺点正是他的优点。
但凡刘玄能有他一分厉害,也不至于输的那么惨了!